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杨树地膜覆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明膜和黑色膜覆盖培育杨树苗木,既能提高土壤温度、又有调节土壤水份,从而提高了苗木生长量,覆透明 黑色与对照相比,树高生长量分别提高66%和46%。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分自动采控系统由软件和硬件部分组成,土壤水分状况的数据采集,存储,打印机和机泵的准确启闭均由程序控制自动完成。软件设计不仅包括单灌区采控功能,还具有双灌区同时采控的功能,实现一机多用。  相似文献   

3.
1 选择合理的集流整地方式,提高整地质量 精细整地,保水抗旱是干旱地区造林的主要特点。整地的作用主要是蓄水保墒、疏松土壤、加强根系发育、提高抗旱能力。在抗旱整地技术方面,多年实践中总结出的反坡梯田、撩壕、水平台、水平阶、鱼鳞坑等整地方式,在年降雨量400mm以上的地区造林,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树木生长可起到良好的作用。土壤含水量可基本维持或满足树木正常生长发育。但是,在年降雨量400mm以下的干旱地区,整地虽然能起到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显著效果,但提高后的土壤水份还不能满足树木成活乃至正常生长所需的水份。因此…  相似文献   

4.
以高分子材料为土壤改良剂可使土壤团粒化,增加水份人渗效率,减少土壤冲蚀,为研究环境问题之重要课题。但此类土壤改良剂可能抑制植物种籽萌芽,为使用此种材料的一大问题。以压克力与聚乙烯醇对Bahia种籽做一系列萌芽实验探讨。实验结果发现,压克力对种籽萌芽率与萌芽势能有严重之抑制作用。但适量之聚乙烯醇添加可克服此问题。  相似文献   

5.
会走路的树     
南美洲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卷柏。说它奇特,是因为它会走。卷柏的生存需要充足的水份,当水份不充足的时候,它就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状,由于体轻,只要稍有一点儿风,它就会随风在地面上滚动。  相似文献   

6.
1原料情况与加工关系1.1原料必须符合加工的质量。1.2大豆必须有适当的水份。大豆的安全水份为14%,加工水份为11—17%。当水份低于11%时,对工艺会产生以下影响:1.2.1影响压秕工艺。水份温度偏低,大豆干而硬,抗压力增大,压秕时浪费动力,并有大量颗粒豆渣产生。使细胞得不到充分破坏,影响油率。1.2.2影响蒸炒工艺。水份过低继续加热会导致豆胚焦糊,实践证明,温度在100℃左右.蛋白质变性最好,超过130℃,碳水化合物碳化发焦,影响油率。当水份超过17%时,对工艺会产生以下影响:(1)影响压…  相似文献   

7.
湘西自治州植烟区土壤和烟叶含硒量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择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吉首等六个生产烟草的县(市)为采样点。共采土样55个,采烟样44个。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含硒量范围为0.20~O72X10-6,烟叶中含硒量范围为0.025~0.744X10-6。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土壤中含硒较富,烟叶中含硒量合适。  相似文献   

8.
浅谈根灌法在树木浇灌中的好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叫根灌法 根灌是最适合于林木果树的新型灌溉法。过去一般对林木果树的浇灌,不论是渠灌、滴灌或者是喷灌,都是将树木的基部土壤灌湿,使水份向地下渗透,以供根系吸收。而根灌却不是这样,它是通过一定的装置将水滴到主干下部,让水滴顺着主干往下流,再通过主根、侧根直达须根和毛根供其吸收。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分子多孔小球GDX - 40 3为色谱固定相 ,利用 12位A/D转换卡把色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色谱工作站对微量水份实现自动测定 .在最佳工作条件下实现对实际气体样品的自动测定 ,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是农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发育受到地势地貌、母岩母质、气候、植被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武夷山土壤分异显著,成土过程以红壤化作用为主,土壤类型多种多样.以林地土壤为主,耕地质量不高.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必须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精耕细作,增加覆被度,改善土壤,控制林木的采代量和草壤的载蓄量,引进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利用光学、微波遥感数据反演土壤湿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ASAR-APP和TM影像数据,研究了小麦覆盖地表的土壤湿度反演方法.首先,利用冠层后向散射模型MIMICS(michigan microwave canopy scattering),分析了第二入射角模式(IS2)2种极化组分散射对总散射的贡献,确定了土壤湿度反演的最佳极化模式;其次,分析了植被微波单次散射、植被层双程透过率与NDVI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单次散射及双程透过率模型,然后,结合IS2入射角模式ASAR数据,建立土壤湿度反演模型.最后,基于模拟数据和获取的ASAR、TM影像数据,利用半经验模型反演土壤湿度.研究结果表明:IS2_HH模式土壤散射在总散射中贡献更大,该数据更适合土壤湿度反演;植被微波单次散射、双程透过率与NDVI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利用线性模型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经验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土壤湿度,反演和实测的土壤湿度相关系数为0.75,均方根误差为5.07%.  相似文献   

