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中央与河南省政府及各地市政府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高度重视,加之各地人民群众的踊跃配合,时至今日,河南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形势良好。可是在红色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其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基于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旅游业市场化运作中来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在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的同时必须与河南地方历史文化相融合,体现河南文化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为使游客感受到先进的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将红色文化旅游与体验式旅游结合,把红色旅游景区的整体规划工作做好,以塑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只有这样,才能使河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市场具有明显的特征,红色旅游营销的核心内容是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营销是传承红色文化的直接有效的环节。因此,应当结合红色旅游市场的特征,从红色旅游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红色旅游营销,以此达到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八一精神是南昌起义所孕育的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思想武器,不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基石而且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当今文化软实力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驱动力,八一精神在培育和提升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中具有强大生命力,通过加强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建设与传播来推进红色文化认同、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以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以及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来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等途径可以促进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研究的兴起是近年发展红色旅游、深化红色教育、传承革命历史文化、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出现的。从目前学界研究来看,红色文化就是关于革命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现象的总称。将"红色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确立相对明确的学科边界,在研究视野、研究范式、理论方法上架构"红色文化学"的学术话语体系,这对于提升中国人文社科研究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都是有意义的。红色文化学提供了一个观察、思考和理解革命文化的新的角度,即如何认识和阐释中共革命历史文化的新思路、新视野与新角度。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高校在培养教育青年学生时要与时俱进,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校园文化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关系.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蕴藏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以及革命精神内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引领着校园文化发展方向.通过打造红色校园景观、开发红色课程资源、举办红色旋律活动、壮大红色网络声音,把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思政工作的核心环节,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打造思政教育新课堂、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等,而目前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方面面临着对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充分、思政教师队伍红色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缺乏创新性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环节较薄弱等问题,今后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从用活用好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培训等多措并举提升思政教师专业素养、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以及转变观念加强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不断增强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总结石家庄地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指出整合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及民俗文化等可以形成品牌效应的建设载体,提出了石家庄文化资源整合的5点建议,并据此给出了石家庄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史和革命史的集中体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它不仅代表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动力源泉,也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传承渠道.红色文化因其独有的革命内涵,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与艺术类高校党建融合的路径的研究发现,红色文化与党建活...  相似文献   

9.
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相关报道为语料,运用隐喻架构理论,考察报道中使用的隐喻架构类型,并分析其对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相关报道主要运用了人体、颜色、建筑等12种隐喻架构类型,其激活的“奉献、奋斗、献身、团结、传承”等深层架构,是媒体对大别山红色文化宣传的有效尝试。报道中隐喻架构的使用可帮助受众更深入地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旨在为媒体与受众展开有效话语互动,增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供话语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杜媛媛 《科技信息》2012,(31):302-302
档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镜鉴。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必须把握机遇、更新观念、有所作为,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明显迥异于北方中原儒家文化系统中的长幼尊卑、循规蹈矩的文化面貌,而建立在独特的文化精神传统和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的基础之上;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特色文化,兼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殊地域蕴涵积淀而成的独特文化属性;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继承了古往今来地域优秀传统精神的现代文化;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富有现实创新精神和转化能力的文化,具有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厘清大别山红色文化禀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发展、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可持续地为现实服务的优质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论弘扬"红军精神" --兼论发展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精神”是川陕苏区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重要的苏区文化现象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国先进文化重要的生成因素,今天仍然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红军精神”要与时俱进,弘扬“红军精神”就是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新世纪老区发展的精神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江西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就是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形成过程。今天的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中国共产党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展开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并不仅仅出于一种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正确看待和处理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和发展前景的理论眼光和科学态度。红色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中重新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并且获得广大人民群众情感上的普遍认同,既是红色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鲜明特征的体现,也是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生活所面临的时代处境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教育"所特有的文化传播、自我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宣传等功能,在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文理学院地处川陕革命根据地老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有力推进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四川文理学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全媒体时代保护和开发红河彝族文化,要利用先进、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以优秀的彝族传统文化为保护和开发对象,以文化遗产名录为重点传承和保护项目,打造红河彝族文化品牌,实现以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是不同内涵和定位的两个精神实质,川陕苏区红色城市在其文化宣传中,长期用红四方面军“十六字”军训训词解读“红军精神”,并用这个单一、平淡的红色文化口号进行宣传,使川陕苏区红色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自觉意识正在淡化,挖掘“川陕苏区精神”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重新进行红色文化名城定位迫在眉睫。由此界定“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的内涵,对巴中地区开发红色城市历史文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为例,就其中的祭日、祭祀场所、祭典等问题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倪洽亚  黄正廪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712-1714,1718
本文以体育竞赛为载体,通过苏区、长征中和陕甘宁边区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状况来揭示红色体育文化特征,探讨红色体育文化对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结论:从实际出发来定位体育。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倡勤俭办体育。抛弃锦标作风,倡导积极锻炼的风气。  相似文献   

19.
论《牡丹亭》、《红楼梦》之孝亲意识与中国古代孝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孝文化是立足家庭教育,面向社会的,培养子女孝的意识不仅是为了父母,也是为了社会和谐。《牡丹亭》与《红楼梦》不仅在大胆张扬男女爱情上有共同点,在保留孝亲意识上也是相同的。这是对中国古代孝文化的继承,显示了汤显祖与曹雪芹这两位伟大作家的共同认识,是他们对明清官方文化突破中的保留,与20世纪初的全盘抛弃传统文化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共同奋斗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础,蕴藏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产物,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