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研究采用硬质合金刀具加工Invar36合金时切削参数对零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了以径向切深、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速度作为主要因素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表,并通过极差分析法得到影响表面质量的切削参数最优组合和本试验方案的最优水平,最后采用了方差分析法和F-检验分析切削参数影响表面粗糙度的显著关系,并验证了进给速度的变化对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会司托辊轴工艺加工数据整理分析,指出铣削加工是主要影响过程,对影响铣削效率的末端因素,如机床主轴轴向、径向跳动,铣削进给量的选择,铣削转速的选择,铣削刀具抗弯强度,卡具选择方式一一进行认真分析,得出影响铣削效率的关键因素是卡具的装夹方式,然后采用分度头主轴装卡,在保证加工质量的条件下,寻找提高生产效率的工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主轴系统的热特性分析及热变形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现代机床热特性设计要求,利用有限元法对某型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主轴系统进行了热特性理论建模与分析.结果表明,当主轴转速为8000r/min时,系统经3h达到热平衡,其最高温升位于前轴承内圈处.进一步计算主轴系统的热变形,并通过对主轴箱体散热筋板的合理布局和优化设计,有效降低了主轴头部的径向跳动和端跳误差,使其小于2μm,均能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主轴头部的径向跳动误差经优化设计后进一步减小为1.55μm,优化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氧化锆陶瓷零件微细加工过程中的加工表面质量,改善氧化锆陶瓷零件的使用寿命,采用0.9mm磨头直径、500#磨粒的微磨棒对氧化锆陶瓷进行微尺度磨削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首先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研究了磨削参数影响氧化锆陶瓷表面质量主次因素;其次优化出获得较低表面粗糙度值的工艺参数组合;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氧化锆陶瓷磨削表面粗糙度随磨削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磨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顺序依次为:磨削深度、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当主轴转速v○s=40000r/min,进给速度vw=20μm/s,磨削深度a○p=3μm时,表面粗糙度最小;表面粗糙度随主轴转速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动静压柔性铰链可倾瓦轴承在受到阶跃载荷时主轴出现跳动而影响其回转精度的问题,提出了兼顾跳动幅值与稳定时间的分析方法和轴承优化设计方案。该方法基于轴心轨迹引入最大过冲量和过渡过程时间两个概念,用以描述主轴受到阶跃载荷时径向跳动的剧烈情况,研究轴承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轴承瓦块的压力分布模型、瓦块的力矩平衡方程和轴颈的运动方程,然后结合有限差分法和欧拉方法获取轴心轨迹,最后依据结构参数对两个参量的影响大小进行参数确定。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增大预载荷或减小轴承半径间隙,能减小轴心最大过冲量并缩短过渡过程时间;减小静压油腔面积或油腔宽长比能减小最大过冲量;过渡过程时间随转速的提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点;在研究范围内,最大过冲量随着转速提高而增大;适当增大预载荷系数或减小半径间隙,能够提高主轴的回转精度。  相似文献   

6.
分析主轴径向跳动的影响因素,介绍空间定向装配法原理,并给出具体装配方法。  相似文献   

7.
动压型指尖密封泄漏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尖密封其密封,性能的好坏直接体现在气体泄漏量的大小上。影响指尖密封气体泄漏量的因素有压差、主轴转速、迟至率,以及转轴的跳动等。主要研究密封两端气体压差以及主轴转速对动压型指尖密封气体泄漏量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CFX,对在不同压差、不同主轴转速条件下,动压型指尖密封靴部的变形以及气体泄漏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压差、主轴转速对动压型指尖密封的密封性能有很大影响,为动压型指尖密封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液体静压主轴运动误差分析及优化的不足,基于液体静压主轴的结构参数,建立了主轴运动误差的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在不平衡质量作用下主轴转子不同转速下的动态参数变化规律。以主轴运动误差数学模型作为目标函数,以主轴系统参数作为设计变量,采用遗传算法对液体静压主轴系统的运动误差进行优化分析。单一因素优化分析时,主轴系统径向误差运动x、y、主轴倾角θ的优化效率分别为41.22%、25.21%、66.16%,多目标优化时效率为4.7%。优化后的主轴运动精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得到了提高液体静压主轴运动精度的结构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9.
 高速数控机床的工作性能首先取决于高速主轴的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力测功加载系统和压电陶瓷加载系统的高速电主轴可靠性试验台,它能够完成转速为18000r/min以上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实现高速电主轴的性能指标测试,如电主轴温升控制,主轴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等的测试;采用电力测功加载系统及压电陶瓷加载系统模拟主轴受力状况(包括径向力、轴向力与扭矩),实现电主轴的动态加载实验与测试;检测试验过程中的各种故障,记录试验过程中试验信息,并可进行查询,通过采集的参数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为提高电主轴的可靠性提供了定量数值评估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静、动、热态综合性能,对主轴箱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通过ADGM15高速精密数控车床主轴系统热-力耦合分析,计算出主轴跳动量。选择主轴箱筋板厚度、筋板间距、筋板位置、主轴箱内孔直径及壁厚为设计变量,主轴端部跳动和主轴箱质量为优化目标。用有限元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获得了优化设计的最优解,使主轴端部的径向跳动、端面跳动、主轴箱的质量分别降低了2.06%、2.29%、7.04%,提高了主轴箱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直齿锥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是重要的检验项目,是影响齿距累积误差和齿距误差的重要因素。介绍了齿圈径向跳动出现的几种情况,探讨了齿距累积误差以及齿距误差的影响因素及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动态仿真的副变速器箱体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副变速器的破坏情况,在各个不同的工况下,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并建立动力学模型。根据通过计算得出的主变速器输出轴输出转速、径向跳动量以及水平跳动量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低速重载工况下,得出副变速箱箱体结构点的瞬态受力曲线,并以此曲线作为后续瞬态有限元分析的载荷输入。对副变速器箱体分别进行模态和瞬态的有限元分析,得出副箱箱体的各阶固有频率、等效应力云图,确定箱体的结构危险点,从而得出结构危险点的瞬态应力曲线、变形曲线。提出箱体结构的改进方案,并把改进方案与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改进方案的合理性。改进后的产品已通过机械标准JB/T8582.3—2001台架试验。  相似文献   

