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公共危机频发,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提出严峻挑战,分析目前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演化趋势可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该领域研究现状、热点、演化路径及前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危机治理、协同治理、网络舆情等为该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聚焦于危机管理基础研究、体系研究及手段研究,并形成"探索—深化"的研究演化路径,大数据、公共危机治理为未来潜在的研究热点主题.  相似文献   

2.
危机事件的复杂性特征导致了危机管理的复杂性.从熵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公共危机管理熵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影响公共危机管理熵的内外因素,建立了相应的公共危机管理熵的测定模型,对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的有序、无序状态的衡量提出了新的理论思考.分析表明,当系统处于负熵状态时,公共危机管理组织能够通过自组织实现从一种有序结构向更高有序结构的演化,提高危机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阐明了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治理理论,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分析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的处理的应然性,以及非政府组织在参加公共危机管理时呈现的不足。并提出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邱凯旋 《科技资讯》2013,(26):247-248
本文主要阐述了发达国家消防部门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及作用,并探讨其对福建省明确建立以消防部队为主的政府公共危机应急求援体系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戈 《海峡科学》2012,(5):44-45,48
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类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在公共治理视野下,政府不再是管理社会事务的唯一中心,非政府组织(NGO)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发挥出政府和市场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公共危机治理中,NGO还存在着许多“难为”之处,显得力不从心.该文通过对NG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难为”因素分析,探寻NGO有效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危机突发,政府自然在应对这些危机中起主导作用,但它也有一些局限,这时就需要一些有组织的机构--非政府组织来协助政府处理好公共危机.本文从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基本特征,同时是危机隐患的发现者和预防者、公共应急资源的筹集者和监督者、危机处理的重要参与者、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的"政府搭档"的角度来说明它在公共危机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公共治理理念: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危机频发的根源在于公共治理的理念缺陷.政府应始终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宗旨来治理危机,这是消除或减少公共危机之根本。政府功能和责任的有限性,决定了政府不应该、也不能够承担危机的全部责任,必须同时积极寻求社会的参与和合作。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是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政府应信任并依靠公众和民间组织,善用媒体,组织所有资源和力量,共度危机。  相似文献   

8.
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成为检验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政府作为单一主导者的弊端却日益凸显。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织实体,作为公共治理框架中的组成部分,在参与应对公共危机时应该而且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我国非政府组织发育并不完善。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公共危机管理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成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协同治理理论视角下公共危机治理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现状及难题的基础之上,提出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公共危机治理应在协同治理理论视角下,壮大非政府组织力量,培育民间组织,构建协同治理的组织体系;完善公共危机预警体系,强化协同治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公共危机治理的国际区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之间的多方位合作机制,从而提高协同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中,"危机"概念应当界定为一种状态,同时还是一个过程.这一概念的提出,反映的是主体认知方式和思维角度的转变.根据这种理解,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公共危机管理实质较为普遍的一种认识,即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质是一种决策情势,则显得过于偏狭.从实质上说,公共危机管理应当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管理理念的全新的管理理念,时时刻刻贯穿于对公共事务的日常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