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本文就我国习惯性化分的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与通俗三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声特点等进行阐述,并着重就其异同进行比较,就我国现今美声化的民族唱法及民族化的美声唱法、通俗中融入美声、民族的元素提出了见解。也是本人在音乐学院教学中对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美声、民族与通俗唱法在教学中体现了相融性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声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殊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了解以及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民族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如"彭丽媛、吴碧霞、蒋大为、吕继宏等,它们在演唱上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优点,尤其是吴碧霞,她的演唱同时具有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特点,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她在两种唱法上的成功,更有力地证明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传统民族声乐单一的演唱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听觉艺术的审美需求。文章以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及其多元化发展为研究点,论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高校声乐教育立足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演唱形式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唱法分类,改变教学模式,为声乐艺术的演唱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它是一种根植于本民族土壤、充满着浓郁泥土芳香与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它风格多样,具有强烈且独特的民族特色,是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歌曲唱法、说唱唱法、戏曲唱法和民族新歌歌唱等四种系统唱法的总称。作为一名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者,必须先正确认识并了解及掌握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本文仅从演唱风格的多元化、风格的共同特征、演唱的特点三个角度出发,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进行浅显的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面罩唱法"是歌唱时的一种感觉,是国际声乐界最流行最科学的一种歌唱发声方法。根据我国民族女高音的发声特点,将"面罩唱法"运用到民族女高音的演唱中去,使演唱者获得集中、明亮、既有金属性又有穿透力的声音,真正做到"面罩唱法"洋为中用,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20,(3):79-81
作为新古典民歌代表作之一,《牡丹亭》带有显著的新古典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融合了传统戏曲唱腔、民族唱法和流行说唱等元素,广受大众欢迎。基于此,本文在把握新古典声乐作品内涵及风格特点基础上,结合《牡丹亭》创作背景对作品艺术处理与声乐表现方法进行了探讨,为新古典声乐作品的创作和表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鸣  刘鹏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2):128-129
受地域和语言的影响,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在发声效果和演唱风格上差异较大,各成流派,但三者之间在歌唱技巧和方法上却有着互为补充的较大潜力。在课堂训练和演唱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借鉴三种唱法的共通性和互补性,使其融会贯通,在不限于某一种唱法的基础上,演唱不同地域、不同语种、不同风格的歌曲,进一步提高歌唱艺术的综合素质及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8.
花腔是声乐艺术中一种装饰性、华彩性很强的演唱技法。它的运用,不仅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声音训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提高了普通大众对民族声乐的喜爱和关注程度。近年来,花腔研究主要集中在作曲家尚德义花腔作品的创作与演唱方面,而对其他作曲家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音乐消费日益多样化,新时代的声乐教育要求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相互融合。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三者既有密切联系,也有实质区别,正因为这种关系,奠定了三者融合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及现代教学的发展,使融合成为必然。并且三者的融合具有多种实现的途径,对声乐教育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音色是表现音乐思想内涵的重要条件。本文对不同唱法、声部分类、发声训练、演唱技巧与音色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望歌者在声乐学习中掌握音色变化的技巧,调控和塑造理想的音色,从而更好地诠释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试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但夏  李嵬 《科技信息》2008,(10):157-157
声乐艺术中,人们熟知的有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三种唱法在声乐技巧上存在很多相通之处。然而由于歌曲韵味、演唱风格和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他们也存在着各自的个性特征。笔者着重在三种唱法的联系和区别方面做了一些分析。我们在了解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更加容易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前进,研究、探索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开创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新篇章,建立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体系,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随着声乐艺术的新进步,中国唱法的概念也得到了更多的专业人士的认可,中国唱法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一枝奇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国人喜爱。通过走入作品,全面熟悉作品;走出作品,正确处理作品的技巧对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个性处理,能够更好地突出,体现个人的独特的演唱个性魁力。  相似文献   

14.
声乐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语言与音乐的结合,任何一种歌唱方法都与语言紧密相连。语言是构成一个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歌唱是语言的音乐化,如何培养学生唱好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从发声、语言、行腔、表现、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是声乐的故乡,意大利语音有自己的特点,对于美声歌唱艺术,语言中的语音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学习者要准确地掌握发音规则,将意大利语音与歌唱技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了解美声歌唱追求的语音特征,从而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准。  相似文献   

16.
美声歌唱追求的语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是声乐的故乡,意大利语音有自己的特点,对于美声歌唱艺术,语言中的语音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学习者要准确地掌握发音规则,将意大利语音与歌唱技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了解美声歌唱追求的语音特征,从而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声乐艺术应逐步形成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的有民族代表性的歌唱流派--"中国唱法"."中国唱法"应是融洋贯中的结果,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语言和民族气质的特点,根据各剧种、曲种、歌种的不同唱法、音乐风味的个性与共性之不同表现因素,与"美声唱法"中的科学发声方法和有关演唱技巧规范进行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丁宇希 《科技信息》2008,(13):179-1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民族声乐理论经历了重要的历史阶段,民族声乐艺术结合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当代科学角度.诠释传统声乐理论.认识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与运动机能,借鉴其他民族声乐演唱理论与技术,逐步从理论上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加具备了现代学科意义与价值。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抒发真挚情感、传扬美德与理想、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重要音乐形式。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振兴传统民族声乐,如何让现代民族声乐更好地吸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元素来发展,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共同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杨建农 《科技信息》2010,(8):367-367
声乐艺术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动听的歌喉、简要的肢体语言,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渊源来自民间劳动。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本论文根据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点,分析了我国戏曲对于民族声乐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特征和风格特征的研究,阐述了民族声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通过戏曲对民族声乐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所谓美声、民族、通俗不同唱法的学生,在学习的最初阶段不要轻易确定学生的演唱风格,人为地限制学生的演唱范围,我们要寻求那种平衡的、悦耳的声音,用平衡提法创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