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烟台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地下水开采资源量与实际开采量的关系,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探讨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下水超采,水的利用率低,水污染等问题.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蓬勃发展,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常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尤为突出.水在维系人的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自然要素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水资源的污染已经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该文阐述了我国河流湖泊、近海局部海域、地下水等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并且深层次剖析的造成我国水资源严重污染的原因,进而就控制水资源污染和净化已污染水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综合评价及功能评价方法,对长春市辖区内的地下水进行了现状评价和污染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但个别监测井水质污染有加重趋势,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硬度和氨氮含量超标.结合污染成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和建议,为水资源保护的实际工作以及人与水资源的和谐发展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2年—2015年皖江城市带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所取得的无机测试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质量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无机毒理指标进行了污染评价。地下水无机指标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资源占81.7%,不能直接饮用的地下水资源(Ⅴ类水)占18.4%。地下水无机指标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未受污染的占34.43%,极重度污染的占13.78%,其余占51.79%。皖江城市带地下水总体来看形势较为严峻,应该尽快组织实施皖江城市带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态势,有效保护研究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可变模型的山西省地下水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芸 《山西科技》2013,28(5):15-17
根据可变模糊集理论,利用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模糊可变模型,对山西省的地下水承载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大同、晋中、晋城和运城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3级;其余各地市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2级;整个山西省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为2级。根据各地区相应的评价级别,可采用不同的措施以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利用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可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地下水污染状况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对保护水资源认识不足、执法不严及有关的立法不到位等,我国地下水资源污染情况非常严重,给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危害.为此,应合理安排农业灌溉,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搞好综合规划,严格执法,加强水资源保护教育,加强水环境监测,建立区域性防护体系,以实现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受频繁的人类活动和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山西汾河流域的生态地质环境急剧恶化,对流域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土壤盐渍化、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质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普遍存在,土壤沼泽化和沙化也正在发展蔓延.为了遏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势头,促进山西经济、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建立汾河地质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数学模型和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将山西汾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划分为3个大区,28个亚区,并系统分析了汾河流域28个亚区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揭示了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可三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水.从"地下千米排污井"是否存在,到当地政府是否不作为、乱作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断涌现,真相至今依然扑朔迷离.有专家指出,以华北地区为例,饮用水的来源有40%来自于地下水,50%是黄河水,如果把工业废水打入地下,将会导致我们将近一半的饮用水受到污染,这不仅影响当代人的健康,更威胁子孙后代的用水安全.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宝贵资源.但是,近年来,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屡见不鲜.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污染等问题频频出现.防治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已刻不容缓.因此,笔者以为应多举并措,共同保护我们的水源.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由含水层中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和包气带土壤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采煤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 DRASIC 评价指标体系法对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初步研究。给出了相应评价因子,建立了采煤矿区地下水水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评价地下水潜在的易污染程度,为采煤矿区的资源开采、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煤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地下水脆弱性主要是由含水层中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和包气带土壤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采煤矿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和DRASIC评价指标体系法对矿区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初步研究。给出了相应评价因子,建立了采煤矿区地下水水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化评价地下水潜在的易污染程度,为采煤矿区的资源开采、水环境保护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中国北方某一典型岩溶潜水水源地为例,利用DRWM模型和DRWMLPE模型分别对其地下水本质脆弱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异常现象的发生与地下水本质脆弱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地下水污染风险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进而阐明了地下水本质脆弱性、污染负荷与污染风险之间的复杂关系.单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验证了DRWMLPE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并获知包气带介质是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中最敏感的因素.DRWMLPE评价模型可推广到其他岩溶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1∶250 000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各类样品的采集分析,以及已有区域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等成果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发现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不合理,造成地下水资源贫化、人为或自然作用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以及土壤盐渍化、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降落漏斗扩展及淡水咸化、地下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卤水开采形成降落漏斗,导致卤水资源的贫化及废卤排放形成的反向漏斗,造成钾盐含量的相对减少及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以后,绿洲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沙漠化面积迅速扩大等环境地质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防止地下水污染、水质咸化、超采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指标处理和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方法。根据当前德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和特点选取10个指标,采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区划。结果表明,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平低-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冲洪积扇扇顶的乡镇和各县市的中心城区附近,冲洪积扇扇顶地下水资源禀赋条件是主要制约因素,各县中心城区人类开采是关键的因素。论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过程可为成都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及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红层丘陵缺水区实施的"找水打井"工程是解决分散农户人畜饮水困难与安全问题的关键性举措.从社会、地下水水质和供水量出发,构建了红层区找水打井工程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评价的内容及其方法,主要包括社会影响的Bossel可持续理论模型、地下水水质脆弱性DRASTIC指数、地下水含水层供水调蓄模型.以典型红层丘陵缺水区大足区为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工程对社会影响协调系数为0. 88,处于基本协调状态; 2)成井前后机井含水层地下水DRASTIC指数为7. 369,属于地下水脆弱性较高状态,且部分机井含水层地下水水质已被污染; 3)过度开采已经引起部分机井含水层供水量正在逐渐衰退.该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评价内容及方法和实例评价结果能够体现红层区农户对机井含水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对正确认识后期机井含水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陕北风沙滩地区地下水"氮污染"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室内测试分析、污染评价以及数值仿真模拟等方法对浅层地下水"氮污染"进行了评价与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已不同程度受到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等的污染,通过现状分析和数值仿真模拟,该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农田灌溉区和人口密集区的地下水位埋深小于5 m地段,这些地区是地下水易受污染的高风险区,应进一步加强对区内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控制,健全水资源管理等,达到有效保护与持续开发区内地下水资源的目标;建立的包气带水分和"三氮"迁移与转化耦合模型为区内今后地下水污染与保护提供了预警平台。  相似文献   

16.
大武水源地是我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地下水源,它对淄博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自水源地投入使用以来,随着用水规模的迅速增加,相应出现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局部地区水质严重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在对水源地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和水位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后,研讨了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的成因和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多级关联水质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对水源地各时空断面上的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给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茹 《山西科技》2009,(4):136-137,139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全面认识地下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积极保护地下水已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文章分析了汾河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不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等多方面问题,并提出如何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电厂贮灰场区域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治欣隆煤矸石电厂贮灰场区域水资源条件,结合当地松散层地下水和岩溶地下水资源状况,对该区域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9.
矿山废水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矿区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使矿山废水净化、复用,以保护短缺的水资源,综合分析了矿山废水的主要来源,矿山废水中的污染物及其危害;针对煤炭矿山废水的特点,提出了矿山废水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矿井水、矿山酸性水、矿山含有毒有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废水等几种常见矿山的处理方法和矿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伍婷婷 《科技信息》2013,(26):104-104
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地下水的污染源出发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情况,说明了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方法,提出了目前国内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