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分析了江汉湖群湖泊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同时提出了江汉湖群湖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征及其度量。  相似文献   

2.
以洪湖为例,分析了江汉湖群湖泊对气温、降水的影响,还分析了围湖造田对湖区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江汉湖群生态经济功能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湖泊各功能之间的矛盾及主要功能现状和潜力,同时提出了湖泊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千湖之省的由来据地质资料记载,一亿年前,面积巨大的江汉——洞庭地凹形成。又过了5000余万年,长江、汉水在地球上出现,滔滔大水注入地凹之后,万里云梦泽由此而生。在随后的地质年代里,因欧亚大陆板块的抬升及气候变化,海洋似的云梦泽被逐渐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湖泊水系,其中洪湖、梁子湖、西凉湖、(氵刀)汊湖、网湖、斧头湖、张渡湖、沉湖就是江汉湖群中的代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古今,江汉湖群都是荆楚人民的生存之本。湖北京山的“屈家岭文化”,就是新石器时期人们倚山伴湖繁衍生息的佐证。又  相似文献   

5.
 在反思已有防洪减灾措施的基础上,基于"洪水和泥沙资源化"的考虑,提出了长江中游荆江和江汉-洞庭地区防洪的措施,即:"采沙扩湖、清淤改田",实现"再造云梦泽、扩张洞庭湖",扩大江汉-洞庭地区洪水调蓄空间,在"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和"江湖两利"的原则下,达到防洪减灾、冷浸田改造和改善血防工作的统筹考虑,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辽阔的江汉——洞庭平原,婴育于古云梦泽,江汉——洞庭平原开发的历史,就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不断与水争田的历史。广大潮区,通过千百年的垦建,才成为今日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著名的“鱼米之乡”。但是,随着千百年的围湖垦殖,逐渐改变与破坏了地理环境结构的平衡,引起了蓄垦之间与渔农之间一系列矛盾。因此,研究该区围湖垦殖与留湖调蓄问题,对于在平原湖区,正确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在简要回顾湖区垦殖历史的基础上,初步探讨蓄垦之间,渔农之间等矛盾,并就合理利用尚剩的湖泊水面,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及有关资料的分析,对长期以来流传的“秦汉之前,广大江汉——洞庭平原存在过水势浩瀚、跨江南北的古云梦大泽,目前的湖群乃是古云梦遗留下来的残迹湖”的说法,提出了异议,从①湖盆构造复杂,江汉与洞庭相对独立;②河相沉积广泛分布,湖相沉积断断续续;③荆江河床形成与发育,阻断了古云梦的形成;④江湖相通,湖水消涨深受外江制约;⑤秦汉以来湖水面积倾向扩展等五方面认为跨江南北的古云梦泽并不存在,目前湖群基本上是河流作用之产物,古籍上很多关于“古云梦”的记载,各说不一,矛盾百出,不足为凭。  相似文献   

