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法和逻辑论证法对“体教研合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从分析目前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我国体育后备人才未来发展规律出发,提出了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训”矛盾的设想,及加强运动员的科学研究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新时期下,社会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的运动员是高文化、高素质的高水平运动员,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管理的现状,同时从江苏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实践基础出发,立足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并以训练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全方位地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新形势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并为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中实行"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为体育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全面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分析在国家体制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及未来时期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举国体制"保障了"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专业队—国家队"的传统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丰功伟绩;当今中国多元化社会环境下,一元化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举步维艰;适应我国多元化社会需求的竞技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将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丁忠满 《科技信息》2008,(9):232-23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在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结构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结构转型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可持续的发展.本文以社会转型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原则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省内各省市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的问卷调查,对影响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通过个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专家调查法获取研究资料,采用逻辑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新疆竞技体育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剖析制约新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并提出在新形势下新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伍波  谢科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9):107-110
乒乓球是我国竞技体育中最典型的优势项目之一,一直都倍受国人的关注.韶关市大众乒乓球运动近年来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水平却始终平平.为了更好地促进韶关市乒乓球竞技运动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法、问卷调查法对韶关市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分布、初训、球拍使用、握拍方式及制约后备人才培养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韶关市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及发展对策,为韶关市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信息查询法等方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发生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在新经济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运行要树立人才观念、科技观念、集聚观念、新经济观念以促进竞技体育培养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认为构建和完善"教体合一"、"体教结合"和"多元化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学校"多级化"竞赛等方式,有利于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面和规模,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才率.只有不断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才能保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阳光体育运动"以及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内容及特点进行解析,从而建构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导的学校体育文化理论框架,以期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文化的形成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测量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体质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学期初和学期末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体质指标验证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和网球5个运动项目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为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体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不同项目对大学生体质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高校教学和体育锻炼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相对应的锻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了验证"观察学习"在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生物力学教学中的效应,运用文献法,实验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以上饶师院体育教育专业05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发现,行动力实验组强于对照组,创新性思维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对比教学设计方案对设置“PK”化教学模式操作程序进行检验,探讨操作程序对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K”化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在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健美操技能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群体凝聚力的提升;“PK”化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存在实施之初比较困难、对教师和学生要求更高、教学时间不易控制、有效调控难度大的问题;认为应坚持遵循目标合理、“PK”分组合理、全面评价原则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挖掘借鉴前人广泛丰富的体操运动知识为今而用,促进我国体操运动的普及,使体操运动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充分实施发挥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以舞龙舞狮、花灯等民俗活动和健身走为主要形式的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缩影,具有典型的地方性、自发性、质朴性。对宣扬和谐社会精神、强身健体、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体育社团的活跃是高校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体育社团也以组织的形式多样,参加方式的自愿自由赢得了众多学生的喜爱.体育社团对于提升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阳关体育运动的不断深入,将成为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重要载体.体育社团在安徽高校中也有着广泛的学生群体基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访谈、文献法等方法对安徽省部分高校的体育社团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今后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利用进行研究,旨在为构建"健康重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效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以"健康重庆"为视角,对高校体育场馆利用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重庆高校场馆开发利用不足,表现为功能定位不全、经济社会效益不明显、组织管理模式滞后、安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所以建立场馆联盟委托经营管理模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力度、创建服务品牌;实行网络化服务管理是发挥高校体育场馆效用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赵辉 《甘肃科技》2010,26(14):178-18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我国部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施体教结合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