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内外学者对于哭嫁习俗的研究多注意其在不同民族的发展演变过程、形式、唱词以及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等,强调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这些研究成果的共同特点是集中于对哭嫁歌文本及哭嫁歌演唱者的研究.依托对鄂东南地区哭嫁仪式的田野调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哭嫁仪式中的男性角色予以关注,探讨男性在哭嫁仪式中的参与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是人类学中仪式与象征方面研究的代表作,作者指出仪式中的象征符号有三个特点。文章从仪式象征符号的三个特点:浓缩性、符号的统一性、意义的两极性阐释作者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情景语义学用情景类之间的制约关系来表示自然语言语句的意义,为合理解释条件句的意义提供一个新思路。情景语义学认为条件句的意义就是其前件和后件所涉及的情景类之间的制约关系。情景语义学对条件句的语义刻画适用于不同种类的条件句,对自然语言语义学和逻辑学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春晚在其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大众年文化心理仪式的媒介表征,肩负着社会及个体认同整合的使命,伴随着中国社会不同时期断裂语境的显现,春晚在其发展历程中也做出适时的整合策略,在此对90年代后春晚应对社会现代经济高速发展所引发的一系社会危机所做的家庭伦理情感认同的整合进行分析,以期对春晚的发展得到一些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新区社会经济环境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不确定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特点,构建不确定性的新区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响应-调控"模型,包括4个关键步骤:系统动态响应模拟,情景分析与评价,优化调控模型构建,以及决策偏好与优化调控方案生成.设计3个子情景来比较分析不同新区发展模式下的环境压力,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型发展情景(Ⅰ)、资源环境约束型发展情景(Ⅱ)和资源环境协调型发展情景(Ⅲ).以郑州新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合情景分析和决策者偏好,对新区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压力响应进行模拟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新区COD排放量将由2008年的19693 t/a提高到2020年的33806 t/a.  相似文献   

6.
朱海燕 《科技信息》2012,(23):295-295
《英语课程标准》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堂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情景是指英语交际的社会情景。语言是在情景中表达其意义的,情景是揭示语言所表达意义的基本要素之一。学习英语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境因素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特别是背景知识和情景知识在语用学的分析中有重要的作用。语用前提是一个特定的语境下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语用前提必须是谈话双方所共知,而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是语境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应用言语行为理论解释话语主要借助隐藏在话语内的一些恰当条件、构成性规则知识和具体的语境情景。会话含义中的语境是为了使语言交际活动达到特定的目标,谈话双方都应遵守的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为例,从人类学的学科视角,对蒙古族哈达文化进行阐释和分析。通过论述哈达在蒙古族仪式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分析得出哈达的文化角色是仪式用品、礼仪用品与礼物;进一步探讨了哈达文化的社会文化功能,总结出哈达文化具有表达性、工具性以及文化表演、文化认同与传承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语境因素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特别是背景知识和情景知识在语用学的分析中有重要的作用。语用前提是一个特定的语境下使一句话具有必要的社会合适性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语用前提必须是谈话双方所共知,而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是语境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应用言语行为理论解释话语主要借助隐藏在话语内的一些恰当条件、构成性规则知识和具体的语境情景。会话含义中的语境是为了使语言交际活动达到特定的目标,谈话双方都应遵守的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10.
惯用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精炼,表意生动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许许多多的新惯用语不断涌现,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本文意在对惯用语意义的特点作一探讨。一、贯用语意义的定型性惯用语是一种定型性词组,这主要表现在它的整体意义的定型上。惯用语整体意义的定型,是指它是以整体结构表示某种意义。例如,  相似文献   

