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有效评估和预测W300-1型扣件弹条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疲劳寿命,综合考虑弹条材料的弹塑性力学特性及复杂接触关系,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弹条在不同安装扭矩下的受力情况,并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测试结果予以验证;基于京沪高铁实测轮轨力时程曲线,施加等效循环疲劳载荷谱,结合弹条材料应变-寿命曲线,预测弹条疲劳寿命;分析安装扭矩、疲劳载荷幅值、以及两者匹配关系(应力比)对弹条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处于略微欠拧、正常安装或过拧状态,弹条危险点位置均位于跟端圆弧内表面,已发生塑性变形。弹条疲劳寿命随安装扭矩和疲劳载荷幅值的增加而降低,与危险点应力比呈线性关系。因此,为保证弹条的实际使用寿命,特别是在车速较高或波磨较严重的线路,建议弹条安装时安装扭矩不超过300 N·m。  相似文献   

2.
并沟线夹是带电作业中最常用的接续金具之一,针对并沟线夹容易因接触力不足、发热不均匀等原因而出现过热甚至烧毁的现象,文章建立并沟线夹的等比例多物理场仿真模型,在不同安装扭矩下,对其不同部位的电流密度、欧姆损耗和温度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导线和副导线与并沟线夹接触区域的电流密度及欧姆损耗的分布极不均匀,其中与副导线接触的并沟线夹下夹块接触区域欧姆损耗最高,达到19.6 MW/m3,由于电流密度和欧姆损耗分布不均匀,温度最高点也出现在与副导线接触的并沟线夹下夹块上。根据不同安装扭矩下的温度仿真结果可知,并沟线夹的温度随安装扭矩的增大而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为了保证线夹在运行中的可靠性,螺栓的扭矩应保持在16 N·m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测轴承钢硬切削表面残余应力对滚动接触寿命的影响规律,基于高级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建立了具有平面应变特征的二维滚动接触寿命预测模型,并在二维有限元模型的表面和次表面对应施加了轴承钢硬切削实验所测残余应力,模拟计算典型服役条件下的滚动接触应力;采用基于S N寿命理论的Miner法则,计算轴承钢滚动界面的疲劳接触寿命,分析了在不同摩擦系数、滚动接触频率和外加载荷工况下,硬切削残余压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切削残余压应力可使轴承钢的滚动接触疲劳寿命提高10%~30%.其中,载荷对滚动接触疲劳寿命影响最大,摩擦系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非连续接触下筒体-滚圈接触压力的计算模型,得出了滚圈弯矩及弯曲应力计算公式。应用名义应力法和局部应力应变法,建立了滚圈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通过调窑,将滚圈的最大支承载荷控制在2500kN以内,能显著提高滚圈的疲劳寿命;在传统设计中,将滚圈支承角定为30°不合理;存在一个最佳滚圈支承角,此时滚圈疲劳寿命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安装实例进行技术分析,从技术指标、实际运行效果、经济效益分析、施工工艺等几方面将路灯配电线路低压绝缘穿刺线夹(1KV以下)接线技术与传统接线工艺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绝缘穿刺线夹具有导电能力强,线夹温升小、耐高压、防潮、防水、防腐蚀、重量轻,并且安全方便的特点,解决了绝缘线缆在安装时剥、削的困难,以及易伤导线和剥削后密封难,进水氧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搅拌摩擦焊搅拌头疲劳失效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 Workbench与ANSYS nCode Designlife分别建立了搅拌摩擦焊过程搅拌头的静力学与疲劳模型. 结合搅拌摩擦焊过程中搅拌头受到的作用力载荷谱,以及推导出的搅拌头扭矩的计算公式,讨论了前进阻力、侧向力、下压力和扭矩对搅拌头疲劳寿命的影响. 仿真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搅拌针的根部是主要的应力集中区,造成搅拌头疲劳失效主要发生在搅拌针根部. 前进阻力是造成搅拌头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侧向力及扭矩对疲劳失效的作用则比较小,下压力对于搅拌头的疲劳寿命的增加有利.   相似文献   

8.
基于断裂力学的组合梁栓钉疲劳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中的栓钉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及寿命等问题,在有限元静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合理的假设,推导出了组合梁栓钉的疲劳寿命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初始缺陷和应力幅对栓钉的疲劳寿命影响最大,应力上限对栓钉疲劳寿命的影响较小。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栓钉的应力幅控制在极限抗剪强度的20%以下,应力上限控制在极限抗剪强度的70%以下。  相似文献   

9.
对于接触疲劳各种强度准则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就赫兹应力和旋转弯曲应力联合作用下的接触疲劳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弯曲应力的存在对于接触疲劳寿命产生显著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作者对于计算接触疲劳的几种强度准则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指出以最大表面剪切应力作为决定应力比其它应力分量更为合适,接触疲劳可能发源于金属表面。  相似文献   

