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肠道病感官鉴别 1.出血病.肌肉、口腔、各种鳍条的基部充血,尤以臀鳍为甚.剥去皮肤可见肌肉点状出血,严重病鱼肌肉全部发红.有时可见鱼体发红,不用剥开就可判断.有时鳃盖、大颚、眼圈、肠道也有充血现象,鳃失去鲜红色或呈苍白色.2.肠炎病.肛门红肿,严重者轻压腹部有血脓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3.球虫病.鳃丝呈苍白色,严重者腹部稍膨大,肠道前端内壁生有许多米粒状的球虫胞囊.  相似文献   

2.
出血病 病鱼肌肉、口腔、各种鳍条的基部充血,尤以臀鳍为甚。剥去皮肤可见肌肉点状出血,患病严重的伍肌肉全部发红。鱼鳃失去鲜红色,或呈苍白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陆续在湖南拓溪水库、五强溪水库、凤滩水库等地的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中发生严重的败血症,并导致叉尾鮰的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症状是鳍基及肌肉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腹腔内有积水,解剖病鱼可见其肝、脾、肾肿大,肠道积水、充气,肠壁充血发炎.从病鱼的肠壁、肝、脾、胃等器官内分离到3株致病性强的菌株(FB1,...  相似文献   

4.
发病症状 此病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发病初期病鱼颌部、口腔、鳃盖、体侧及鳍条基部出现局部轻度充血现象,此时病鱼食欲减退、游动缓慢.随后病情发展迅速,初始症状加重,体表各部位均出现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此时剥去鱼表皮,其全身肌肉因充血呈红色;剖腹后,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或血红色腹水,肝、脾、肾脏肿大,呈严重贫血症状.有的鳞片竖起,肛门处拖粘液便,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时甚至看不出明显症状就引起急性感染造成鱼类死亡.  相似文献   

5.
李继光 《河南科技》2004,(10):24-24
1.出血病。肌肉、口腔、各种鳍条的基部充血,尤以臀鳍为甚。剥去皮肤可见肌肉点状出血,严重病鱼肌肉全部发红。有时可见鱼体发红,不用剥开就可判断。有时鳃盖、大颚、眼圈、肠道也有充血现象,鳃失去鲜红色或呈苍白色。2.肠炎病。肛门红肿,严重轻压腹部有血脓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3.球虫病。鳃丝呈苍白色,严重腹部稍膨大,肠道前端内壁生有许多米粒状的球虫胞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从黑龙江特产的鲑科洄游鱼类——大麻哈鱼的肌肉中提取和纯化了5SrRNA。方法简便,效果较好。取新鲜冷冻鱼洗净,将其肌肉用组织搅碎机破碎,然后用苯酚法提取小分子RNA。RNA粗制品进一步用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制得了纯品5SrRNA。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从2006年至2010年.河南省"十一五"期间渔业主导品种:黄河鲤鱼、黄河鲶鱼、淇河鲫鱼、美国(鱼回)鱼、罗非鱼、河蟹、青虾、南美白对虾、泥鳅、甲鱼、黄鳝、银鱼、香鱼、青鱼、草鱼、鳙鱼、团头鲂、虹鳟鱼、鲟鱼、中国金鱼等.  相似文献   

