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基于Surpac软件的三维地层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基于Surpac软件,利用某矿区的剖面地层信息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并实现了任意位置切剖面。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维地质实体模型生成地质剖面图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地质工程技术人员手工描绘剖面图,并能直接反映区域构造特征、煤层赋存情况以及地质体的空间特征,提出了一种在AutoCAD平台下基于三维地质实体模型进行任意剖切实体并生成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此方法生成的地质剖面图更加准确、快捷真实地反映了矿床的基本特征,为分析地质构造,编制其他地质图件,进行采掘设计等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灾害地质立体图图切剖面作为立体图三维分析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进行地质灾害分析、预测和防治工作的有力工具.切出的二维剖面图与灾害地质立体图相配合,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图区内地层、灾害体、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认识各种地质体和灾害体赋存的地质条件和时空分布规律,指导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以ArcEngine为基础开发平台,利用C#.NET语言、GIS技术,基于基础地质数据,建立地质剖面图的数据模型,探索在ArcGlobe平台支持下的三维区域灾害地质图中实现自动图切剖面的技术与方法,并在QuantyView平台上,实现了方便、快速、准确的对任意地区任意地段地质剖面的自动绘制.  相似文献   

4.
由于不同成因的单砂体质量的差异性及其连通情况的复杂性,导致流体在平面及纵向上渗流的差异。因此,基于单砂体的三维精细地质建模成为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预测及油田开发调整的重要基础。地质建模将地质认识三维可视化、定量化,是地质认识的集合体。针对地质模型可以提供任意方向的属性切片,进行油藏非均质性分析,为进一步数值模拟提供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般地质图只能表征地下地质体的形状、大小或某一特征值的二维平面变化,但不能揭示地质体内部特征的三维空间变化。在钻井、测井资料中包含着大量的各种地质特征垂向变化的信息,如何应用某一构造少量井的信息,作出该构造地质特征在任意剖面上的连续变化趋势图,此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其中,矩法的应用效果已从理论和实践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地质钻孔为离散点,运用空间插值以及由曲面拟合得到的各地质结构趋势面,建立了工程地质三棱柱结构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任意切面的剖切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三维空间求交算法快速求出剖切面与凹凸起伏的地层趋势面的交点;然后将这些交点按照地层层序连接成三角形并根据其贯穿的地层属性进行精确着色,从而得到三维的剖切实体图、切面图,为地质工作者在3D空间中观察地质结构、分析地质特征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可为地质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和施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渡河流域双江口水电站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质信息众多,对工程勘探、设计及施工建设等带来了极大困难。为解决此类复杂的工程与地质问题,实现复杂地质体可视化,利用地质勘探信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基于纹理映射、碰撞检测、射线检测等可视化交互技术,实现三维地质的三维空间关系分析、虚拟钻孔分析及任意断面的实时剖切。研究和实践表明该方法可实现三维地质模型与现实地质体的有效信息链接和可视化交互分析,为工程地质分析、地质预测等提供基础,可有效提高工程勘探、设计与施工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三维地质建模和地质数据可视化中重要的体元模型,通过对三维剖切面的隐函数刻画,研究了基于可视化工具包(Visualization Toolkit,VTK)的三维地质模型剖切算法。重点对四面体数据结构模型和六面体数据结构模型分别进行剖切算法设计和功能实现。在三维地质模型中应用该剖切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对矿区各种形态地质体进行任意剖切,可有效提高三维地质模型的剖切效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邻域内有限资料井的测井资料,可以预测研究区域内任意空间位置的测井参数值,进而绘制出任意井位的虚拟井测井曲线或地质解释成果图,介绍了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实施预测技术时的资料预处理方法和预测结果输出方式,并用一个油田17口井的测井资料预测虚拟井的测井参数,结果表明,这种预测技术是切实可行和经济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大型水电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可视化分析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质信息可视化是大型水电工程可视化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工程地质和数学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在深入研究复杂地质构造和可视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无规律变化的地质体形态,引入NURBS技术,并结合地质交互解译、TIN算法和地质趋势面分析等理论方法,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的重建.基于模型进行了任意剖切、岩体质量分级、等值线自动生成和地质填挖计算等一系列可视化分析,并完成了模型地质信息的可视化管理与查询.根据上述理论与方法集成的Visual Geo系统已在锦屏一级、溪洛渡、糯扎渡和龙滩等大型水电工程设计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质剖面自动绘制的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和GIS空间数据模型理论建立地质剖面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并从计算生成地质割面数据和地质剖面的可视化表达两个层面,分别建立了地质剖面的计算数据模型和表现数据模型.最后基于本文建立的地质剖面数据模型,实现了地质剖面的自动绘制、地质剖面图中断层和褶皱的可视化表达以及各对象拓扑关系的建立.图11,参10.  相似文献   

