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杨翔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187-187,30
庄子的"自然观"思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自然人性-道之本性:二是返朴归真-道之实现途径;三是天人合一-道之最高境界.庄子"自然观"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一是自然人性是人的心灵需求;二是体现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三是高扬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陈克猛  刘栋  鲍玮 《科技信息》2010,(15):161-161,170
生态文明是在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文明新形态,以尊重生态环境为前提,强调从维护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考虑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是一种推崇顺应自然,以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自然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指认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性,认为自然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否认自然辩证法的存在,认为历史辩证法才是辩证法的惟一合理形态;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展开了价值批判,并且提出了"自然的解放"的理念.西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缺陷在于:没有完全理解感性活动即实践的批判意义;对自然的理解是片面的、抽象的、非历史的;不知道历史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在实践基础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提出的"马恩对立论"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后来经过了三次发展,在70、80年代达到高潮。这些西方学者认为:恩格斯关于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思想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并对恩格斯的思想进行了歪曲的批评。对这些错误观点予以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主要是西方社会对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危机进行反思的产物,是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多学科相综合的产物,而不是渊源于我国先人对自然的朴素认识."天人合一"主要不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而是强调个人的道德领悟和道德修行,注重个人生命的完善和超越."天人合一"不能为当今人们解决环境危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理论指导,不能拯救人类.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是李泽厚始终关注的话题,他通过运用"西体"--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康德主体性哲学,对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进行消解与重构,认为"天人舍一"不再是基于农业小生产的"顺天"、"委天数","天"不再是主宰与命定的决定者;人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人通过实践,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积淀",并运用这一"积淀"去实践于自然,实现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从而实现"天人和一"."杂糅与调试"是李泽厚"天人舍一"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的财富动力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地创造财富用以满足人类需要的历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人们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受不同的财富观念的支配,不同的财富观决定了不同的价值导向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财富创造的动力和激情。先秦儒家的经济文化思想是中国经济文化思想的源头活水。儒家思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视超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更重视如何在社会各个阶级之间分配财富而不是如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总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强调天人合一,不具有西方那种征服自然的强烈意识;对人们生财取利的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上,先秦儒家主张“以义制利”、“见利思义”、“富而好礼”,认为“义”是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的终极价值;在对人们的求利欲望的分析上,把经济政治化、经济道德化,给本来作为手段、作为财富形式的金钱本身披上道德的外衣。受儒家传统财富观的熏陶,中华民族缺少了创造物质财富的冲动,但却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致富思源”,这个“源”不仅是财富的源泉,而且包括那些对民族发展与富强产生积极作用和巨大推动力量的价值观、理念和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和未来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重新认识先秦儒家的经济文化思想,并实现对传统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认为先秦思想家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巨大影响,并从其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道"的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直觉、重了悟的思维方式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曾云燕 《科技信息》2008,(16):205-205
“天人合一”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自然观思想。在新形势下进一步领悟“天人合一”观所蕴涵的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对于高校教务秘书树立协调意识,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有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艺术创作历来以“自然”作为美的最高境界。这一思想的渊源一般认为是道家哲学。从真正把“自然”建立为一个哲学范畴,并在美学、艺术领域发生影响来说,情况确实如此。但最根本的思想基础乃是中国人“一气运化”、万物一体的宇宙生成意识。这种宇宙生成意识使艺术的产生从“师法造化”而最终走向上“得造化之理”;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在艺术中追求直接呈现生活的本然状态,揭示人与世界的原初交融,以“忘我”的、“不自知其然而然”的自然境界为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自然观的缺点不是缺乏辩证法,而是"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现实。马克思由于认为人现实生活的自然界是一个被人改造过的人化的自然界,因此,他对费尔巴哈自然观的超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单纯依赖自然到依赖与改造自然双向互动的跃迁,二是从单纯的自然观到自然观与历史观相互融合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白帝庙独特的建筑文化,受到了"儒学"、"道家"自然之美思想、巫楚文化思想和"湖广填四川"移民文化思想的影响。其表现形式,继承了巴蜀地区古老的穿斗式结构做法。"严谨而不夸张,浪漫而不娇情"的建筑特征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使"天、地、人"三大要素在感性与理性中得到了充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建设带来的利与弊,从传统自然观、西方全息论的角度分析了自然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塑造生态型城市的重要作用.结合实例阐述在建筑中引入自然思想的内容及其在高层建筑中运用的方式,认为引入自然的生态思想是今后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与体育本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联系。庄子的"天人合一"观昭示体育的发展应该在其自身规律之内进行,体育的发展应该顺应"天"。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带有浓厚的政治性,现代体育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了其政治手段的一面。而大众体育的本真是使人达到与自然身心和谐的目的;竞技体育的本真是追求人类运动极限之"天",现代体育应摒弃古代"天人合一"观自身的狭隘,做到真正的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5.
人本思想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思想.生态文学的研究应该明确和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深化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整体观的认识,从而指导未来的生态文学研究.西方生态文学是在现实的逼迫下,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应运而生的.中国古代道家哲学蕴涵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以提升人伦道德和净化人的精神世界为依据.马克思以人为本学说指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实现人类自身解放和全面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本思想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思想.生态文学的研究应该明确和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深化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整体观的认识,从而指导未来的生态文学研究.西方生态文学是在现实的逼迫下,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环境应运而生的.中国古代道家哲学蕴涵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以提升人伦道德和净化人的精神世界为依据.马克思以人为本学说指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实现人类自身解放和全面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池田大作以"依正不二"与"色心不二"的和谐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健全人格的和谐教育论、尊重生命的世界和平论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8.
道家思想文化的根本与核心是"道"。"与道为一"是道家最根本的追求。道家教育认识论建立在圆融的宇宙整体观基础之上,追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通一而毕、取法自然,智恬交养、心与物齐的至高境界,为构建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了智慧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黄媛 《科技信息》2010,(21):I0038-I0038,I0010
自然观指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西方有关自然的思想认识复杂多样,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人与自然的对立到逐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本文浅析了西方对自然界认识的变化过程,并以美国为例来说明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以环境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是李泽厚始终关注的话题,他通过运用“西体”——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康德主体性哲学,对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进行消解与重构,认为“天人合一”不再是基于农业小生产的“顺天”、“委天数”,“天”不再是主宰与命定的决定者;人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人通过实践,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积淀”,并运用这一“积淀”去实践于自然,实现人“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从而实现“天人和一”,“杂糅与调试”是李泽厚“天人合一”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