13.
大型直流电机在冶金企业中使用及为普遍。换向器的偏摆和凸片是造成该类电机运转中换向器表面产生电火的重花要原因之一。而目前有些厂使用的靠表法得不到准确的偏摆、凸片数据。 为此,本文提出了包括非接触电涡流传感器和TP—801微处理机在内的检测系统。该系统动态响应好、测量准确,并能满意地处理和记录测试数据。 检测系统由模拟检测和数据处理两部分组成。 本文介绍了该系统以及硬件和软件的原理,并对A/D转换速度加以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对F-1300三缸单作用泥浆泵人字齿轮的无退刀槽、有退刀槽和拼装三种不同的设计制造方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三种设计制造方案进行了齿轮强度计算、工作寿命推算和成本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齿轮工作寿命与其加工成本价格比为衡量指标时,无退刀槽人字齿轮刨齿加工的方案指标最高,方案最优。最后,考虑到影响方案评价的其他三个因素,应用价值工程理论中加权评分法进行了综合分析,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薄壁回转体零件(例如套筒类零件)是航天工程中的大型重要零件,几何参数的在机测量技术是保证这一类零件加工精度的有效手段.研究了一种复合材料薄壁回转体零件锥度的在机测量方法,以高精度长度计和高速计数卡作为测量和采集设备,对加工后未拆卸工件的X和Z轴坐标及径向误差在机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拟合与多母线均值的锥度计算方法;揭示了锥度误差产生的机理,并对锥度算法做了合理补偿.测量结果表明,在机测量的锥度值与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结果相比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充分验证了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舰载机最优阻拦定长冲跑控制规律,对美国MK7 3型液压阻拦机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并采用Hicks Henne形状函数和最速下降法对定长冲跑控制阀通流面积曲线进行了优化.对不同质量、进场速度和发动机推力的舰载机进行了阻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定长冲跑控制规律能使不同质量、进场速度和发动机推力的舰载机均在相同的阻拦距离上停下来,且钢索张力和舰载机加速度变化规律合理,证明了本文所述优化方法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电钻传动齿轮噪声超标,意味着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电钻中传动齿轮啮合时产生大的噪声,主要由五个方面的误差而引起:齿形误差、齿向误差、齿圈径向跳动、齿面粗糙度以及齿轮支撑装置误差.就广东某电动工具厂生产的单绝缘13mm手持电钻为对象,对少量出现齿轮噪声问题的产品进行了检验,总结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述工作,主要是试验和研究超精加工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和超精加工诸因素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通过试件的滑动磨损试验,证实经超精加工后的试件,其磨损量比磨削表面小。零件的表面光洁度、磨削用量(径向进给量f_r)、超精加工工艺参数(n_w/f的比值)及零件的圆度等对零件的耐磨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对上述诸因素作比较试验和分析,以便摸索其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9.
根据舰船推进装置对水润滑轴承系统的运行精度要求,通过建立水润滑橡胶轴承系统有限元接触模型,研究不同橡胶硬度、厚度对直槽和螺旋槽水润滑橡胶轴承系统跳动量的影响规律,提出水润滑轴承系统跳动量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水润滑橡胶轴承系统跳动量随橡胶硬度增大而减小,随橡胶厚度增大而增大。当橡胶硬度在85~95Shore A时,轴承系统主轴跳动量较小。在保证沟槽尺寸的前提下,尽量设计成较薄的橡胶厚度。相比直槽结构,螺旋槽水润滑橡胶轴承系统跳动量更小。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水润滑橡胶轴承橡胶衬层材料硬度和几何结构,能显著减小轴承系统的跳动量,提高运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