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云南临沧市永德县12个茶山茶样为材料,通过理化成分显著性分析和感官审评,研究分析其品质特征.结果表明:永德12个茶山茶样理化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各茶山感官审评结果不尽相同.12个茶山中,以大雪山地区茶样内含物质最为丰富,而木瓜寨茶样内含物质含量相对最低;结合感官审评的结果发现,内含成分与茶样品质呈正相关;结合12个茶山茶园状况,生态环境及茶叶品种是影响茶样品质特征的因素之一.分析结果表明,永德12个茶山的普洱茶品质均较优,均具备生产优质普洱茶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海拔、不同剖面安溪茶叶理化特征,并探索可能影响安溪茶叶鲜叶品质的气象因子,该文基于2018—2019年各茶叶采样点逐日气象因子和同期茶叶理化特征实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剖面安溪茶叶理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结论主要有:①茶青各理化指标含量大部大于毛茶含量;②海拔越低,茶叶各...  相似文献   

3.
以理化成分、感官评价及香气成分为指标,研究了微波杀青、蒸汽杀青、烫漂杀青及炒青等不同杀青处理对山楂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山楂叶茶的外形、滋味、汤色、叶底均表现较好,感官审评分数达92.9;蛋白质、黄酮和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是0.56%,5.67%,28.57%。山楂茶叶主要香气成分有芳樟醇、D-柠檬烯、β-月桂烯、反-4,8-二甲基-1,3,7-壬三烯、正戊醛、天竺癸醛。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经常可以在茶艺表演和生活饮茶中看到,冲泡茶叶时会把第一泡的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现也称"润茶""醒茶"或"温润泡",待润杯、润壶后再继续冲泡茶叶,有人认为这样可以提高茶叶的香气、滋味和汤色。那么,"洗茶"对茶叶感官品质的影响到底如何呢?是否六大茶类都应有此步骤呢?我们又应该怎样控制其时间呢?本文  相似文献   

5.
茶叶的感官市评是评定茶叶质量高低最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茶叶生产、购销、科学研究等方面,正确的评定结果对促进制茶工艺的改进,提高茶叶品质、推动茶叶贸易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茶叶感官审评的前期准备、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汉中仙毫、炒青绿茶的审评方法,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
酿造优质葡萄酒与原料葡萄品质有重要的关系,对酿酒葡萄质量的评价,传统的人为感官评价方法主观性强,且不适合大批量产品评价,理化指标是酿酒葡萄品质评价的有效依据.以红色酿酒葡萄为例,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理化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选取评价指标的主成分,经因子旋转后确定葡萄品质理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别研究了窨制时间、次数,茶坯含水量,配花量等对蜡梅花茶感官品质和主要理化成分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在各单因素试验中,窨制时间为24 h,窨制三次,茶坯含水量为5%,配花量为60%时所制茶样审评得分最高.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窨制时间的延长、次数的增加、茶坯含水量、配花量的增加,茶多酚含量、叶绿素含量、茶汤吸光值等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氨基酸含量随窨制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随窨制次数的增加、茶坯含水量和配花量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分析结果可知,蜡梅花茶最佳窨制工艺条件为:窨制时间24~32 h,窨制二~三次,茶坯含水量5%~15%,配花量60%~75%.  相似文献   

