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沃斯托克科考站以北冰原的正下方有一个面积约为1400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约为650米的巨型淡水湖泊.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10,(7):F0004-F0004
自人类发现了我们居住的星球上最后一块大陆——南极洲——之后约半个世纪。就有不少捷足先登的科学家去探索白色大陆的奥秘。开展一些初期的科学考察活动。从澳大利亚1954年第一个在东南极大陆沿海建立常年南极科考站——莫森站——后,许多国家相继来到南极展开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如今,这块冰雪世界上共有53个科考站。以下是给人印象深刻的6个南极科考站。  相似文献   

3.
2002年寒假和暑假,大自然探索杂志社秉承“与科学家同行”的理念,先后组织了“亲临冰川”科考冬令营和“天府明珠行”主题科考夏令营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学生和成年人踊跃参加了上述活动。科考营活动在科学家、专家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对外发布,在刚刚结束的我国马里亚纳海沟深渊科学考察中,由该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取得世界级成果。其成功应用,表明了我国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正式跨入万米科考应用的新阶段,填补了当前国际上全海深无人潜水器万米科考应用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位于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西北的新奥尔森镇,是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最北部地区。它是北极科学研究的国际大本营。 这里有挪威、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法国、荷兰7个国家的北 极科考站,常年有15个国 家的研究人员在这里进行 综合性考察。 在新奥尔森的北极 科学考察活动始于1964 年。当时挪威政府和欧洲 空间研究机构在这里联合成立了一个卫星遥感观测站,从此拉开了世界各国在新奥尔森设立科考站的序幕。 在一座海拔450米的山峰顶上,建有挪威极地研究所的一座大气环境监测站,它的主要任务是监测低空大气的环境质量。而在挪…  相似文献   

6.
武隆探险     
在完成广西乐业天坑探险任务后,中英美联合科考探险队将目光瞄准了有着庞大洞穴群的重庆。今年6月上旬,他们在重庆首先进行了10天的前期科考活动。 其实这已是探险队第三次来重庆武隆进行探险科考活动了。1994年和1996年,联合探险队曾两次前来考察。虽然每次队员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对重庆武隆芙蓉洞群系列洞穴进行考察,寻找芙蓉洞的天然出口,攻克这个世界洞穴研究领域的一大难题。前两次考察虽然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但由于入境签证时间限制,都没有找到天然出口。因而,队员们对这次科考寄予了厚望。 联合…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人看来,能够亲自参加深海科考活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那么参与其中的科学家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在科考船上,多数科学家都是两人共用一间休息室和一个洗手间.像这样的"特等船舱"的配置顶多也就相当于大学宿舍.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2月4日,中国多家机构联合组成的"彩虹鱼"2018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与科考团队已抵达西太平洋第一个深海站位,成功进行基于我国北斗卫星通信系统的4?500米级大深度剖面浮标海试。这次作业位于北纬22°、东经130°,深达5?900多米的西太平洋海域,顺利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学》2007,(4):F0002-F0002
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是我国于1993年年底从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引进。总长167米,型宽22.6米,型深13.5米,排水量21025MT,最大航速17.9节,续航力14000海里,主机13200KW,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类的科考手段、考察装备的局限,在海洋生物考察研究的早期,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海洋生物学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争论.曾经一度,科学家们断言,550米以下的深海就不再有生物存在了,因此称之为“无生物带”.但1818年,英国科学家在北极海1464米水深的海底采集到了一种棘皮动物,打破了550米水深以下为“无生物带”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3,(6):32-32
从2000年夏季至今,承蒙国内著名地理、地质、气象和生物等学科专家的大力支持,本刊已成功地举办了五届“大自然探索之旅”冬、夏科考活动。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为满足广大读者对“大自然探索之旅”的向往,本刊经过研究、精心策划,拟于2003年夏季隆重推出“大自然探索之旅”主题夏令营科考活动。有关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2.
《科学24小时》2012,(12):37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近日宣布,"地球号"海底勘探船在青森县八户市近海钻探到海底以下2132米处,创造了全球最深海底科考钻探纪录。此前的最深海底钻探纪录由美国勘探船于1993年在厄瓜多尔近海创造,其当时到达海底以下2111米。此外,  相似文献   

13.
正行程数万千米,带着1.5吨器械,到达南极洲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昆仑站,90后小伙潘曜去了最艰苦的地方,做了最基础的科研工作。与许多在校学生不同,他把自己的研究扎到坚实的大地上,甚至扎到冰盖200米以下,他在给南极"做CT"。为去南极"自讨苦吃"2016年7月18日,潘曜从南极回国后的第一个科研成果"中山站至昆仑站南极冰盖下200米内部  相似文献   

14.
羌塘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羌塘”在藏语里是北方莽原的意思,这里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气候高寒,是世界著名的无人区之一,也一直被看成科考禁区。2001年5月至8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对羌塘西北无人区的高原?湖泊及生态系统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5.
科考第一天 1995年5月8日上午9点多,中国珍奇动植物综合科学考察队来到距湖北省十堰市35公里的赛武当自然保护区,在听取当地林业站和保护区有关同志的情况介绍后,科考队员开始向海拔1800米的保护区主峰攀登。沿着一条淙淙山溪行进几百米后.开始进入原始森林,这标志着此次对鄂西北神农架地区科学考察的正式开始。 稍加留意,可以看到在山溪清流中游动的一两寸长的娃娃鱼,一阵阵幽香扑面而来,鲜红的杜鹃花一丛丛似跳动的火焰,而水冬瓜则花满枝头,灿若云霞。生活在这片占地12.3万亩的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有1300多人,野生动物有熊、虎、猕  相似文献   

16.
正建设"北斗"——一场为时空立法的科学竞赛;一次掌控地球领导权的争夺战;一顿穿透时空决胜未来的豪门盛宴。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它到底有多高呢?是8847.6米,8846.50米,还是8850米?一百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197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组织了规模浩大的珠穆朗玛峰科考测量行动,采用从位于青岛的中国水平原点开始计算的方法。成千上万的测绘人员身背肩扛沉  相似文献   

17.
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不但是中外无数登山爱好者的最爱,也是科学家研究地球物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想场所。2005年3月至6 月,我国有关专家对珠峰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科考、测量活动,开展了珠峰高度测量,珠峰地区大气、冰川、地质、生态环境等综合考察活动。本刊特邀本次珠峰登山测量队队长张江齐、珠峰综合科考队队长康世昌,以及45年前曾经参加1960 年人类首次从北坡攀登珠峰的王富葆,讲述他们的珠峰科考亲历。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人看来,能够新自参加深海科考活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那么参与其中的科学家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04,(11):12
日本和蒙古联合科考小组成员在东京宣布,他们已在蒙古发现了一个建筑物。他们认为这一建筑物与成吉思汗的陵墓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5月底,中国最大的民间科学探险组织--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向外界宣布东非大裂谷考察计划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东非大裂谷科考活动总策划、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秘书长张波认为,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也是我国第一次由民间组织发起的代表国家级别水平的科学考察活动.此次活动另一个"开先河"之处是将从民间公开招募5名科学家,并全额资助他们前往非洲进行考察."这也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张波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