12.
坑道内赤道偶极电阻率测深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坑道内赤道偶极装置电阻率测深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别在4个坑道面上布设测线,利用赤道偶极电阻率测深装置对坑道周围介质进行探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坑道内赤道偶极装置电阻率测深进行正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单个地质体,坑道内任一断面的视电阻率异常均与其相邻的2个坑道面上的测深断面异常性质相反,而与坑道对面的测深断面异常性质相似;当坑道面外侧存在多个地质体时,各坑道面上的测深断面均不能将其有效区分。根据视电阻率测深断面异常形态和性质,对地质体的定位和定性解释的难度很大。采用赤道偶极装置在坑道中进行电阻率测深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3.
Christeson GL  McIntosh KD  Karson JA 《Nature》2007,445(7126):418-421
At mid-ocean ridges with fast to intermediate spreading rates, the upper section of oceanic crust is composed of lavas overlying a sheeted dyke complex. These units are formed by dykes intruding into rocks overlying a magma chamber, with lavas erupting at the ocean floor.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cquired over young oceanic crust commonly image a reflector known as 'layer 2A', which is typically interpreted as defining the geologic boundary between lavas and dykes.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is that the reflector is associated with an alteration boundary within the lava unit. Many studies have used mapped variability in layer 2A thickness to make inferences regarding the geology of the oceanic crust, including volcanic construction, dyke intrusion and faulting. However, there has been no link between the geologic and seismological structure of oceanic crust except at a few deep drill holes. Here we show that, although the layer 2A reflector is imaged near the top of the sheeted dyke complex at fast-spreading crust located adjacent to the Hess Deep rift, it is imaged significantly above the sheeted dykes section at intermediate-spreading crust located near the Blanco transform fault. Although the lavas and underlying transition zone thicknesses differ by about a factor of two, the shallow seismic structure is remarkably similar at the two locations. This implies that seismic layer 2A cannot be used reliably to map the boundary between lavas and dykes in young oceanic crust. Instead we argue that the seismic layer 2A reflector corresponds to an alteration boundary that can be located either within the lava section or near the top of the sheeted dyke complex of oceanic crust.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测区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利用瞬变电磁法对同煤集团塔山煤矿采空区及采空积水区进行探测,在已知地质钻孔附近进行了参数选择实验,并根据高阻为采空区,特低阻为采空积水的地球物理原则,指导后期资料解释。  相似文献   

15.
速溶茶冷冻干燥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速溶茶冷冻干燥过程的机理,从干燥层的冻结层的微元能量衡算着手,提出了水汽仅从速溶茶上表面逸出时的冷冻干燥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了解到速溶茶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任一时刻和任一截面上的温度,为制定速溶茶冷冻干燥生产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超速铁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水文、地质特征和弯道形态,探讨了黄浦江吴淞口至张华泊河段的河势演变规律及深槽形成机理。应用黄浦江三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和评价了不同水文组合条件下,该河段航道改善方案实施后对周围水域的流态、船舶航行及码头运营的影响,分析了航道改善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二维定向井轨道优化设计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二维定向井轨迹影响因素(井轨迹曲线参数)的分析,建立了考虑下部钻具组合特性、轨迹曲线参数、地质要求等因素,以最短井轨迹曲线长为目标的二维井轨道非线性规划模型.根据目标函数及可行域的性质,采用均匀设计法选择初始点,构建了模型求解算法.根据算法研制的软件对二维定向井的十余种常见剖面类型均能很快给出最优设计,提高了剖面设计的灵活性及计算速度和精度,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工程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重点介绍渝怀铁路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主要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坡积层、危岩落石、顺层及软质岩高边坡、岩溶突水、地表水漏失、水库坍岸、软土、膨胀土和煤层瓦斯等 ,在总结铁路行业对整治地质灾害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针对渝怀线的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处理原则 ,即针对大型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地段 ,采取绕避的方法 ;无法绕避地段 ,则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公路隧道穿越灰岩地区岩溶发育不良地质地段时,隧道极易与大型溶槽相遇,阐述牛角山隧道施工中大型溶槽坍方地段处理的施工技术,以供广大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位于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杂岩是一个巨大的岩性复杂的地质体,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剖面研究和1:5万区域地质填图表明,它是处于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中的一个构造变形十分强烈的构造片体,是推覆过程中经受了强烈改造的一个古老杂岩体的外来岩块。其接触关系和侵位方式均属构造成因,仅在片体内部局部保留原始热侵位特征。杂岩体内部的变形特征均属印支—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形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