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10多年来已被人们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的一门新型学科--"地球信息科学"得到了高速发展,它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首先以信息科学为基础,分析了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及其关系,阐述了地球信息科学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及其内涵 ,并从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技术以及地球信息科学的应用三方面论述了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分析了我国核地学涉及到的地球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现有科学事实出发,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问题作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地球生命与地球形成同源假说。新假说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于地球形成过程中,生命的源头在地球的天文期,全部起源过程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3.
光学显微镜的广泛运用,扩展了观察认识地球固体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视野,促使地球科学从简单描述走向理论研究,催生了地球科学的第一次革命;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全面向地球表层转移,迫切需要认识地球物质纪录的纳米尺度信息;现代电子显微镜在地球科学中的广泛运用,催生了纳米地球科学的诞生。纳米地球科学诞生推动地球科学家将从纳米尺度解读过去所未知的固体地球演代过程的信息;纳米地球科学的兴起将引起地球科学的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下期看什么?     
《科学世界》2011,(11):95
太阳:地球活力之源地球在变暖还是在变冷?太阳发生异常变化为什么会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呢?太阳一旦消失,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会无法生存。事实上,地球的气候多亏获得太阳的能量才得以维持。没有太阳就不会有现在的地球。太阳总在发光,它的样子似乎永远也不会改变。其实不然,太阳有时会出现巨大的爆发,有时还会进入稳定的休眠期。因太阳活动发生的变化有可能使地球变暖,也有可能使地球变冷。  相似文献   

5.
 从地球动力学和超大型矿床这两个地球科学前沿问题着手, 初步探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地球动力学盲在解决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关键性问题, 它涵盖了岩石圈板块动力学、地幔动力学、地核动力学及核-幔动力学, 地球动力来源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焦点, 它涉及了地球整体性和各圈层相互作用研究范畴。超大型矿床, 尤其是非常规超大型矿床, 是特定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的耦合, 超大型矿床形成机制同样涉及了地球圈层相互作用。通过地球动力来源和超大型矿床形成机制初步探讨, 认为地球科学总的发展趋势是向着整体性和系统性方向发展, 地球单一圈层的研究已很难适应地球科学的发展, 需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去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界,关于地球人类的起源有地球派和外星派之说,地球派主张地球人类是地球上动物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的结果,外星派主张地球人类是地球外行星上的人类创造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在航迹模拟中,一条航迹在一定范围内对应的地球等效半径,可以近似为目标所在的纬度的地球曲率半径.由于在一定范围内,航迹可能处于不同的纬度,对应的地球曲率半径也因此不同.通过对不同纬度的地球曲率半径对航迹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了不同纬度所对应的地球曲率半径可以近似为地球等效半径,因此减少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地球自转减速的研究现状,其次,利用粘性流体力学研究了地球大气粘滞性对地球自转减速的影响.根据被粘滞性大气包围的地球的自转能和角动量变化的2种理论推出了地球自转角速随时间减速的规律的同一式.利用所推出的理论式计算了在百年后地球自转角速的减少值.理论和计算结果表明:地球大气粘滞性对地球自转确实有减速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作用也确实很小,只能在长久岁月中(数千年以上)才能观测到.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当代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态势与地球科学发展历史及地球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后指出 ,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角度分析 ,2 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将沿三大科学领域转变 :即由研究地球系统演化历史向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方向转变 ;由向地球系统索取各种自然资源为主 ,向以保护地球系统各种自然资源为主的方向转变 ;由研究地球系统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向研究天然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与研究人为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并重的方向转变。从而提出 2 1世纪地球科学可能将沿着理论地球科学、管理地球科学和人为地球科学三大科学研究领域发展 ,并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地球科学创新体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地球内部各个质点在月亮和太阳的起潮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矢量不同,在地球内部形成固体潮应变场和应力场。在研究固体潮与地震的关系时,需要知道固体潮应力场的时空分布。球状弹性均匀地球模型是地球的一级近似,本文给出计算该地球模型固体潮应力场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6,(1):53-53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地球诞生至今的漫长岁月里,地球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迁之中.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也经历了5次大灭绝。亿万年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科学家认为,在500万年后、1亿年后和2亿年后,地球环境将发生三次大的变化,甚至有人预洲.“那时候,人类已不适宜在地球上居住,一些新的物种将会出现,成为地球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居敬 《少儿科技》2014,(4):10-11
<正>地球,可不是"独生子"。与地球"长"得像的行星有许多,有的在太阳系内,有的在太阳系外,天文学家预测银河系里的地球的"兄弟"可能有88亿个。如,科学家新近发现的系外行星"开普勒-78b",体积约为地球的1.2倍,质量约为地球的1.7倍,平均密度据推算为每立方厘米5.3至5.57克(地球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5.5克),与地球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3.
地球科学大数据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大数据正在成为科学发现的新引擎,是科学研究的新钥匙。地球科学大数据是地球科学研究中采集的各类地球科学数据的总和,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演化规律的重要基础。为充分挖掘地球科学大数据的价值,有必要对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地球科学大数据的建设现状和关键技术,明确地球科学大数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地球科学大数据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地球科学的学科特点,列出大数据普遍存在的5V特征,详细介绍了地球科学大数据的四高(高时空性、高可视化、高相关性和高维性)特性,对专题数据库、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地球科学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可视化技术的概念以及在地球科学大数据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地球科学大数据在地球动力学研究、成矿研究、地质灾害预警、生命演化和古地理环境重建以及地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现阶段地球科学大数据急需解决的缺乏统一的数据描述标准、共享机制不明、语义异构显著等问题,为应对地球科学大数据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证件时代     
世纪70年代,地球连接外星球的环宇通道开通了。地球人畅游宇宙,也破天荒地招待来自外星球的游客。遗憾的是,环宇通道虽然搞活了地球人的经济,但也带来了麻烦:外星游客中的不安分者,在地球上为非作歹。看着每况愈下的治安状况,地球的最高领导人——地球球长成天忧心忡忡。30  相似文献   