10.
比较了几种高层住宅楼配电干线的分支方式,分析了绝缘穿刺线夹的性能及特点,重点阐述了穿刺线夹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风电增速箱输出级斜齿轮副的三维接触有限元模型,计算了静载荷作用下齿轮副的应力应变;基于齿轮材料的疲劳试验常数,计算了材料的近似S-N曲线;对风电增速箱真实载荷谱20种工况的载荷历程进行雨流计数,得到载荷循环数、均值与幅值的关系。在FE-SAFE软件中,对斜齿轮副接触模型进行疲劳寿命分析,研究了载荷、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以及轮齿修形量对齿轮副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齿轮副应力集中处有少数低寿命点,齿轮副寿命随载荷及齿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残余拉应力使疲劳寿命减小,而残余压应力可使疲劳寿命增大,适度修形可提高齿轮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2.
裂纹尖端应力的奇异性导致传统疲劳评估法和部分标准对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精度不够,影响工程结构可靠性。裂纹扩展是焊趾或焊根所在截面外载荷驱动造成的,基于焊缝处力平衡关系提出结构应力法。该方法将单元节点力转换成线力,并综合考虑不同焊接接头类型、板材厚度和加载模式。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将微小复杂裂纹扩展至疲劳失效全过程统一起来,以等效结构应力幅值推导出主S-Nd曲线疲劳评估表达式。采用不同单元仿真试件证明了结构应力法具有网格不敏感力学特征,与试验数据对比,焊缝的薄弱位置和实际疲劳裂纹一致,验证了结构应力法具有较高的疲劳预测精度。钢管混凝土焊接结构验证了结构应力法在疲劳寿命评估时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试验场的后悬架疲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虚拟试验场技术建立耐久性强化路面和整车有限元模型,考虑轮胎的结构非线性因素、轮胎和路面的接触非线性以及橡胶连接件的刚度和阻尼特性等传统计算机辅助分析常使用的人为假定,通过显示时间积分获得道路载荷.基于弹塑性材料模型对后悬架施加道路载荷得到其应力应变历程,应用应变寿命法预测疲劳裂纹萌生寿命,并考虑了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绝缘穿刺线夹在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缘穿刺线夹在国内建筑电气工程中越来越被广泛采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缆分支技术,本文重点介绍了其施工工艺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SnPb焊点结构的高周疲劳行为检测与寿命表征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SMT型的SnPb焊点结构(PC基板-SnPb焊料-陶瓷电阻结构)的高周疲劳(2×10^4~1×10^6循环次数)失效行为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位观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这些结果表明:SMT型SnPb焊点结构的高周疲劳裂纹主要发生在SnPb焊料与陶瓷电阻结合处(趾或踵toeorheel),而高周疲劳裂纹扩展主要在SnPb焊料表面或内部,表面疲劳裂纹扩展方向随基板上施加的应力增大而偏向基板一侧.同时,这些裂纹扩展长度与焊点几何形状相关,一般扩展长度在150μm以内并因为焊料与电阻或焊料与基板的界面开裂出现停顿.此外,用ABAQUS软件分析了基板上外加应力与焊料上响应应力间的比例关系.基于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计算比较,试验中发现的裂纹萌生源及裂纹扩展方向均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最大应力或最大应变集中区域相一致.最后,提出了简便预测这类结构的高周疲劳寿命方法,且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正交剪应力作为滚动接触次表层疲劳损伤评价的临界应力,分析了摩擦系数对滚动接触次表层正交剪应力幅及应力比的影响规律.根据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及非对称循环应力幅修正公式,建立了支承辊次表层接触疲劳应力与寿命计算模型,用于评价支承辊次表层接触疲劳损伤.实例分析了摩擦系数对支承辊次表层接触疲劳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比及摩擦系数增大,支承辊的次表层接触疲劳损伤增大,因此,降低支承辊接触摩擦系数,可改善支承辊的疲劳损伤.  相似文献   

17.
线接触滚动副早期失效主要是由于接触表面的润滑不良.使得表面粗糙度波峰相 互接触而产生磨损及表面破坏.但在润滑良好的情况下,由于接触表面压力分布的变化.在某些 工况参数下.接触副的疲劳寿命出现降低现象.本文通过数值方法,对n种典型工况参数下接触 副表面层的应力分布进行计算,分析了接触副的疲劳寿命,提出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应用中合理 选择工况参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航空轴承外圈的疲劳裂纹分析表明,套圈表面的残余压应力分布致使轴承表面接触疲劳寿命降低。预应力切削是一种能主动控制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状态的方法,它是通过预先给工件施加一个弹性范围内的张应力后再进行切削加工。针对预应力硬态切削的特点,建立了切削模拟的三维热力耦合模型;分析研究了材料本构方程、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以及刀屑接触面的摩擦模型等切削模拟中的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切削实验和有限元模拟,比较和分析了预应力硬态切削对加工表面应力状态的影响,证明了预应力切削方法能在加工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加工表面的接触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轮式装载机驱动桥进行抗疲劳设计和疲劳可靠性评估,在获得ZL50G轮式装载机驱动桥输入轴实际工作扭矩载荷谱和转速统计的基础上,对驱动桥扭矩载荷谱进行了等效疲劳强化处理和正反转加载疲劳试验,并对驱动桥进行了极小子样疲劳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驱动桥疲劳破坏主要发生在主减速器螺旋锥齿轮处,螺旋锥齿轮以弯曲疲劳破坏形式为主;轮边行星齿轮以接触疲劳破坏形式为主.在给定工作寿命的条件下,基于疲劳寿命试验结果的极小子样疲劳可靠性评估,获得了驱动桥工作时间与可靠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20.
基于Hertz弹性接触理论、滚动轴承动力学和L-P寿命理论,建立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方程,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进行求解.分析预紧力对角接触球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定压预紧轴承疲劳寿命明显比定位预紧轴承疲劳寿命长,轴承内圈疲劳寿命比外圈疲劳寿命长;轴承疲劳寿命随着预紧力、转速的提高而减小,在定压预紧下轴承的疲劳寿命受预紧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