11.
江西傩仪当中的音乐因其具有重要特性,一直保存在当地的傩仪过程当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傩仪当中发挥着营造氛围、酬神娱人、沟通人神的重要作用。而南丰石邮的傩仪,因其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傩仪的原生态文化价值,故在赣傩中最具代表性。本文将着重分析以江西南丰石邮傩仪为代表的赣傩音乐中最为突出的两种音乐形态:贯穿始终的锣鼓音乐和间歇唱起的人声唱诵。以进一步发现赣傩音乐的特点与其在仪式音乐当中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浅述瑶族男性成人礼仪式的基本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男性成人礼,是在瑶族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它既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对接受礼式者进行社会道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质是要代代相传,把后代培养成为具有本民族意识的能人。瑶族男性成人礼仪式的基本程序包括度戒、受戒、过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拉牛上树”是保存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七团村的侗族传统仪式。这一仪式流变的过程说明,侗族传统仪式中承载着深厚的乡土文化。事实上,在侗族聚居的地区,还有许多与“拉牛上树”类似的仪式。这些类型各异的传统仪式是侗族社会存在发展和侗族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民族地区乡土重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成为乡村振兴和乡土和谐的助力。  相似文献   

14.
在宋代五礼中,"冠服体制"的分类分等要求参与典礼者按照场合和身份的不同更服适宜的服饰。吉礼之皇帝亲郊、嘉礼之册皇太子、宾礼之大朝会和军礼之献俘等仪式中君臣的易服均表示身份和地位的转变以及适应场合变化的需要,凶礼之孝宗居忧期间的易服则是表达感情。礼仪作为一种权力表达的方式,正是在频繁易服等仪式的展示中,权力获得认可并发挥作用,礼制所蕴含的追求秩序等方面的含义也才得以表达和实现。  相似文献   

15.
人神之间:胶东渔民祭海仪式的象征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神崇拜是胶东沿海渔民的民间信仰,祭海仪式在海神信仰中最具象征意义,是渔捕文化的特殊形态。它探讨了胶东渔民信仰的四类海神及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祭海仪式且运用仪式与象征理论,以田横祭海仪式为例将渔民的祭海仪式的过程性分析置于人神交叉网络中,阐释祭海仪式这一文化行为的象征意义,对了解胶东区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作为一种伦理制度,一直支配着传统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并起着化民成德的作用。有"礼之始"之称的冠礼在古代中国地位非常重要,它在帮助个体顺利跨越人生的不同阶段的同时又引导其进入礼的社会语境。冠礼是以仪式为载体的"成德之教",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礼仪活动来启发和教育个体,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冠礼具体仪节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今天依然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7.
雷州半岛传统婚俗雷歌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俗雷歌是反映粤西雷州半岛传统婚俗的一面镜子,它描绘了雷州各种不同的传统婚姻形态和丰富多彩的婚嫁仪节:在婚姻形态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约束和两情相悦、自由浪漫的恋爱婚姻并存;在婚嫁仪节上,既闪现着儒家礼仪的厚重,又极具地方乡土特色,体现了雷州普遍性的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省黎平县龙额“河歌艺术节”①为例,旨在说明:(1)“河歌节”祭祀的社神木阿点龙虽属男性神属,但祭祀仪式环节的成规性、习俗性却“或明显或含蓄”②的以女性角色施事话语和“阴性书写”④的方式,说明渊源于远古时期的萨玛神“无意识”记忆基础才是节日“所为之事”(drome—non,古希腊语,意为仪式)④的根基和缘由;(2)“河歌艺术节”举行的以萨玛神民间信仰为根基的、位属岁时仪式的社神祭祀活动,源自侗族初民对关涉“食物和后代”这一“生命现象”和“大自然的生命存在”的思考与探询,即渊源于族群自我“以类万物之情”和“以通神明之德”的方式表达人类对宇宙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探究。  相似文献   

19.
孙春萌 《科技信息》2009,(15):129-130
仪式音乐是奥运会仪式的重要元素,本文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颁奖仪式音乐的成功运用为出发点,剖析奥运会仪式音乐文化的特征与功能,探究奥运会仪式中音乐文化与体育的完美融合及开幕式音乐多元文化的后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治民族研究,民族叙事中"结构"必然是民族志的核心问题;而族源性纪念和祭祀仪式不仅成为一个民族叙事、表述和传承的"原生形式",而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故以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仪式理论,对瑶族仪式叙事的"根范式"进行分析;试图证明:任何一个民族重要的代表性仪式都存着特定的"原型结构",它既是存在,也是叙事,更是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