15.
红外相机在卫星绕地球飞行获取遥感图像时,地球也在进行自转.同一幅图像内不同条带的成像时间不一致,将会导致条带间的几何错位,即地球自转引起的几何畸变.在对红外相机成像方式及地球自转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消除地球自转影响的方法,并进行了校正.  相似文献   

16.
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红梅  章建新 《科技信息》2007,(13):153-153
伊犁河谷是我国最大的红地球葡萄生产基地,该区自然资源优越,生产的红地球葡萄品质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红地球葡萄栽培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本文论述了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初步成效,通过分析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产业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进一步推动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产业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Q&A     
<正>Q: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为什么?(读者:小小烙饼)A:从地球表面发射的飞行器,如果速度不够大,就会落回地面;如果速度过大,则会脱离地球引力场或太阳引力场。在地球表面入轨的航天器环绕地球运行、飞离地球引力场和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入轨速度,分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在假设地球为密度均匀的正球体和不考虑大气阻力、地球之外天体引力的理想情况下,第一宇宙速度为7.9千米/秒,方向与  相似文献   

18.
等效地球半径的使用可大大简化电波在大气中传播时折射效应的复杂运算,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获得广泛应用.针对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等效地球半径的定义和应用范围的争论,通过对在真实地球和等效地球系下几个参量的对应关系的分析和讨论,给出了等效地球半径的等效性和局限性,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但是,为什么我们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呢?A.因为地球有很强的引力,而我们的眼睛失去了可以对比的参照物。B.因为太阳有吸住地球的引力C.因为地球与太阳及月亮存在引力D.因为地球对月亮有吸引力有一天,永浩的爸爸喝醉了酒回到家中。"啊,永浩,我的好儿子!不知道是地——地球在转,还是爸,爸爸在转。地球在转吗?"爸爸跌跌撞撞地躺下,不一会儿就打着呼噜睡着了。  相似文献   

20.
在固体地球的假设下,从电子在转动参照系中的Newton运动方程出发,运用经典的电子气模型,指出了地球在自转发生变化时将产生惯性电流,从而影响地球磁矩.由此推论:地磁场有可能因短暂时间内地球自转角动量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而小行星、陨星等与地球的天体碰撞,对地磁场有着重大的直接影响,包括地磁场的反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