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心雕龙》称屈原所生长的江山风物给予其创作极大的帮助,此谓"江山之助"。粤西诗人的诗歌创作,亦有"江山之助",这就是表现在诗中的"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及粤西山水,以及粤西地域独特的包括语言、服饰、生活习惯、节日等之类习俗风物,还有少数民族的种种特点。"江山之助"使咏粤西诗作有着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论,钟嵘《诗品》诗评历来存在的疑难问题不少。《诗品》豫籍诗人诗评系列辨释,辨说《诗品》疑难问题,有助于钟嵘诗论的考察探索与《诗品》研究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的讽请诗大多作于元和初他被授予翰林学士和被任为左拾遗的时期,主要作品为《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讽请诗不仅是诗的奏章,也是诗的呐喊、诗的鞭笞,是诗人冒死以诗的形式为民请命。白居易的讽谕诗对后世诗人关心政治和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研究甚多,然考虑当时诗人所处境遇不周,从而所得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着重从诗人的生平和全诗的抒情内蕴,对《圣女祠》(松篁)进行考证,得出该诗应是义山自喻托足之难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商盘是乾隆时期浙江会稽(今绍兴)诗人。生平所历,篇什甚多,自编编年诗《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商盘在《质园诗集三十二卷》中涉及许多与"浙派诗人"如厉鹗、金农、杭世骏、胡天游、严遂成等交往的诗作,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商盘诗才的被埋没与其长期补放,远离人文荟萃的京畿、江浙等地有关。商盘与"浙派诗人"的交往。只能从商盘诗集。书信的片言只语中了解到。他们之间的交往史料。会随着商盘研究的深入而进一步确定、拓展。  相似文献   

7.
徐玉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发表诗作最多的诗人。从题材内容方面概括了徐玉诺在《诗》月刊上所发表的三类诗作。《诗》月刊进一步成就了徐玉诺诗歌创作的先锋姿态,徐玉诺与《诗》月刊的结合推进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以“第三代诗人”为参照系,考察80年代中晚期内蒙古青年诗人的“草原之诗”,会看到明显的差距,尤其在诗歌观念上更为不同,这直接影响了诗歌发展趋向。诗潮渐落,今日再思考,更期待内蒙古青年诗人的现代意义的“草原之诗”早日成型。  相似文献   

9.
钟嵘《诗品》以追根溯源的方式表明对楚辞的态度。在"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审美理想指导下,钟嵘重视诗文对情感的抒发、重视华丽的语言,对楚辞后继诗人极为重视,而尤为推崇融合《诗经》精神和《楚辞》特色的诗人及作品。在钟嵘的文学思想中,《骚》与《诗》都是文学创作的典范,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钟嵘《诗品》中的楚辞批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 《粤西诗载》是清人汪森于康熙年间编成的历代有关广西的诗歌总集。共分二十四卷,收辑自汉至明各体诗歌二千九百六十五首,附词一卷四十五首,可谓洋洋大观,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广西地方史文献典籍。编者汪森,字晋贤,号碧巢,生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卒于雍正元年(1723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粤西诗载提要》认为“森,嘉兴人”近人叶恭绰先生《全清词钞》汪森小传也说“汪森……浙江桐乡人”但这都是不准确的。据汪森《词综序》及  相似文献   

11.
况周颐编有词选《粤西词见》,是广西词有总集之始,在广西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词选名为“词见”有两重含义,除了看见之外,还含有对广西词史和词人的见解之意,况周颐编选粤西词人词作,是用《粤西词见》来追溯临桂词派兴盛的原因,向世人展示地方词学实绩,传播粤西词人词作。此词选本大致上先按词人时代、辈分顺序,其中又约略再按科甲、仕宦之先后,诸生、布衣等编次,闺秀列于最后,体例有致。这是继承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的编排体例,但是坚持了况周颐自己的选词标准。  相似文献   