12.
土壤湿度对墨兰叶片生长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墨兰种植在不同土壤湿度的培养缸内5个月。从叶片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来衡量,得知最适宜于叶片生长的土壤保水力为70%左右(即土壤含水量36%).当土壤保水力下降到50%(即土壤含水量27%)时,叶片生长和光合速率都下降,时间一长就会死亡,文中讨论土壤最适湿度与土壤保水力和通气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1km分辨率的NOAA/AVHRR资料对中国北方13省的土壤湿度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北方13省1988-1995及1999各年7月份10cm土层湿度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从总体上看,1988-1999年土壤平均湿度有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为了确定人类活动是否对土壤湿度变化产生影响,分别计算了无植被带、自然植被带、农业植被带下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这3种状况的土壤湿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农业植被下的土壤湿度的下降趋势大于自然植被带和无植被带下的土壤,而且年际变化显著增大,其差异因数达到7.22%,而无植被带土壤和自然植被带土壤的差异因数分别为4.58%和4.60%.这说明中国北方土壤湿度的变化不仅受自然影响,而且人类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砂姜黑土常因降水量不均而使农业遭受旱涝威胁.本文以项城县砂姜黑土为例,以实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砂姜黑土的水分物理性质和形成表层潜育的原因.研究了砂姜黑土水分季节性变化动态及剖面各层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规律.阐述了水分动态对小麦生育的影响,提出采用灌溉措施可达到显著增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晋西黄土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下植被及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10、15、20a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原生荒草地为对照,采用时空互代法,调查分析坡面刺槐人工林植被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演替和0~400cm土层土壤水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林下灌草植被物种丰富度变大,植被结构发育变好;不同林龄刺槐林地与荒草地土壤平均含水量由大到小顺序为荒草地(16.61%)、20a刺槐林地(10.08%)、15a刺槐林地(9.54%)、10a刺槐林地(8.52%);随着刺槐林龄的增加,土壤水分随坡位下降而增大的趋势有所改变,成熟刺槐林对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分配的调节作用明显;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沿垂直剖面变化方式与原生荒草地差异明显,15a以上刺槐林对100cm以下土壤水分的影响已基本稳定;人工刺槐林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林地土壤水分亏空,随着林龄的增长0~200cm土层土壤水分条件有所改善,但深层土壤(200~400cm)没有明显的恢复迹象.研究结果为黄土区植被恢复和刺槐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改进型新安江模型利用双抛物线型曲线来描述流域土壤蓄水容量的空间分布及进行产流计算,双抛物线型曲线有一种内在结构,能够利用同一组参数对流域空间上同时存在的多种土壤水分模式进行描述,然而,这一曲线为统计积分表达式,需要利用流域降雨径流观测资料通过最优率定来确定.传统的TOPMODEL模型利用湿润指数或土壤一地形指数,对流域内每一点的土壤水分进行预测.然而,TOPMODEL模犁假定整个流域处于稳定状态,且地下水位与地面平行.这种简化处理使得TOPMODEL模型并不适用于流域每一点,本文结合新安江模型双抛物线型曲线和TOPMODEL型湿度指数,充分利用流域降雨径流观测资料和分布式地形数据.对不同的土壤水分模式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双桥流域空间上的分布进行了确定,研究得出了该流域划分TOPMODEL模犁适用范围的湿度指数临界值.  相似文献   

17.
在缺乏卫星过境时地面同步观测数据的情况下, 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的土壤水分监测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一种不依赖地面土壤水分同步观测数据的主、被动微波协同反演逐日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壤水分观测新方法。该方法将补偿后的 AMSR-E 土壤水分作为“高时间分辨率土壤水分观测控制值”, 以此计算逐日土壤水分变化量, 并结合 ASAR 交替极化模式数据, 反演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壤水分基准日期值, 然后基于两者建立土壤水分协同反演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地势比较平坦、地表粗糙度较小且无植被覆盖或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在陕西省渭北台塬西部地区的试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参数拟合的决定系数约为0.81; 反演得到的土壤水分与凤翔县农业气象站地面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对比, 两者的决定系数为 0.92, 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均方根误差为0.025。反演结果可用于水分限制条件下作物生长模拟。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土体电阻率与含水率及孔隙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桂林红黏土、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更严格的单因素控制试验,在保持其他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探讨两种土体的电阻率随含水率(保持土体类型、孔隙率不变)、孔隙率(保持土体类型、含水率不变)的变化规律,并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含水率和孔隙率变化的土体体积含水率,探讨电阻率与体积含水率间的确定性关系及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孔隙率一定时(含水率一定时),两种土体电阻率与含水率(孔隙率)之间均呈幂函数关系。两种土体电阻率均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剧烈减小,而后逐渐变缓;均随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两种土体电阻率均随体积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红黏土电阻率与体积含水率间呈幂函数关系,粉质黏土电阻率与体积含水率间呈线性关系,基于体积含水率得到的两种土体电阻率经验公式相关性较高,可应用于红黏土、粉质黏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建瓯杉木、油桐、仙人草复合经营的土壤结构特性与水分性质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系统运行8年后,由于油桐和仙人草的覆盖,使杉木幼林免遭雨滴直接袭击,加上油桐落叶与根系及仙人草宿根的作用,与未套种杉木林地相比,土壤结构特性和水分性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