8.
新型三倍体鲫鱼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物化学方法对新型三倍体鲫鱼及其父本异源四倍体鲫鲤和母本金鱼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型三倍体鲫鱼肌肉中[干样(mg/g)]氨基酸总含量为102.35,人体必需氨基酸(EAA)(Thr,Val,Met,Ile,Leu,Phe,Lys,Trp)含量为45.20,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4.16%;两种人体半必需氨基酸(HEAA)(His,Arg)含量为11.68,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1.41%;4种呈鲜、甜味氨基酸(Asp,Glu,Gly,Ala)的含量为31.56,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0.84%.通过对比新型三倍体鲫鱼与其父本四倍体鲫鲤、母本金鱼及其他种类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发现4种呈味氨基酸含量远远高于其父母本中相应4种氨基酸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也远远高于湘云鲫(鲤)等其他同类品种鱼类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屈蹬式"短跑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近些年来国内外优秀运动员采用的“屈蹬式”短跑技术,运用解剖学、生理学及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知识进行了理论性的分析和研究。提出加强伸髋肌肉群及屈踝肌群的训练;进行技术训练时,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要加强后蹬,途中跑阶段注重快速折叠前摆,以摆促蹬;加强协调性练习,有利于技术动作结构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依据超等长训练原理训练,保证肌肉弹性成分的能量储存,防止肌肉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振动松弛前后肌力、肌肉物理性能和肌肉肌电图特征参数的变化,探讨振动松弛对缓解肌肉运动性疲劳的影响,以期为运动员肌肉运动性疲劳的缓解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16导肌电检测仪对实验前后12名男子划艇运动员前臂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测,同时采用肌肉功能分析仪检测肌肉伸缩性、弹性、硬度,分析振动放松训练对练习后即刻疲劳肌肉肌电i EMG,MF,MPF以及肌肉物理性质的影响,了解振动放松对延缓与消除运动练习所致肌肉疲劳的效果.结果:振动放松可以使疲劳肌肉肌电图i EMG,MF,MPF得到显著恢复(P0.05);同时使肌肉的硬度、伸缩性、肌力得到显著恢复(P0.01).结论:振动放松运动作为新的放松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肌肉疲劳,恢复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肌腱伸缩性和硬度,对于缓解局部肌肉运动性疲劳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具有典型出血症状的青鱼自然病例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镜检发现病鱼多个组织器官充血和出血,实质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的现象,尤其是肝、肾及肠道的组织损伤严重.肝间质充满大量炎性细胞,肝小叶中肝细胞排列紊乱,胞浆空泡化,大量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并出现大面积坏死;前肠杯状细胞数量降低,绝大部分绒毛上皮细胞呈现弥漫性坏死,整片地分离脱落,固有层水肿、细胞排列疏松;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肾小管细胞严重空泡变性,间质充血、细胞水肿成团,集合小管空泡变性,形成花瓣状细胞;肌肉横纹肌不清楚,有水肿.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黄芽头、嘎牙子、黄刺鱼、黄骨鱼等等,是一种小型淡水经济鱼类.养殖黄颡鱼,需要分期分批地向鱼塘中投放苗种,同时,还要不断地从鱼塘中捕成鱼上市.其具体养殖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上肢的两杆模型及Hill肌肉模型,通过改变表示肌肉力学性质的参数分析肌肉变化对肌肉力—时间曲线及专项训练对运动水平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实际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二、池塘套养 在常规池塘进行家鱼养殖时,可套养少量黄颡鱼.一般每亩放养每尾重30~40克的黄颡鱼60~70尾,池中主养的常规养殖品种以及搭配比例仍按原养殖方式进行,饲养管理也按常规养鱼操作规范进行.一般精养鱼池在原有的技术条件下,不增加投入,每亩可增产黄颡鱼1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一、投饵机应适时安装 投饵机最好待人工投喂驯化成功后安装使用,这样有利于观察了解鱼的摄食情况,以确定投饵量.若刚开始驯化就使用投饵机,虽然也能把鱼驯化好,但是驯化时间长,且浪费饲料.因此,不应把投饵机直接当作驯鱼机.  相似文献   

16.
从四倍体鱼脑垂体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四倍体鱼GTH-α亚基4种不同的cD-NA,分别命名为GTH-α1、GTH-α2、GTH-α3和GTH-α4.其中,GTH-α1和GTH-α2的cDNA都由363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17个氨基酸;而GTH-α3和GTH-α4都由36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118个氨基酸.分析表明,四倍体鱼4种不同的GTH-α亚基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非常高,均在96%以上;四倍体鱼和原始亲本红鲫和鲤鱼GTH-α亚基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也非常高,如四倍体鱼GTH-α1和原始母本红鲫GTH-α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2%,四倍体鱼GTH-α3和原始父本鲤鱼GTH-α1氨基酸的同源性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7.
莲、鱼共养是一项极具开发潜力和发展前途的种养模式,具有以下好处:鱼能充分摄取水中的饵料和杂草,少喂甚至不投饵也可产鱼,莲藕能利用鱼类的排泄物,有利于生长.由于鱼类在水里上下游动,起到促进上下水层对流作用,增高了底层水的溶氧值.鱼类的新陈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是莲藕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可得到合理利用.笔者近几年来的试验结果表明:莲、鱼共养是既有利于作物耕作制度改革、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鱼类产量,又有助农民增收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1.痉挛及疼痛.最常见的是大腿外侧或小腿的肌肉痉挛,也就是俗称的"抽筋".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性生活时动作过于剧烈及肌肉过度拉伸有关.  相似文献   

19.
原肌球蛋白是调节动物肌肉收缩的蛋白质,与其它蛋白质相比,在各种不利的理化因素下具有突出的稳定性。所以人们推测,不同动物的原肌球蛋白在结构上应该是很一致的。我们对三种黑龙江特产鱼:大马哈鱼、鲟鱼,鳇鱼的原肌球蛋白进行了提取、纯化和结晶,并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分子量。其结果表明,三种鱼的原肌球蛋白均由两个亚基组成,大亚基的分子量为38000,小亚基的分子量为36500。  相似文献   

20.
区分养殖种类 不同种类的鱼,其潜在生长能力及生长所需营养要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同鱼的投饲率是有区别的.投饲率为投入水中饲料占鱼体重的百分比.如草鱼在25℃左右的投饲率为5%~9%,鲮鱼则为2%.同种类其投饲率也不尽相同,如体重100克的尼罗罗非鱼投饲率为1.6%,而同体重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则会达到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