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佛教音乐文化传入中国后,对蒙古族古代音乐文化的影响,并阐述了蒙古族佛教音乐文化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即面临着如何实现本土化的问题。在佛教初传之际的儒佛论争中,佛教被称为"无君无父的宗教",遭到了儒家伦理卫道士的极力排斥。早期佛教的弘传,一是通过格义式的辶多译佛经的方式,以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和理念来比附佛教教义,以适应中国人重孝道的伦理观念;二是通过变造伪经的办法,将印度佛典进行剪裁、删改或重新撰述,创设新经,以达到宣孝和弘教的目的,这些做法虽背离了印度佛教本义,但却为中国广大世俗信众所乐于接受,从而使佛教取得了深厚的信仰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得以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3.
殷俊 《世界博览》2009,(10):32-36
原始佛教本与钱财无关,但传入中国后境况却大不相同了。唐睿宗时,一位右台殿中侍御史描述佛寺占有社会财富的情况说:“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在当代中国,佛教寺庙又纷纷“金光闪闪”。  相似文献   

4.
从汉以前中国没有宗教看佛教传入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汉以前中国没有宗教这一角度,论述了佛教传入中国的原因。本文认为:宗教的产生是一定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佛教传入中国是因为宗法社会解体、人心不古的乱世的到来,使人们深感现实的痛苦、幸福的无望,要求从精神上得到慰藉;而传统的儒学理论,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正是这一切为佛教东来提供了前提。因此,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惠能开创的佛教革命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教源于古印度,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处于矛盾斗争又互相影响融合的过程.由惠能大师开创的佛教南禅革命,于其在世时已经取得雄踞岭南、名扬天下的成果.惠能开创的佛教革命在中国和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打破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北方中原中心论;打破了印度为佛教中心论;确立了完全中国化的佛教的佛、经典和形式.  相似文献   

6.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广为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这些都是今天开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笔者在分析佛教与旅游关系的基础上,归纳、概括了我国主要的佛教旅游资源,并对开发佛教旅游资源的原则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广为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这些都是今天开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笔者在分析佛教与旅游关系的基础上,归纳、概括了我国主要的佛教旅游资源,并对开发佛教旅游资源的原则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产生于公元6世纪的佛教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后迅速发展.经过飞鸟、奈良两朝.到平安朝时期,日本佛教表现出了不同与以往的新特点,并在政治观念、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日本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佛教壁画自印度传入,在不同民族地区融入了不同民族文化传统而形成不同特点。如新疆的龟兹壁画和高昌壁画热烈奔放,西藏的藏传佛教壁画神奇诡秘,云南的傣族小乘佛教壁画包含更多人情味,而丽江纳西族佛教壁画则融合了不同佛教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日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佛教便传向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交流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两国间的佛教交流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大致可以把两国佛教交流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入和传播;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日本化;近代中日佛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佛教在古代广西的传播及其对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思想的影响。根据文物考古和文献资料,可以初步确认佛教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传到了广西地区;唐代有了很大的发展。桂林成为岭南的佛教中心;宋元明清,佛教的影响逐步从桂东北扩大到桂中、桂南和桂西南地区;广西壮、瑶、侗、水、仫佬等族的生死观念、社会公益思想、年俗节习、宗教仪式等文化思想的形成与佛教的传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佛教传入日本是一种文化传播现象,只有当文化传播的客观条件成熟,文化移植的土壤形成之后,佛教传入日本方能实现。从文化辐射源的形成、文化传播途径以及文化中心与边缘地区的互动关系三个方面来看,当时的日本具备了佛教传播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3.
佛教密宗对白族社会的影响较大,本介绍了密宗传入白族地区的时间、传播途径以及形成“白密”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分析了密宗对白族社会的思想影响、民族心理影响等。  相似文献   

14.
从弥生时代开始一直到江户时代,日本一直处于中国大陆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这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汉字、儒学、佛教的东传以及古籍和艺术的传入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日本文化正是在大量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过程中加以创新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中日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佛教便传向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交流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两国间的佛教交流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大致可以把两国佛教交流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入和传播;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日本化;近代中日佛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间佛教”是重视人生的,重视社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文章从佛教经典教义出发,论述了当今社会佛教应强调的四项重要功能,即:德商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公益慈善功能、社会融合功能。同时指出中国佛教组织的现代转型还没有完成,佛教组织要克服传统的“教在大乘,行在小乘”的流弊,发扬大乘精神,慈悲济世,关怀社会,建设人间净土,以利社会治理之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2,29(2):137-140
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是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后,与固有的蒙古文化相撞、融合而逐步形成的。蒙古地区传佛教的音乐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质点。“经箱乐”即是其器乐文化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它形成于蒙、汉民族宗教音乐相互交流的历史进程。“经箱乐”是喇嘛乐师班在民间丧事上演奏的器乐曲,使用的乐器有笙、管、笛、唢呐、鼓、镲、钹等,有一套固定的演奏曲牌。  相似文献   

18.
佛教自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土后,就依附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力图融摄儒道并与民间的鬼神信仰相结合。佛教的偶像崇拜与造像无疑地也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和发展的。在不同时代融合不同的习俗和方式,按照需要改造着佛教偶像,最终使佛教这个外来宗教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佛教初持中国即获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探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博大精深、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相通、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补及佛教主动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是佛教初传成功的原因所在。对此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列仙传》被后母奉为道教早期经典作品,是一部道教辅教之书,但是其一定程度上受到佛教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发展是道教产生的催化剂,道教经典中出现大量的佛教用语,《列仙传》中也出现了佛教用语。《列仙传》中“积火自烧”、仙人奇相均受到佛教的影响;《列仙传》中孔雀形象是印度的舶来品;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对《列仙传》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