8.
探索茶叶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电子鼻技术对3个品质等级的信阳毛尖茶的挥发性气味进行了分析.对电子鼻检测信号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线形判别分析结果显示3个品质的茶叶能被很好地区分,各个类的集中性也较强.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传感器信号和信阳毛尖茶的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之间的预测模型.通过测试集对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得到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的预测值和测试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4和0.92,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0.08、0.11和0.8,平均误差分别为0.9%、2.8%和1.5%.结果表明,电子鼻技术可以用于茶叶理化成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以蒸青和炒青2种制备工艺的青刺尖茶为材料,通过感官评价和测定色差值(L值、a值及b值),研究不同杀青工艺青刺尖茶的感官品质差异,并进一步研究时间、温度和光照等贮藏条件对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青刺尖蒸青茶的干茶色泽翠绿、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翠绿而亮,均优于青刺尖炒青茶,但是青刺尖炒青茶的茶汤滋味醇厚,在香气、滋味等口感上,均优于青刺尖蒸青茶.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青刺尖茶的感官评分差异和色度变化十分明显,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是蒸青或炒青工艺对青刺尖茶的变化影响差异性不明显.在整个贮藏期,光照和温度对青刺尖茶贮藏品质的影响最大,避光、低温的保存条件有利于青刺尖茶感官品质评分和色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测经乳酸菌混合发酵剂发酵得到的速熟腐乳在成熟过程中的理化指标、感官品质、蛋白质水解度、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分析速熟腐乳的品质和微观结构,并与利民腐乳和王致和腐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速熟腐乳的理化指标、感官品质、蛋白水解度、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均与市售腐乳基本相同,证明了利用乳酸菌混合发酵剂生产速熟腐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世界上除水以外的第一大饮料。茶叶中含有多种高含量的药用和保健成分,是开发价值最高的植物材料之一。我国茶叶生产大量过剩,并有大量的夏秋季次等茶、茶园修剪和茶叶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综合开发茶资源及茶叶中生物活性物质不仅有巨大的原料来源和市场潜力,同时能解决茶农存在的实际问题。文章总结了茶资源及其活性成分综合开发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茶艺美学论     
茶艺美学是生活美学 ,也是人生美学。茶艺美学就其形式而言 ,表现在前置、操作和完成三个阶段 ,十八个步骤中。茶艺美学的原理 ,是以严格的规范促使一个人的思想用文雅和高尚的方式表现出来 ,她强调的是过程 ,而不是结果。茶艺美学是动静结合、不断发展的美学。  相似文献   

13.
研究机械化学法辅助提取废茶渣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从固相试剂配比、研磨时间、洗脱时间、洗脱次数、pH值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提取工艺参数.得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固相试剂配比(茶末与固相试剂质量比)1:0.6、研磨时间5min、洗脱时间5min、洗脱次数3次、pH值为4.  相似文献   

14.
通过陶瓷茶具的风格流变,阐述了陶瓷茶具与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其内涵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信阳绿茶茶多酚含量及浸出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对优质信阳毛尖和次等茶叶中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并探讨冲泡水温和冲泡时间对茶多酚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优质毛尖和次等茶叶的TP含量分别为21.96%-23.52%和17.98%-19.26%。冲泡水温度和冲泡时间对TP浸出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浸提茶叶质量浓度对绿茶茶汤主要理化成分含量及可逆与不可逆沉淀形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浸提茶叶质量浓度的升高,绿茶茶汤固形物浓度,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可逆沉淀量及不可逆沉淀量都显著增加;随着浸提茶叶质量浓度的升高,茶叶中可溶性物质浸出率下降,但是随着茶汤中固形物含量上升,相同单位浓度下产生的沉淀量增加。较低的茶叶质量浓度更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得率和较少的沉淀。0.1g/mL茶叶质量浓度可能是个临界点,更高的茶叶质量浓度不利于茶叶有效物质浸出,且容易产生沉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来就散发着独有的魅力。《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其间散发着茶文化的芬芳。本文从茶类演变、泡茶用水、用器等商品知识及其在小说中的文学价值等方面来探究茶叶商品等在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表征。  相似文献   

18.
柳岩 《奇闻怪事》2011,(1):35-37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袒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南方嘉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马古道、丝茶之路以及中国最早的海外贸易莫不与茶相关相联。“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当时茶贸易的盛况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茶文化因其雅俗共赏的特点在都市和乡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一雅一俗,不仅满足了茶文化旅游的不同细分市场,而且二者统筹互动,都市茶文化开拓了客源市场,乡村茶文化丰富了旅游资源,共同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茶叶中的茶多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新方法.优化实验条件下,在ρ=1.0×10-8~5.0×10-6g/mL,相对发光强度的对数值与茶多酚浓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9g/mL(3σ),相对标准偏差为2.0%(ρ(茶多酚)=1.0×10-6g/mL,n=10).该方法用于红茶、绿茶、花茶及铁观音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5.4%~108.3%,与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做对比,结果令人满意.可用于食品中其他酚类物质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