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布依族祭祀文化,与布依族的历史一样悠久。布依族祭祀文化具有独到的民族特色,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与其本身的社会功能是分不开的。通过考察,了解到布依族祭祀文化具有心理慰藉功能、社会规范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和促进布依族社会和谐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的祭祀文化历史久远,内容丰富,是布依族文化中最具包容性的人文景观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作为展示布依族文化的平台,传承布依族文化的媒介,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途径以及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布依族的祭祀文化被深深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富有本民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山神信仰习俗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绝大多数布依族村寨都存在山神信仰。布依族山神信仰具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信仰文化系统,有一套较为严格的祭祀礼仪,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原始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服饰作为布依族文化的主要表征和重要载体,对其进行研究,对推动整个布依族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布依族服饰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过程。布依族服饰是布依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物质文化现象,是布依族民族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5.
鸡骨卦是布依族社会中十分流行的一种祭祀、占卜用术。占鸡骨卦在布依族民间已盛行千百年,其产生的具体时代现已无法考证,但从布依族族源、生活习俗以及鸡具有的独特文化意义等方面,我们还是可以窥探到布依族占鸡骨卦的习俗是源于古越人对鸟的图腾崇拜,又由于鸡在布依族生产生活中非常容易获取,从而促使和保障了占鸡骨卦习俗的延续和发展,并且布依族受到中国传统社会中爱鸡、崇鸡观念的影响,最终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体系完整、丰富多彩的占鸡骨卦习俗。  相似文献   

6.
周倩儒  张辰 《科技信息》2010,(10):I0149-I0149
祭祀在祖尼文化和潮州文化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通过《文化模式》中祖尼祭祀文化和潮州"闹元宵"祭祀文化进行比较,加深对《文化模式》中提及的文化整体观和文化相对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布依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在特定的区域和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与布依族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农耕民族文化的特色,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现代体育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缺乏交流的平台,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步被淡化,有的甚至面临灭绝的边缘。因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民族体育科研人员,应立即对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并保持其原有的民族特色,使其优秀的、健康的传统体育文化成分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兴义市郑屯镇坡岗地区,自古以来是以布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这里的布依族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本民族的"报笨"习俗.这种习俗承载了布依族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活"的载体,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布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体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朴素的哲学思想,其表现形式也展示了该民族的卓越智慧与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9.
布依戏是布依族艺术的精华,是布依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展示了布依族人民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成就,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本闭塞的村寨已经开始与世界接轨,布依戏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接受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并逐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布依族地区,引导当地布依族中学生对国家传统文学经典的诵读与理解,不但要客观选取具有积极文化因素的内容,还需要面临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因素,其中本民族文化认同与兄弟民族文化的共融是关键环节,通过双向知识共同梳理来强化布依族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佤族猎头与剽牛——原始宗教祭祀仪式的典型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佤族猎头祭鬼和剽牛祭神的仪式和内容,为我们展示出了原始宗教仪式的典型方式,即有血(猎头)有肉(剽牛)。人头祭是人对神最彻底的信服,牺牲肉体,奉献头颅;剽牛祭,对神最虔诚的态度,献上最好的食物牛肉和牛头。猎头祭鬼和剽牛祭神,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同时在原始宗教仪式中具有典型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李忠芝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410-1413
萨满神辞是萨满及其助手在祭祀过程中吟唱的内容,按祭祀活动的不同可分出类别,分别为请神前的准备活动类神辞,请、送神辞(包括安神辞)以及其他类别的神辞。本文以汉军旗两家神本所记神辞出发,对其神辞内容分类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西门豹作为先贤为后世崇拜,在北朝他却异化为掌管雨水的神灵,北齐时列为国家九大祈祷对象之一。这种由英雄到神灵的转化,一方面提高了西门豹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使他在唐以后的祭祀中不能列为圣贤之列,以致他在后代民众中丧失了地位。北朝的西门豹祭祀是民族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神迹,在这一现象中体现了北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的为得到汉族认同的文化策略和艰辛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余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古朴性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军事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西周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左传》是儒家经典。古朴性主要表现:“事鬼敬神”,在军事行动中伴以卜筮;进行战争要以仁为本,崇礼尚德。  相似文献   

15.
祭祀先祖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古老传统,古代社会非常重视祭祀,在生产力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祭祀首先是被先民视为维护生存与发展的头等大事,有时候甚至将祭祀与战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祭祀文化。本文以陈汉军旗萨满祭祀为个案研究,通过考察其祭祀的表现方式以及祭祀的具体情况对其祭祀形式与类别进行了简单概括。  相似文献   

16.
泰壹、太一、太乙是远古华夏族的伟大首领,曾在终南山活动过,他得道成仙为真人,被尊成为宇宙中最尊贵的天帝神。上古广义太乙山指终南山,其狭义指翠华山、南五台。古代认为天上所有星辰都围绕着中宫、紫宫,中宫、紫宫有太乙星神即天帝。中华民族祖先崇拜太乙神,早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祭祀太乙神,此后历代祭祀,汉代尤其重视。后来,太乙神被中国道教尊为太乙救苦天尊,救苦即慈悲、慈善,太乙神也是道教慈善神,应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展道教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7.
在汉代画像石中除了描写农耕、战争、宴饮等场面外,最多的要属墓葬前面用来祭祀的辟邪兽了。从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东汉石辟邪来看,其兽形象并不统一,制作也较为粗糙。在这些石兽中,除了宗资墓前有"辟邪"字样的石兽外,很可能有一部分石兽如穷奇等在当时被称为"辟邪"。,对汉代墓葬的研究,发现这种"观看"的主体并非是一个外在的观者,而是想象中墓葬内部的死者灵魂。这就是汉代大量存在于汉代墓葬中的画像石会有大量辟邪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日本亦延用十二生肖即十二属相之俗.然而,由于对猪的驯化历史不同,日本十二属相中的“猪“实为野猪,日本民俗亦围绕野猪而非家猪展开.在日本农耕文化特征的影响下,日本关于“猪“的民俗和传承均围绕山神(田神)、亥神展开,其祭祀、信仰活动亦包含着丰产富饶的内容,在反映出中日文化交流轨迹的同时,也反映出日本人对“猪“的独特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盗跖"在清代被民间社会塑造为神灵,私祀于泰山,一度与官方河神金龙四大王产生关联。民国时期,由于泰山民间的"常门"信仰与扶乩降神的特殊因缘,作为"盗跖"化身的灵蛇"柳大王"代替了金龙四大王谢绪,成为当地两座新修"大王庙"的唯一河神。这种基于"盗跖"信仰习俗的民间意识隐含着与鬼神交通的宗教情怀,但其并不认同也无意对抗国家权力与主流文化符号。尽管其一直没有得到文化精英与国家政府的认可,但却具有地方日常生活的自洽性,并非完全的"盗跖"活动。泰山河神角色从官到民的地方性转换表明,普通民众在处于社会弱势而又缺少社会保障的情况下,通常会借用扶乩降神的传统与仪式以应对日常生活的部分风险与困境,并积极寻求群体利益的代言人和地方共享的信仰世界。  相似文献   

20.
伍尔夫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作家,思想非常敏锐。她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战争的年代,她亲身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凄惨的战争景象,至亲的早亡都加深了她对生死的独特领悟。战争的巨大毁灭力量击碎了人们对理性世界的坚定信仰,悲观思想在当时欧洲大行其道,为叔本华、尼采的悲剧哲学提供了沃土。作为著名文学评论家女儿的伍尔夫,显然接受了当时欧洲的悲剧思想,她的很多作品都充斥着叔本华式的悲观理念,这为她的作品增添了不少魅力和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