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歇后语是流行于民间、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它有喻意和谐音两种类型。歇后语的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它既能反映和记录物质文化,也能反应和传承精神文化。在语言系统中,尤其是词汇系统中,歇后语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英汉歇后语探析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歇后语在英语语言学中还没有它的学名,但歇后语并非是汉语的专利,英语也有歇后语。从词语的理据、修辞手法、句法结构和文化意蕴四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歇后语进行初步的探析与对比。  相似文献   

3.
三峡石文化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石写下的历史,也是一部独立的三峡石文化史。三峡石文化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不少文人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他们都是从各自研究领域所涉及的局部三峡石文化予以评价或关照,没有把三峡石文化作为整体来考查,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也缺乏统一的界定。有必要从宏观的角度,把三峡石文化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予以研究,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予以新的界定,对三峡石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演变历程予以梳理。  相似文献   

4.
三峡文化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着重论述什么是三峡化以及三峡化的多层化蕴含,即:人与奇山秀水的和谐;泛自然神论的浪漫精神;兼收并蓄的化因子。最后论述了三峡化的心理结构及其未来的走向,指出来的三峡化在革新创造的同时,应当留住它的根。  相似文献   

5.
源远流长的长江三峡文化,是我国诸多优秀地域文化中的佼佼者之一。它不仅有现代水电文化和大坝工程文化,而且也有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的早期历史文化,如洪荒时期的旧石器文化、远古时期的新石器文化、上古时期的早期巴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等等,都有十分精彩的内容,影响颇大,无不受到人们的赞叹和重视,同新建的三峡水库大坝一样,将永远存在长江三峡文化的宝库中。  相似文献   

6.
“三峡伦理文化”是受到三峡区域特定经济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影响的,以三峡人为主体的,以三峡人伦为基础的,反映三峡人道德生活和价值取向的,以三峡人的道德规范为核心的伦理文化。三峡伦理文化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三峡文化研究的体系性,也在于区域伦理研究的紧迫性,更在于区域文明建设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歇后语是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群众语言.是劳动人民时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经验用诙谐的语言所作的总结,在实际交往及语言交流中可以起到书面语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着重对景德镇地区的歇后语加以分析,从中揭示景德镇地区劳动人民的普通生活和风土人情。通过对景德镇地区歇后语的发掘与分析,以揭示出蕴涵其中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8.
鄂西巴东地区古石刻作为见证三峡治水的特殊印痕,它是三峡水物质文化的另类表征;作为凝练传神的艺术形式,它是三峡水艺术文化的重要符号;作为古代峡江引人注目的水上航标,它是三峡水文化理念的生动演绎;作为古代长江两岸的人文景观,它是三峡水历史文化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9.
论三峡石文化的概念及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石文化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宏观的角度,把三峡石文化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予以研究,对三峡石文化的概念予以新的界定,对主要品种予以简要介绍,作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论三峡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文化是土家先民巴人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在其历史进程中,以长期三峡及其周边地区为地理背景而创立的一种独立的区域文化形态,三峡文化具有自身的生成机制,结构形态,基本精神和历史演进规律,具有厚实的巴文化底蕴,它应该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当今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文化又必须具有很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筱林 《枣庄师专学报》1992,(3):108-108,97
俗语,一般来说是口语中经世代相传约定俗成的比较生动的词汇或语句,与书面语相对而言,它更具典型性,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产生于华夏文化土壤的中国俗语(古谚语和歇后语)和中国成语一样,是中华民族语言艺术中的瑰宝,它凝聚着我们这个民族对宇宙、社会、人生、自然的认识,富于哲理性,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在古代巴、楚两个民族交错杂居的长江三峡地区,不宜用“巴楚文化、来作为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名称。因巴文化和楚文化各有特点,虽有一些相互影响或部分融合现象,但尚不构成一种新的文化,故仍不宜随意命名。同时,对“三峡地区是楚文化的摇篮”的提法,也认为不 妥。对有的学者还用“巴楚文化”这一词汇来涵盖从古到今的地域文化,更觉不宜。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尤其是1992年为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开展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后,不仅证明三峡是人类的发祥地,而且也是中国社会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文章对该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主人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并对巴氏族部落的兴起、迁徙地作了粗浅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三峡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迹,是三峡审美不可或缺的方面.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是三峡自然审美超越与升华的纽带,是三峡自然审美的盎然情趣。在三峡审美中,每一个用心审美的人都会关注三峡石刻,都会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文化的灿烂与珍奇。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有一种类似汉语歇后语、能表达双关和幽默的语言形式:Tom Swifties。它的语义建构机制与汉语歇后语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采用谐音法、语义双关法、拆字法以及典故法等基本语义建构模式。由于它和汉语歇后语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可以将其翻译为“英式歇后语”。对Tom Swifties语义建构机制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这种幽默手法。  相似文献   

16.
孟凡娜  薛少一 《科技信息》2009,(25):181-182
歇后语属于汉语习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风格,深深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歇后语的文化意蕴在其翻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紧密结合其文化意蕴,并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探讨了歇后语的常用的四种翻译方法:(1)直译法;(2)套译法(或叫同/近义习语套用法);(3)意译法(4)直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民间传说以三峡风景传说为主,其本质意义是三峡人民附加在三峡自然景观之上的一种地域文化活动形态.作为以三峡人民为主体在漫长岁月中所创造并以口耳相传方式而流播的三峡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它集中反映了三峡人民的精神意志、心理情感、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和乡土情结.发掘三峡先民留给我们的这片地域文化富矿,对深入研究三峡文化与文学、弘扬三峡传统文化精华,构建三峡当代人文精神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歇后语是现代汉语中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语言形式。它生动精炼,幽默俏皮,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十分耐人寻味。本文试就构成歇后语的修辞方法进行分析论述。 比喻是构成歇后语的基本方法。歇后语中的比喻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取材广泛。它的内容可以是现实中的各种事物。例如,“天上的星星——没有个确数”,“绣  相似文献   

19.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重新认识了翻译行为以及歇后语这一语言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套译在翻译三种不同类型的歇后语中所取得的不同效果,指出了套译在歇后语翻译中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名人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十分密切。崇拜名人及文化审美是旅游者高层次重要的心理需求。三峡名人文化旅游资源既丰富多彩,又品位极高,旅游价值很大,非常值得深入挖掘和广泛开发利用。文章分析了名人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论述了三峡名人文化的特点,提出了三峡名人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