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2013年,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交可用“战略谋划”、“主动塑造”、“积极创新”和“底线思维”四个关键词来形容,这些特征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内涵,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2.
阳冕 《世界知识》2011,(5):44-45
强化外交理念符号,打造“理”外交特色,合理运用“核心利益”概念。  相似文献   

3.
石源华 《世界知识》2013,(14):64-65
董显光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新闻人,创办过多种具有重要影响的英文中国报纸。他人仕后的任职岗位长期不在国民政府外交部,却一直承担着中国开展国际抗日宣传的公共外交重任。晚年出任台北驻日、驻美“大使”,在“外交”岗位上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13,(24):6-6
2013年12月3日.外交部举行“国际经济金融咨询委员会”成立会议暨经济外交工作研讨会。王毅部长到会讲话.李保东副部长主持。  相似文献   

5.
曲星 《世界知识》2014,(1):32-33
王毅外长在“2013中国与世界”研讨会上的演讲,内容丰富,语言鲜明,给人的突出感觉是一个“新”字。一是对国际形势新动向的把握。最近几年,在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和地区动荡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普遍担心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损害国际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6.
“和谐世界”的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和平”外交理念的发展与升华,它把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和新文明观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和谐世界”指引下的中国外交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与时俱进的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应丰富其内涵,坚守中国文化特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特征,保证中国外交理念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保持始终一致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增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理论说服力;还应拓展外延,创新外宣话语表达与传播的路径、方法,增强其世界辐射力。只有从内涵与外延两个层面共同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体现中国特色与世界情怀,中国才能主动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以更为鲜明的国家形象、更为有效的外交路径介入国际新秩序的制定过程,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毅 《世界知识》2008,(5):14-15
“和谐世界”是什么,如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外交和国际关系学界热议的话题。继约请外交部长杨洁篪及多位外交高官发表高见之后,本刊再约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王毅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世界知识》2015,(2):46
<正>2014年底,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合办的"201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在京举行。王毅外长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盘点2014:中国外交的丰收之年"的主旨演讲。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5个国家部委、42个学术研究与对外交流机构、20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2500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位君主,用音乐中的“和”与“谐”的概念,形容他的国家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这是人们第一次把“和谐”的概念用于政治、社会生活和“外交”(在当时就是指诸侯国家之间的关系)上。这个绝妙的比喻,后来成为中国人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关系最高境界的经典比喻,在公元21世纪,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政府努力改善和发展对外关系,不但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而且还改善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并同许多国家建交,在外交工作上取得重大成就。本文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以及中国政府运用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采取灵活外交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取得重大成就的诸因素,及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工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3,(18):69-69
近日,叙利亚局势因化学武器的谜团再度紧张,美英等国扬言要对叙利亚进行空袭.对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表明态度,反对西方国家鲁莽的军事干预.在此之前,中国曾在联合国安理会三次否决部分国家关于叙利亚问题的提案,一度引发西方和某些海湾国家舆论的指责.如何看待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 一种普遍的分析认为,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出头",是为了配合饿罗斯的立场.我把这种思维方式叫做"帮派思维".许多人认为,在西方大国的联合打压下,只有饿罗斯是中国的天然盟友.不管我们喜不喜欢,中、俄、美的三角关系,是理解中国外交的宏观指针.  相似文献   

13.
苏原 《世界知识》2013,(20):66-67
如今外交部的青年外交官,一提起老部,大都指的是北京朝内大街225号,即现在国务院新闻办所在地。但对于老外交官们,尤其是对那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拓荒者们来说,“老部”具有独特的意义和惟一性。那么,这些外交前辈们心目中的“老部”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4.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4,(17):75-75
8月中旬,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次高官会议在北京召开,为秋季的APEC首脑峰会拉开了序幕。一个月以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远赴巴西,出席了金砖国家第六次领导人会晤,并参加中国—拉美和加勒比领导人峰会。近一年多来,密集开展的多边外交成为中国新政府外交的典型特征之一,它将为新时期外交格局的塑造起到特殊作用。多边外交的第一个特殊作用是“创制”。多年来,中国外交常被一些舆论批评为被动居多、创新不足。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作为“窃国大盗”已“盖棺定论”。他在中国政坛的崛起,一以编练北洋武力为后盾。二与他在晚清的外交生涯有关。他主持北京政府外交的理念和实践,对于民国时期的中国外交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战争前夕,正值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美国从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对中国、日本双方采取了“平衡外交”的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丁日昌的外交思想形成于19世纪60-70年代。这对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内容有:坚守条约的和平外交思想,“自强为本”的实力外交思想,“遣使设领”、“保护华侨”以及主张实行“均势外交”的外交策略等等,从三个方面对丁日昌外交思想的成因作一略述。  相似文献   

18.
苏原 《世界知识》2013,(22):67-67
在外交部中年一代外交官的记忆里,“大山子”这个地名无疑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或许,在他们的外交生涯里会行走过无数具有深刻记忆的地方,如我,  相似文献   

19.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局势,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和外交策略方针。具体而言,丰富和发展了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总体目标;认真做好两手准备,把握战略机遇期所蕴含的机遇,沉着冷静应对挑战;处理好三个平衡,即争取维护国家利益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平衡、维持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平衡以及坚持韬光养晦与积极有所作为的平衡;妥善处理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四对关系。可以说,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事业扎实开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推动中国向"负责任大国"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中国外交的卓越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 ,中国外交进入了新时期 ,邓小平为中国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是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思想 ,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更加明确为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 ,为新时期外交指明了方向 ;二是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 ,形成了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和独特的外交风格 ;三是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指导新时期外交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四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指导我国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经济外交成为新时期外交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