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绣是以长沙为中心的-种民间刺绣艺术,也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服饰与刺绣之间有着密切而悠久的联系,清末后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服装交融,构成无绣不成衣的历史背景.今日传统的湘绣以全新的面貌与湘派服饰在时尚的品牌上相结合,以针为笔,以线着色,为湖湘服饰文化树立起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特征,成为湘派服饰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正>顾绣系明嘉靖三十八年松江府进士顾名世之子顾汇海之妾缪氏所创,是江南惟一以家族冠名的绣艺流派。顾名世次孙媳韩希孟善画,在针法与色彩运用上独具巧思,显著提高了这种绣法的艺术品格,顾绣由此又称"画绣"。顾绣在明清时期曾风靡全国,大有"无绣下姓顾"的势头,"顾绣"之专称代替刺绣之通名,以后发展起来的苏绣、湘绣、蜀绣等,都曾得益于顾绣的技法。  相似文献   

3.
艺术传播是用传播学的方法来研究艺术传播的过程及其一般规律,揭示艺术传播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艺术传播与艺术接收的关系,以及技术复制条件下所带动的艺术传播与艺术的产业化发展的关系、新媒体的出现与艺术形式的变更等在新的大众传媒下艺术的基本问题。文章从艺术的传播与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关系出发,结合广西和百色的民歌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了艺术传播和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复杂关系,对艺术传播和艺术产业化发展关系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从逻辑分析和历史溯源的角度界定非物质性,以阐明数码艺术的非物质性的内涵。认为20世纪60年代所兴起的系统艺术、信息艺术、控制艺术都属于非物质性艺术,具备观念性、过程性与编码性。数码艺术继承了系统艺术、信息艺术和控制艺术的特点,长于在信息平台上流动,以此和依存于特定载体的物质性艺术相区别。非物质性给数码艺术的创作、收藏与流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西方艺术的历史性生成,并区分了艺术、技艺和技术的自身边界.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图指出对于现代和后现代艺术而言,艺术不再是创造,而是技术的技术化.通过对于艺术、技艺和技术的思考,艺术应回溯到技术的技艺的层面,让技术通过技艺回归艺术.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宇宙观是实体的宇宙观 ,实体的宇宙观确立了西方艺术的发展模式和美学特征 ,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到近代欧州艺术再到现代西方艺术 ,一直在遵循这样的宇宙观不断的创新、发展并演绎出了西方艺术美学的理论与艺术实践 ,显示出了不同于中国艺术的西方艺术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宇宙观是实体的宇宙观,实体的宇宙观确立了西方艺术的发展模式和美学特征,从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到近代欧州艺术再到现代西方艺术,一直在遵循这样的宇宙观不断的创新、发展并演绎出了西方艺术美学的理论与艺术实践,显示出了不同于中国艺术的西方艺术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史学背景论述了古罗马与古希腊文化艺术的关系,指出古希腊文化艺术是古罗马文化艺术的源头,古罗马艺术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构想和杰作,从而对之后的西方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艺术生产和传播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整个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本文就艺术创作观念、创作形式、创作效率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旨在引起大众对新媒体与艺术结合的关注和兴趣,推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汉画像石艺术被认为是研究汉代历史文化的综合性载体.为使画像石独特的历史和艺术研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陕北神木大保当汉画像石彩绘艺术的系统分析和整理,总结出该地画像石彩绘艺术的突出特色.作为汉代代表性的艺术品,其彩绘艺术特点和规律不仅体现了汉代色彩艺术的内涵以及当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反映了汉代彩绘艺术对当今色彩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小说艺术无论在手法上、策略上还是在艺术的境界与旨趣上都全方位地超越了我们常规的小说话语范式和审美品味,因此,他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理解的难度,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和更仔细的阅读来与之碰撞,来相“推摩”,在双向“互动”中领悟它的艺术旨趣的同时调整我们的审美意识和胸襟.莫言的小说艺术广泛吸收了古今中外的艺术智慧,继承和创造性运用了人类已有的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和艺术策略,那些已有的艺术规则、藩篱并不是被他践踏、破坏了,其实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这些规则、这些藩篱、这些遗产获得了新的生命,得到了新的激活,他在这些审美的藩篱间天马行空式地活用着这些艺术规则和手段,探索着新的综合创新的可能,创造着新的艺术天地.莫言的这种艺术胸襟、“才、胆、识、力”从艺术表达手法和艺术审美特色方面来总结,可以归纳梳理为10个不同的侧面,这些方面有的相互有交叉,只是侧重不同而已,无法断然分开.  相似文献   

12.
凌继尧先生主编的《中国艺术批评史》系统地阐述了从先秦到近代我国艺术批评思想发展的历史,从理论上和方法上为艺术批评和学科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式,构成了艺术批评研究的奠基文献,填补了中国艺术批评史的空白.作为我国第一部中国艺术批评史著作,该书对促进我国艺术学的进一步繁荣,推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艺术理论在谢林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谢林不仅对艺术的本质作形而上的探讨,还多角度地分析了艺术的特征。从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艺术超越自然;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上来看,艺术是科学的基础;和手工艺品相比较,艺术又明显体现出纯粹性和超功利性。谢林的艺术论,不仅对西方现代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吸引人们不断地做出努力,搞清楚艺术存在的理由和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全面阐述了学报编辑的公关艺术,深入探讨了公关策划艺术和技巧艺术,对于编辑应具备的公关修养和面对不同对象的公关艺术也作了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与艺术     
蒋晖 《科技信息》2007,(33):235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媒体的艺术形式作为当前新媒体艺术中较为活跃的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艺术表达方式,极大地扩展了艺术表现手段,缩短了艺术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作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网络艺术的发展情况,归纳了艺术通过网络表现的种种形式,旨在探讨网络艺术的发生发展以及趋势,促进网络艺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作者撰写的关于艺术批评本质的系列论文之一。文章着重从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因素、艺术批评的种类和艺术批评中的艺术因素与不同种类的艺术批评之间的结构关系等方面,论证了艺术批评不是艺术。  相似文献   

17.
媒介变革的时代,各种新的艺术样式层出不穷.影像艺术作为一种电子媒介被运用于现代艺术中,成为新媒体艺术中典型的艺术类型.随着影像艺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它在各种艺术展览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影像艺术因其特殊性而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消弭了展览空间,另一方面,使得影像艺术的"情境空间"和"互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延展.  相似文献   

18.
相声是一门通过捧哏和逗哏制造笑料的艺术。捧逗艺术凸显了相声的艺术本质:一捧一逗形成了相声的戏剧结构和叙述模式,奠定其开放性体制,从而建构了相声的艺术本体;捧哏和逗哏的语言厚薄有差、雅俗有异、奇正反转、节奏快慢有序,铸就了相声的美学风貌;捧逗艺术的形成是相声职业成熟的标志。经济要素、艺术要素和政治因素是推动捧逗关系演变的三大动力,使捧逗关系在失衡和平衡中沉浮动荡,对相声艺术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艺术农业是农业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型农业产业。在对艺术农业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艺术农业的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同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探讨了在杨凌开发艺术农业的可行性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艺术点滴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备课艺术、导课艺术、教态艺术、 应变艺术及结课艺术方面来谈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