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色釉和金光釉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着色化工原料或色料加入基础釉中制成釉浆,施于坯体上,烧成红色、兰色和绿色的陶瓷色釉.烧制工艺条件:料∶球∶水=1.0∶2.0∶0.7,球磨时间为24 h,釉浆比重为1.65~1.70 g@mL-1,施釉厚度为0.2~0.4 mm,烧成温度为(1 130±20)℃.另外,研制金光釉并考察其组成及影响因素,选定金光釉的配方.所制成的陶瓷釉面色彩艳丽、光滑美观、工艺简便,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深黑色花岗石粉为主要原料,碎玻璃和红土作为辅助原料,研制铁系釉,并分析釉成分、烧成制度因素对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黑色花岗石粉的用量以65%~100%为宜,玻璃粉和红土加入量均以5%~10%为宜.此外,烧成制度影响釉的性状,烧成制度的变化改变铁的相变状态,高温有利于铁的分相和铁质富集析出.配合少量红土和碎玻璃粉,可以制得饴釉、铁红釉、光泽黑釉、花釉,甚至"油滴"釉等铁系釉.  相似文献   

3.
因海水中存在着大量硫酸盐和氯化物,会使普通水泥受到腐蚀,故海水中的建筑物在施工时,需用耐海水腐蚀的水泥。本发明的耐海水腐蚀水泥以烧成后的熟料矿物组成计,3CaO·SiO_2∶β-2CaO·SiO_2∶3CaO·Al_2O_3∶4CaO·Al_2O_3·Fe_2O_3=6∶3∶0∶1。在上述原料中再添加1%(以重量计)的 CaF_2,  相似文献   

4.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技术和热膨胀法对寿州窑瓷器的元素组成和烧成温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寿州窑瓷器的瓷胎具有高铝低硅的特点;瓷釉属于钙釉,寿州窑的青釉和黄釉产品不是由于着色元素的差别引起的,很可能是在不同的烧造氛围中形成的;管咀孜窑口的青釉瓷器烧成温度在1 200℃以上,住院部窑口的黄釉瓷器烧成温度在1 100℃以上,1 200℃左右.  相似文献   

5.
叶小娜 《科技信息》2013,(9):161-161,191
陶瓷的工艺流程是主要由配料、成型、修坯、施釉、烧成这几个工艺步骤所组成。其中,施釉和烧成是极富特色的两个环节。坯体在干燥后施釉,施釉的方法有:施釉法、喷釉法、浇釉法、刷釉法、荡釉法还有旋釉法等。坯体在施釉完成后才能进入正烧。陶瓷一般需要二次烧成,分为素烧和釉烧。素烧温度较低,一般温度在800摄氏度左右。釉烧的温度需要在1200摄氏度左右。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衍射(XRD)和热膨胀法等科技手段对广西宋代永福窑出土的瓷器、窑具和瓷土进行了测试分析,初步了解了永福窑的物理性能、胎釉的化学组成、瓷胎的原料成分和瓷器的烧成温度.研究认为,永福窑瓷器具有南方典型的胎釉成分特征,瓷器的部分物理性能较好、但烧成温度偏低.研究为确定永福窑的时代和地域特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所测得的科学数据可供后续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镁橄榄石和炭黑为原料合成MgO-SiC-C系复合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宜昌镁橄榄石细粉与炭黑为原料,分别以4种质量比混合均匀,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作为结合剂,在200 MPa压力下压制成20 mm×20 mm试样,置于110℃干燥箱中干燥24 h,然后在高温管式气氛炉中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氛,分别在1 550℃1、600℃1、650℃和1 700℃保温3 h烧成.对烧成的试样分别进行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原料中Fe2O3杂质经高温烧成后转变为FeSi;不同试样经不同温度烧成后都含有少量的MgAl2O4和SiO2;烧成温度与炭黑含量是影响MgO-SiC-C复合粉体合成的重要控制因素,当烧成温度为1 600℃,镁橄榄石细粉与炭黑原料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5%、20.5%和74.5%、25.5%时,能够比较好地合成MgO-SiC-C系复合粉体.  相似文献   

8.
考察氰酸钠合成工艺中溶剂种类、溶剂用量、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产品纯度和收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确证产物的结构。在N,N-二基甲酰胺(DMF)和甲苯作溶剂下,n(碳酸钠)∶n(尿素)=1∶2.6,m(原料)∶m(DMF)∶m(甲苯)=1∶5∶1,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13 h条件下,产品纯度可达98.7%,收率可达99.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 1 0 1 0~ 1 0 4 0℃氧化气氛下烧成的高白钛乳浊釉的试验 ,探讨了化学成分、晶粒大小对钛釉的影响 ,遴选出屑石型高白乳浊釉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0.
以四叶参为主要原料,与苹果、山葡萄、白菜复合,经过发酵干燥制成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果蔬粉.结果显示:四叶参与白菜经乳酸发酵后,能够改善四叶参复合粉的风味;苹果与山葡萄经酒精发酵后能够起到增香的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四叶参复合粉的原料复合最优配比为m(四叶参)∶m(苹果)∶m(山葡萄)∶m(白菜粉)为65∶30∶4∶1;研制的复合粉经分析可知含总糖52%,总酸0.5%,粗纤维14%,是一种较好的膳食纤维补充剂.  相似文献   

