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总体定位与中长期目标 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持。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纲要和高校科技中长期发展纲要,明确了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总体定位。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明确了高校科技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2.
公共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管理政策运行的基石。2006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首次将"公共安全"作为重点领域进行规划和部署,凸显了公共安全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3.
资讯     
《科技潮》2013,(2):6-9
政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长期规划发布2013年1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明确了未来20年中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这是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之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规划》明确提出,未来20年要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重大科技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针对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  相似文献   

4.
中美新科技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几乎在同一时间,中美两国分别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美国竞争力计划》。通过考察两国新科技政策的制定背景和主要内容,比较分析各自特点,提出我国未来科技创新战略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全文发布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涉及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相似文献   

6.
2006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之年。春节前后,国家和自治区先后召开了科学技术大会和科技创新大会,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提出了科技工作的新方向、新思路、新的目标和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为我们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2006年的具体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加快科技创新、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创新精神,明确我市2006年科技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为“十一五”科技工作开好头、铺好路。  相似文献   

7.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是产业发展所需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环节,关系到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各地贯彻《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精神,纷纷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王渝生 《科技馆》2006,(2):13-16
最近,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两个《纲要》的发布,不仅描绘了未来15年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而且也吹响了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进军号角。  相似文献   

9.
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是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面对科技经济发展的日益需求,我国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比较薄弱,为了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2006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将"科技基础平台建设与共享"作为重点领域进行研究,并制定出台了相关任务部署。本文针对这些任务的实施情况、进展成效,以及许多领域专家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发[2006]4号)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保障合作各方知识产权权益,科学技术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暂行规定》,以促进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事业的发展,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全而的风险保障”。规划纲要的配套政策、《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也对我国科技保险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12月,科技部与中国保监会联合举办了科技保险研讨会,拉开了推动科技保险工作的序幕。随后,两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保险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相似文献   

12.
科技大会以来,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落到实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务院和上海市政府已经颁布了约80多项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这些政策涉及面广,领域多,政策受益对象和行使主体各不相同,政策运行成本较高.为了让更多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能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全面促进科技创新,上海市科委着力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本文从对外贸易政策的角度探讨不同贸易政策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影响和重要作用,分析贸易政策与科技政策相互协调的必要性,思考当前对外贸易政策和科技政策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驱动国家发展、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大动力,面对我国实施创J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的政策建设非常重要。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配套政策与措施"被列为重点领域,为贯彻落实《纲要》实施创新政策的要求,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13,(11):13-14
2013年1月11日科技部网站消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快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科技部组织编制了《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孵化器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区域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培  相似文献   

16.
《安徽科技》2006,(3):6-11
编者按: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日前,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出台了科技投入等10个方面的扶持政策,本刊选其部分进行解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制定新一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关键时期,我国科技政制定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适应国际竞争战略的变化,呼应国内外科技发展诉求,支撑、引领和激励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深刻领会、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营造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工作,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3月19日,芜湖市委邀请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秘书长石定环先生来芜作“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专题报告。市委副书记赵炳云主持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三县四区、各部委、办局领导、部份驻芜单位、企事业单位及院校等主要负责人和市科技局系统全体人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杭州科技》2012,(5):6-6
“本次改革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突出强化企业主体、加强协同创新、改革科技管理、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和营造良好环境五大重点。”7月10日,在首都科技界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报告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次改革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突出强化企业主体、加强协同创新、改革科技管理、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和营造良好环境五大重点。”7月10日,在首都科技界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报告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透露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