12.
歌行类乐府,是宋代乐府诗中变化与发展最快、参与创作的诗人最多、最具个性与风彩的一类乐府诗。北宋的歌行类乐府,以田锡、梅尧臣、欧阳修、张方平、孔仲武、苏轼六人之作最具代表性,而周紫芝、陆游、汪元量三人,则是南宋歌行类乐府史上的三大家。鲜明的时代特征,诗题新旧互关、形式多样,诗歌体式的律绝化,是宋代歌行类乐府所呈现出来的三个最为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全唐诗》所收许浑诗《颍州从事西湖亭燕饯》是研究许浑早年行迹的重要依据。而《夹注名贤十抄诗》与《文苑英华》所收此诗题目“颍州”作“颍川”,结合诗文中关于许州西湖和许浑早年行迹的记载,可以断定《全唐诗》所收此诗颍州应是颍川的讹误。  相似文献   

14.
王峰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5):19-23,47
诚斋诗中大量出现的“诗”及“诗人”意泉,充分透示着诗人诗意识的存显状态。这种状态可谓之“感心”,此“感心”包含着“沉醉”与“孤独”两个方面的意蕴。通过频繁使用醉、颠、癣、催、觅句、诗债、苦吟,以及瘦、愁、苦、病、闷、穷等一系列极富暗示性的词语,诗人深入地表现了自我精神世界在“沉醉”与“孤独”之间所呈现的巨大矛盾与痛苦。此种精神状态不仅映证着诗人艰苦的诗歌创作之路,更传示出其沉重而丰厚的社会人生经验与个体生命感悟。  相似文献   

15.
约翰·多恩的<别离辞: 莫伤悲>和柳永的<雨霖铃>分别是英国诗歌和中国诗歌中描写爱人离别的千古绝唱, 同是赠别诗, 但读来却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文章拟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两首诗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和诗人写作手法的差异等角度对这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极力标举的诗歌审美标准是自然,即诗人以自己的情兴为依据,而随着情兴自然抒发造语取势,同时又提出了诗歌创作过程中要经过苦思,并且这种过程要至难至险。皎然提出的观点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皎然认为诗人创作过程中要苦思,达到的结果是诗歌审美的自然,形成苦思和自然的统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诗人创作要苦思;不同读者鉴赏要自然,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一个链条,达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王纯  王青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137-139
颜光猷是清初曲阜有名的"颜氏一母三进士"之长兄。其为官爱民爱兵,素有政绩;为文推崇韩愈、苏轼的文章,反对雕章琢句而内容空虚的文风。善诗,其《水明楼》诗集,诗数百首,格调老成,清新秀逸。对颜光猷其人其诗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是拓荒性质的工作。我们在整理注释馆藏善本《水明楼》诗歌的基础上,对诗人生平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考证。  相似文献   

18.
钱玄同以小学大家介入新诗批评,并与当时的新诗人形成了某种对话关系。他以"用今语"与自由表达相结合,而新诗实验作为基于语言革命的文体实践,其目的正在于为崭新的时代激情寻找一种确切的表现形式。他主张新诗应脱尽文言窠臼,却并不反对胡适特别是一些青年诗人亲历亲尝,借铸词炼句保留鲜活的感受来诉诸读者。他强调新诗应铲除阶级制度里的野蛮款式,取消种种文妖以能文相炫耀的特权,而用白话写作确是关乎新诗人价值立场的传达,尤其是在对新旧两种镣铐枷锁均保持警惕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作为浙江人的屠隆,诗文中有许多西湖风光的描写,在与杭州官员、社会名流交往的书信中也有较多关于岳王庙的议论.通过对屠隆诗文作品的解读来探究明代西湖岳王庙前塑像的变迁,以及明人对待岳飞、秦桧、王氏、万俟禼、张俊等人的看法及争议,由此透视出其特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探究刘熙《释名》中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刘熙的语言观予以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刘熙的“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的学术观点与苟子的“约定俗成”论并无本质上的对立,只是对语词的不同发展阶段所作出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