11.
把天然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和双飞粉、氧化锌、碳酸钡等粉料混匀,按合适的技术工艺制备釉浆,以淋釉法在素坯上施釉,于辊道窑中烧结成无光釉.研究Al2O3,SiO2,MgO等氧化物,以及Al2O3/SiO2质量比、烧成制度和其他因素对无光釉的影响.结果表明,SiO2/Al2O3质量比应控制为5.0~6.2,釉料烧成时在1 260℃下保温25 min,然后急速降温至1 170℃,再缓慢降温至1 130℃,让玻璃相中过饱和无光剂呈微小晶体充分析出,可制得品质优良的镁无光釉产品.  相似文献   

12.
青花瓷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历代青花瓷的色料以及瓷胎和瓷釉的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经研究发现历代青花瓷所用色料的种类变化很大 ,而且成分不同 ,使得历代青花瓷颜色深浅 ,鲜艳程度不同 ;其次 ,青花色调与烧成温度、气氛以及胎釉有关 ;而且 ,瓷胎 Al2 O3/Si O2 比值增高 ,K2 O Na2 O越少烧成温度越高 ;最后 ,釉中的钾、钠氧化物的含量增加 ,釉的高温下的特性和烧成后的性能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铜着色颜色釉瓷器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宋元时期是铜红釉发展史研究中的关键一环。2010年广西宋代永福窑的科学发掘为铜着色釉的早期发展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本文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对24件永福窑出土的铜红、铜绿等铜着色釉瓷器的胎釉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永福窑中铜红、翠青(绿)、墨绿等釉色的形成应与釉料中铜含量以及烧成气氛等因素有关。研究认为,铜绿釉是永福窑主烧产品,铜红及其他含铜釉器的出现应是制作与烧成过程中工艺控制不当所致,非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3,5-二氯-4-氟三氟甲苯的合成工艺。方法以3,4,5-三氯-三氟甲苯和氟化钾为原料通过相转移催化合成目标产物。结果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物物质的量比n(3,4,5-三氯-三氟甲苯)∶n(氟化钾)=1∶1.5,催化剂与原料质量比m(PEG-600)∶m(原料)=0.5~0.7∶100,原料与溶剂环丁砜(TMSO2)体积比为1∶3~3.5,190~195℃反应12 h,原料转化率大于87%,收率80%,产品纯度大于98%(质量分数)。结论为工业化生产3,5-二氯-4-氟三氟甲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咔唑为主要合成原料,通过N-烷基化、付克酰基化、硝化以及付克烷基化等反应合成了两个结构新颖的3,6-位不对称二取代咔唑衍生物.探讨了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1)傅克酰基化反应:n(N-乙基咔唑)∶n(三氯化铝)∶n(乙酰氯)=1∶1.2∶1.5,反应温度室温,反应时间4 h,产品收率82%;(2)硝化反应:n(N-乙基咔唑)∶n(65%硝酸)=1∶1.15,反应温度5~10℃,反应时间2 h,产品收率89%;(3)傅克烷基化反应:n(3-乙酰基-N-乙基咔唑)∶n(氯化锌)∶n(叔丁基氯)=1∶1.5∶1.5,反应温度室温,反应时间12 h,产品收率64%.所得产品结构经FTIR1、H NMR1、3C NMR、及MS表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历代青花瓷的色料以及瓷胎和瓷釉的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对工艺性能的影响,经研究发现历代青花瓷所用色料的种类变化很大,而且成分不同,使得历代青花瓷颜色深浅,鲜艳程度不同 ;其次,青花色调与烧成温度、气氛以及胎釉有关;而且,瓷胎Al2O3/SiO2比值增高,K2O+Na2O越少烧成温度越高;最后,釉中的钾、钠氧化物的含量增加,釉的高温下的特性和烧成后的性能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利用低铁赤泥构建SiO2-Al2O3-CaO-MgO-Fe2O3多元混熔体系,采用高温物相重构法制备镁铁尖晶石型结晶釉.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观测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镁铁尖晶石结晶生长行为.结果表明:烧成温度升高促进了镁铁尖晶石晶体生长,晶体呈自形-半自形的粒状结构.烧成温度为1 270℃时,样品分别在酸、碱溶液中侵蚀96 h后,质量损失率小于0.1%,表现出最佳的耐酸碱性.制备的结晶釉磨损率为1.4×10-5 mm3/(N·m),维氏硬度为8.68 GPa,满足日用陶瓷釉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醛、丙酮和亚硫酸钠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脂肪族羟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研究了原料配比、亚硫酸钠浓度、聚合温度以及聚合时间对产物分散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脂肪族羟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的优化工艺条件。优化的工艺条件是:n(丙酮)∶n(甲醛)∶n(亚硫酸钠)=1∶2∶0.4,聚合温度是90℃,聚合时间是3h。在此工艺条件下,掺量为1%产物的净浆流动度为145 mm,减水率达到了11%,固含量达到了25%。  相似文献   

19.
搪瓷釉的烧成过程是一种“液相烧结”过程,其传质有赖于熔体的粘性流动。根据玻璃态物质化学组成-结构-粘度-温度的一般关系,推导出计算瓷釉烧成温度(T烧)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0.
一锅法合成氯磷酸二乙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氯化磷、无水乙醇、四氯化碳为原料,一锅法合成氯磷酸二乙酯。四氯化碳既为原料又兼作溶剂,反应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中间体亚磷酸二乙酯不经分离,直接与四氯化碳反应。对最佳原料配比、反应温度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三乙胺为最适宜的催化剂。当n(三氯化磷)∶n(无水乙醇)∶n(三乙胺)=1∶(3.05~3.10)∶(0.10~0.12)、生成亚磷酸二乙酯阶段温度为50~60℃、生成氯磷酸二乙酯温度为25℃时,氯磷酸二乙酯的收率达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