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作为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供应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为提升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水平,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能源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世界,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方面的国际科技合作,2007年年底,科技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相似文献   

2.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国际研讨会暨第3届泛长三角能源科技论坛及2006江苏国际新能源展览会于2006年11月16日在江苏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23—24日,“中-欧后续能源研讨会”在广东大厦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法、英、德三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过程、材料和太阳能实验室共同承办。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国内外专家和企业家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技术、未来能源技术展望等专题讲行学术交流和探讨,促进中国同国外、特别是中欧间能源科技工作合作和技术转移,寻求合作点,在中、欧共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推广,实现“携手创新、互利共赢”,并为全球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作贡献。开幕式上欧盟驻华使馆G.Papageorgiou博士作了题为“欧盟与中国的科技合作关系”报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研究员作了“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应用”主题报告,广东省科技厅廖兆龙副巡视员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
要闻点击     
《太原科技》2007,(12):95-95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隆重举行;我国启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计划论证;“2007中国节能减排论坛”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5.
风向标     
《科技潮》2007,(12):4-4
8亿农民有了自己的科学素质纲要;我国启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科技特派员工作要抓好四个重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大学—京都大学能源与农业科学国际研讨会"于2016年11月5~7日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和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共同主办,京都大学能源科学研究院及农业研究院共同协办。会议围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农业装备及机械化等主题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讨论,旨在进一步加强在能源及农业方面的研究,促进浙江大学与京都大学在能源及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浙江大学副校长应义斌教授和京都大学副校长Kayo Inaba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开幕式由浙江  相似文献   

7.
CO2排放量与化石能源消费高度相关,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十三五"以及今后较长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中心任务,随着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将极大改变我国现有能源格局。虽然我国在可再生能源科技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创新性、基础性研究薄弱问题仍然突出。低成本、稳定性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总体方向,随着高效环保太阳能发电技术、先进风力发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将持续提升,未来在整体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将大幅增强,推动形成清洁低碳的能源格局。  相似文献   

8.
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术水平、开发程度,降低成本和加强国际合作,是合理利用资源,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全球性课题。  相似文献   

9.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之一。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进入2016年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建立新的科研机构、出台新的政策等措施来促进本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发达国家更是希望结合自身科技优势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国内发展。收集了发达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内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及政策举措,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能源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分布广泛,永续、洁净而且几乎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21世纪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选择。发展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不仅孕育着巨大的潜在经济利益和就业机会,而且是维持技术优势、抢先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深圳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节能产业实力强,市场优势突出,发展可再生能源独具优势,可以从法律、管理、融资、国际合作等多种途径出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启示持续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是世界整体趋势,这是战略问题。当前,各国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列为21世纪能源发展的基本选择。世界能源委…  相似文献   

11.
广义的绿色能源,指在获取和使用环节都比较清洁的能源,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新型化学物理电源和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技术是现代能源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速度快、技术含量高、国际竞争激烈的特点,世界各国都将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作为战略规划加以推动。我市具有良好的新能源发展基础,形成了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为主体的3条研发主线,  相似文献   

12.
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还很低,技术进步缓慢,产业基础薄弱,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就是为了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就《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关问题又做了详细阐述。问:国家已制定了能源发展"十一五"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12,(7):32
<正>近日,德国联邦环境部(BMU)组建了由"能源转型"政策实施过程中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可再生能源平台"。该平台的中心任务是统筹可再生能源发展,协调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在市场集成、相互影响和网络扩建方面计划。"可再生能源平台"框架内广泛包括了来自联邦政府、地方州政府、城市和社区、  相似文献   

14.
优先推进"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多年来,沿线能源合作关系、层次、领域、范围、质量等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进入新阶段背景下,需以应用实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国际能源合作模式.为推动能源合作创新模式的实践与落地,应对此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国内外主体应信任合作,在"转变理念、明确定位、有效运作、与时俱进"推进策略下,加快构建系统化的实施保障机制,具体包括"政策互动协调、平台整合、组织主导和实施主体能力提升"等机制,促进"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不断深入,层次有序提升,领域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15.
2月29日~3月1日,“中英能源科技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召开。 会上,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香港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学校的专家围绕电力传输技术、新能源与电能存储技术、能源政策与能源技术相关的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共同探讨了能源、特别是电能领域现有的技术及相关研究与产业现状。中英双方的与会专家还就能源领域可能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进行了交流,并具体就如何开展合作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6.
科技视野     
德国多渠道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德国政府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企业界积极投资研发新能源和新技术,普通民众对环保也具有强烈要求。德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电力总量中所占比例提高到25%至30%,使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减少40%。能源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宁波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能源的消耗水平不断递增,1995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耗为543万吨标准煤,而1999年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就达485万吨标准煤。在新的形势下,开发和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宁波市近几年面临的新课题。宁波市在“十五”科技发展规划体系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并且把新能源技术的利用和开发列入宁波市国家新材料成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紧抓全球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契机,大力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并对北京地区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的调整展开相应的研究和技术支撑.通过科技创新,寻求技术突破,以更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加速技术与应用的融合,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推动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并在建筑节能、新能源开发、工业节能、废物利用、可再生能源、科学普及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能源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动力和安全的基石。世界能源发展正处在由煤炭、油气向新能源第三次转换的新阶段,形成石油33%、天然气24%、煤炭28%、新能源15%"四分天下"新格局。中国正处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时代,"富煤但油气不足"的资源禀赋造就煤炭59%、石油19%、天然气8%、新能源14%的"一大三小"结构,需开展能源结构转型革命,迈向煤炭40%、油气31%、新能源29%"三足鼎立"新局面。中国石油工业正在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发展,形成"常-非并举"格局,开展从单体圈闭"油气藏"到大面积"甜点区"的理论革命、从直井天然能量到水平缝网"人工油气藏"的技术革命、从人工作业到信息智能化低成本开发的管理革命、从能源政治到重塑能源新版图的战略革命。中国能源转型道路选择"减煤稳油增气、大力发展新能源"两大方向,面临煤炭清洁化利用、油气对外依存度攀升、新能源未来支柱产业不明朗"三大挑战",需布局煤炭、油气、新能源"三大战略领域",开展能源供给侧、能源消费侧、能源技术侧、能源体制侧"四大革命",把握现行国家政策、"一带一路"战略、新一轮油价回暖、天然气规模发展、新能源技术革命方向"五大机遇",完成中国能源转型的历史使命。社会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是驱动能源转型的两大动力,社会文明发展是内在动力,科学技术进步是根本动力,从传统化石能源向非化石新能源转型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太原科技》2010,(10):105-105
2010年9月16日,主题为“低碳路径绿色转型科学发展”的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高峰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国家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表示,能源是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和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