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科技》2012,(11):1
<正>中国作家莫言10月11日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互联网上立刻轰动。按说中国人应以"平常心"看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的诺贝尔文学奖与世界顶级文学成就的相关度,比科学奖在同领域的相关度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以往表现常有政治化倾向,有点向"和平奖"学。莫言是中国本土作家,也是大陆主流作家,是在中国及世界华人社会被阅读最多的华语文学大师之一。他获奖至少在这一次驱散了中国人心头对  相似文献   

2.
2005年10月,就在瑞典学院刚刚宣布把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英国剧作家品特之后的几天中,我所供职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和瑞典学院、瑞典驻华使馆联合举办了一个“斯特林堡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虽然是瑞典的“国师”斯特林堡,但这次会议最吸引中国媒体关注的,大概还是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到来,尤其是在中国文化界颇为知名的唯一一位熟谙中文的评委马悦然先生。让一位81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家莫言和美籍作家赛珍珠同为以描写中国题材见长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在题材、人物、主题、形式等方面双水分流,各尽其妙。两位作家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方面都做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最后的莫言     
再过些日子,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将前往瑞典领奖,届时无疑将再次引起举世的关注。莫言的获奖圆了中国人的一个梦。中国其实与诺贝尔文学奖蛮有缘的。早在1938年,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以《大地》一作获奖。这部作品的素材就取自邻近我家乡的皖北宿县。几十年后的2000年,一位名叫高行健的法籍华裔作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从各方反应来看,这位高作家的获奖实在是没有什么公信力。直至来自山东高密的莫言众望所归地摘取今年的奖项。  相似文献   

5.
《甘肃科技纵横》2001,30(5):21-22
诺贝尔奖已走过百年,中国人对它的争议与期待最终沉积成为一个"情结".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以中国人的思维对诺贝尔文学奖提出了看法--谁是中国人心中当之无愧的桂冠作家、谁是诺贝尔文学奖永久的遗憾、诺贝尔奖对中国是否公正等等.  相似文献   

6.
郭岸 《世界博览》2012,(20):72-74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北京时间19时,存诺贝尔文学奖官网。看到“MoYan”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首先有种不真实感。怀疑这是黑客在跟中国文学爱好者开玩笑。  相似文献   

7.
李强  赵萌 《世界博览》2012,(22):76-80
“中国如果有作家能得诺贝尔文学奖,那就是莫言。到时候,有很多你能拍的好故事。” 整整十年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来到中国,同莫言一起回老家山东省高密大栏村过年。人们更愿意将那里称为“高密东北乡”——莫言笔下大多数故事发生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郭岸 《世界博览》2012,(20):73-74
正几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能评判世界文学的好坏吗?莫言为何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莫言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由文学事件向文化现象扩散过程中,满足了中国作家的渴望:当代文学走向成功,进而揭示作家成功的文化奥秘;满足了文学读者的期望:普通民众走进大师,进而展示文学大师的文化魅力;满足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进而宣示崛起中国的文化形象,最终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陶短房 《世界博览》2014,(21):48-51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是继6年前勒克莱齐奥后,又一位获得此奖的法国文学家。众所周知,1901年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是法国诗人苏利·普旅多姆,自首届至今,诺贝尔文学奖共颁授过111位各国作家,其中15人为法国籍,占比超过10%,高居世界各国之首。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文学奖自开奖到2006年的106年间,欧美国家有29国95人获奖,亚非国家有6国8人获奖。从时间跨度而言,1950年以前,在17个国家的45位获奖作家中,欧美以外的得主仅有1位;1950年后,共有29个国家58位作家获奖,亚非共有5个国家7位作家获奖。由是观之,诺贝尔文学奖难脱本位主义、地域歧视、文化偏见之俗。若用动态的思维模式和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活动,也有一个不断完善、逐渐向“诺贝尔精神”回归的过程。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意义是一个逐渐凸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段俊平 《科技智囊》2012,(11):58-6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浪潮,文化的问题浮出水面,文化要不要全球化,尤其中国文化要不要全球化?这个问题困扰了中国人近百年,从近期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来看,文化要有民族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中国文化不一定要全球化。从五四运动开始,国人认为中国的落后归结为文化的落后,于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占据了主流,以至于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因“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而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欣喜之余,再次引发中国科学家何时能够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热议.  相似文献   

14.
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的政治立场颇为复杂.依据西方语境中对于知识分子政治立场的区分.奈保尔既不属于“左派”,也不能被划为“右派”;独立的观察视角和作家的使命感使他说出了那些看似“政治上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的话语.与此同时,随着阅历的累积和思想的发展,奈保尔以前的一些激进观点也处于不断的修正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家的创作中曾有两种不同的姿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而且在这背后还参杂着一种浓浓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08,(12):68-68
877册书,23800元。5月25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售现场宣布他将把这笔钱揖赠给有关机构,资助那些在京读书的四川地震灾区的大学生。帕慕克是继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之后正式受邀访华的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相似文献   

17.
王统照是五四时期译介外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他根据当时绝大部分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学知之甚少的状况,对欧美重要作家作品予以简要介绍,为中国读者了解西方文学起到引路作用。他以西方现实主义优秀作品为榜样,反对僵死的与生活严重脱节的旧文学。他以外国批评家的理论来解决新文学运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他不仅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家的小说、诗歌,而且从中汲取营养,丰富了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索尔·贝娄小说的异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当代文学巨匠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于2005年4月5日去世,享年90岁。作为一名犹太裔作家,贝娄深知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尽管他小说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有明显的犹太背景特征,而他更多的是描写犹太民族在异族文化中的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境地,体现出强烈的局外感、边缘感及非我的异化感,从而具有西方世界某些包含普遍意义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19.
每个爱好文学的人,都在关注着每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1993年10月7日,斯得哥尔摩传来消息,美国黑人女作家,现年62岁的普林斯顿大学人文学教授托尼·莫里森,以她“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充满活力”获得了1993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到了82.5万美元的奖金。作为闯上诺贝尔文学奖台的“黑马”,她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州裔美国黑人,也是美国第十位获奖作家。  相似文献   

20.
在“一带一路”理念的影响下,中国与白俄罗斯之间的文学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事件进一步激发了白俄罗斯汉学界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兴趣。鉴于白俄罗斯学界主要借助俄语史料来研究中国文学,所以对中国文坛的关注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总体上看,白俄罗斯对莫言的接受和研究尚处于基础起步阶段,主要将莫言与阿列克谢耶维奇进行平行研究,探讨两位作家的创作异同,重点关注他们在所处的时代语境、生活背景、创作影响源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白俄罗斯汉学界对莫言创作的认知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