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植物油精制过程产生大量含油废白土,如果不能有效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采用溶剂抽提法对植物油精炼废白土进行再生研究,选用石油醚(90~120℃)为非极性抽提溶剂,95%乙醇为极性抽提溶剂,首先用石油醚(90~120℃)对废白土进行抽提,得到废白土中的理想组分,然后用石油醚(90~120℃)和95%乙醇的混合溶剂对废白土进行抽提,得到废白土中的非理想组分。确定了废白土再生的最佳工艺条件:溶剂用量为100 m L溶剂/100 g废白土,石油醚和乙醇的体积比为4∶1,抽提温度50℃,抽提时间30~40 min,抽提次数以3~4次为宜。在上述条件下,废白土中总油分得率达到28%以上,再生白土比表面积达到150 m~2·g~(-1),再生白土的脱色率、活性度、游离酸、粒度、水分等质量指标基本符合要求,吸附性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剂提取法对废过滤砂中的油分进行回收,考察了提取溶剂、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油分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极性溶剂选用沸程为60~90℃的石油醚,极性溶剂选用95%乙醇的条件下,溶剂用量为160 m L/100 g废过滤砂,混合溶剂中非极性溶剂和极性溶剂体积比为7∶3,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35℃,提取次数4次,可使理想油回收率达到29. 9%,非理想油回收率达到9. 8%,总油分回收率达到39. 7%。回收的理想油完全符合柴油性能标准对油品性质的要求。溶剂提取法回收废过滤砂中的油分,实现了废过滤砂中油分的分类回收,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  相似文献   

3.
双溶剂体系提取小球藻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溶剂提取法对小球藻油脂进行提取,并对油脂成分及其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对比了不同溶剂体系、溶剂添加顺序、溶剂体积比以及固液比(小球藻质量(g)与混合溶剂体积(mL)之比)对油脂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最佳双溶剂提取体系石油醚+乙醇(体积比为1∶2),并且先添加非极性溶剂再添加极性溶剂乙醇,固液比为1∶20时,可以得到质量为干藻粉总质量45.9%的提取物和16.1%的藻油。  相似文献   

4.
废油再生具有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的意义。基于这两方面日益苛刻的要求,废油再生加工已经朝着大型化和无酸精制工艺的方向发展。对废润滑油的再生工艺进行了研究,劣化程度不等的废油通过萃取-絮凝和活性白土精制,即可得到较好的再生。活性白土精制条件:白土用量为废油重量的40%;30℃下搅拌45min。  相似文献   

5.
废润滑油酸洗-碱洗-白土复合再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品的透光率为考察指标,重点考察了影响再生效果的主要条件及因素。研究表明:在硫酸添加量为8%左右,酸洗接触时间为20~30 min;碱洗反应温度为95℃左右,碱的添加方式为纯碱和碱液相结合为好,纯碱添加量为废油重的0.6%左右和碱液10 mL较佳;白土添加量15%,白土反应温度130℃左右,白土搅拌反应接触时间20 min左右时,具有较好的再生效果。再生后油品的主要参数基本上可以达到相应级别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乙醇、乙醇/水、水为提取剂,研究从白桦树皮中提取桦木醇的工艺,确定了用乙醇作提取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固液比(g∶mL)为0.083,抽提时间6,h;分别用异丙醇和乙醇作溶剂,通过两步重结晶操作,纯化桦木醇,得到桦木醇产品的产率达19.8%,熔点257.7~258.9,℃,纯度98%.  相似文献   

7.
以超临界乙醇为抽提溶剂,在反应温度为280℃、反应压力为7.4MPa、反应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对FR-4型溴化环氧树脂基板进行超临界乙醇抽提实验研究,并对其抽提液体和固体产物进行分析,计算其抽提率和结焦率。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乙醇抽提废弃线路板具有高抽提率和低结焦率的特点;抽提反应完成后废弃线路板各材料层之间分离效果明显,且玻璃纤维可以回收利用;液体产物中的主要成分是苯酚及其衍生物和微量的Br、P、S、N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用溶剂法提取蛋黄卵磷脂,用定磷法检测所得产品的含磷量,并以此作为产品质量的评价标准;研究了乙醇浓度、抽提次数、萃取温度及金属沉淀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得出最佳实验条件为,用95%的乙醇抽提4次,萃取温度为25℃,以ZnCl2作为金属沉淀剂.  相似文献   

9.
 以乙醇为溶剂,RNH2为沉淀剂,采用化学沉淀-溶剂沉淀法对湿法磷酸进行净化,在乙醇与预处理酸体积比为2.0、溶剂沉淀剂用量为3.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00min条件下,脱氟率可达到96%以上,磷收率为86%以上.  相似文献   

10.
西藏管花秦艽花弱极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对西藏管花秦艽干燥花的弱极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用乙醇回流提取管花秦艽的干燥花,得到浸膏后,以不同沸程的石油醚萃取出其弱极性成分,然后应用GC-MS分析技术,对石油醚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和比较.用石油醚萃取物直接进行GC-MS分析,除检测到烷烃外,发现60~90℃石油醚萃取物中存在含量较高的4种芳香酯类化合物.两种石油醚萃取物经甲酯化处理后,共鉴定了30种弱极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酯类和烷烃类.管花秦艽花含量最高的脂肪酸是14-甲基-十五烷酸、亚麻酸和亚油酸.实验结果为了解管花秦艽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