8.
江汉平原堤防存在的问题与防洪减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多年在湖北省堤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荆江堤防和江汉中下游堤防存在的六大问题-堤防防洪标准偏低、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堤防安全性系数不高、沿堤老化的排水设施(涵闸、泵站)病险多、河道防洪系统存在缺陷、防汛抢险的通道局部不畅;提出了防洪减灾的措施-堤防加固、河道整治、水库调蓄、易发生洪水的低洼区及湖区建设规划、城市防洪以及非工程防洪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论开辟江汉大运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江河湖泊以更多的空间,将能有效地增加和发挥其汛期的滞洪调蓄能力。应从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和沙市抗洪的历史性险情中吸取教训,开辟一条自沙市直达武汉市汉南区的江汉大运河。它将是长江中游孕灾区域的一条庞大的行洪通道和航运黄金水道,同时还能有力地配合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而实现“引江济汉”的规划。新辟的江汉大运河将连同洞庭湖与原长江荆江段一起,系统地发挥防汛抗洪与减灾作用。开辟江汉大运河也是促进和实施我国加快中部建设战略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湖泊演变与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市湖泊是江汉湖群的一部分,属于浅水型湖泊。近50年来,湖泊面积和生态环境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该通过分析,揭示了在自然条件下,湖泊环境变化主要受气候和河流水位的影响;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受圈垦和城市化的影响,而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在湖泊的开发利用方面,本考虑到武汉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确定湖泊的主导功能应以生态服务为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以实现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的地质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满怀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情,背上简单的行装踏上了征程。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辉南县境内的龙湾玛珥湖群。这片湖群被许多地质学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典型的玛珥湖群"。玛珥湖是岩浆与水相互作用的产物。当岩浆和水混合后,水温迅速升高,大量蒸汽产生,形成爆发式膨胀,膨胀对周围的岩石构成巨大的压力,迫使岩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东平湖北排的各种影响因素,认为:出湖闸、退水入黄河道泄流能力互相适应,不阻碍北排入黄;引河生产堤严重影响北排。其中,闸前生产堤的存在直接影响东平湖老湖的排水能力,从而严重影响老湖的调蓄能力;金山坝对东平湖的整体防洪存在不利影响,但该生产堤对于较小的汶河来水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老湖西区的作用;庞口闸设防标准低,影响泄流,目前扩建设计正在进行;为确保东平湖防洪安全,同时兼顾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建议对金山坝进行规范管理,彻底破除出湖闸前的生产堤,同时做好相关群众的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百年一遇来流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的分洪效应。结果表明:当进洪闸、退洪闸同时开启时,花园湖行洪区对其上游的淮河干流水流以削峰为主,对其下游的淮河干流水位以错峰为主;花园湖行洪区中出入流速极值均出现在退洪闸处,特别是在退洪闸反向进洪初期,退洪闸处流速可达0.7 m/s;退洪闸适当晚开既不会增大淮河干流的最高水位,还可有效减缓花园湖行洪区的淹没进程,有利于提高淮河干流调蓄洪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洱海调蓄多塘湿地对磷的截留特征及效果,选取流域内12个调蓄多塘湿地进行定期跟踪调查,评估湿地中磷的截留性能,识别调蓄多塘湿地中磷的截留特征,解析调蓄多塘湿地中磷去除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调蓄多塘湿地的建立能够有效拦截面源污染携带的磷污染物,提升出水水质.湿地中η(PO_4~(3-)-P)、η(TP)和η(SS)平均截留效率分别为43.44%~93.88%、27.71%~89.67%和21.84%~62.12%.枯水期进水磷浓度高于丰水期,且枯水期磷的截留效率优于丰水期,枯水期间歇性断流提供足够的停留时间,有助于污染物的去除.ρo(TP)与ρi(PO_4~(3-)-P)(R=0.297)和ρi(TP)(R=0.304)显著正相关,η(TP)分别与调蓄多塘湿地进水ρi(PO_4~(3-)-P)(R=0.665)和ρi(TP)(R=0.740)呈显著正相关.调蓄多塘湿地对磷的持留效率主要取决于进水中磷酸根所占比例及总磷的浓度.该研究以期为调蓄多塘湿地在磷入湖负荷削减、流域污染治理和水体修复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1月6日,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以下简称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在东莞松山湖总部1号揭牌成立,它将致力于培育运动控制与高端装备企业群、工业与服务机器人企业群和高端消费产品企业群这三大企业群,努力把东莞打造成为全广东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之一。松山湖机器人基地计划用地592.13亩,分三期开发。首期投资4.74亿元,主要营运和开发建设98.35亩的机器人研究院、孵化器及科技创业学院;第二期投资11.54亿元,建设占地131亩的国  相似文献   

16.
江汉平原湖泊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汉平原湖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类,并描述了各类湖泊的特征,江汉平原是一典型的洪泛平源,江汉湖群大多是长江,汉江及其支流演化过程中的伴生湖泊,是长江,汉江的侵蚀与堆积地貌的有机组成部分,江汉湖群在成因上可划分为6种类型,即河间洼地湖,岗边湖,壅塞湖,河谷沉溺湖,牛轭湖,河堤决口湖,由于它们是在共同的自然地理背景下形成的,所受内外营务相似,因而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如湖水浓度一般不超过8m,湖底平坦,湖底淤泥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等。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2019,(6)
正提起火山,大家通常会想到激烈的火山喷发和溢流的灼热岩浆,还有附近的温泉。但是,我国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湖群却以火山附近的冷泉闻名于世。更有趣的是,这里的地下冰洞常年可见冰霜,其冰雪景观令人称奇。灼热的火山近旁怎么会有寒冷的冰洞呢?五大连池是由莲花湖、燕山湖、白龙湖、鹤鸣湖和如意湖五个堰塞湖组成的湖群,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湖群绵延约20千米,总面积达40多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这里火山林立、水系发达,生活着许多野生动植物,周边地区的火山地质地貌现象繁多且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8.
柘林湖湖泊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丽  廖兵 《江西科学》2013,31(1):48-52,128
柘林湖是江西最大的人工湖,具有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稳定修河中下游生态流量、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功能。虽然湖区水质总体达到III类水平,属于良好湖泊的范畴,但是局部范围还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布局的进程加速导致资源、环境与流域内区县发展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加重。研究揭示了目前柘林湖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环境质量演变的关键驱动因子,并提出了以保证湖区水质、控制污染物总量、制定环境标准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南侧,湖南省北部。面积2740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它以松滋、太平、藕池、调弦(调弦1958年已淤塞)四口及城陵矶(洞庭湖出水口)与长江相通;南纳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见图1)。因此它对于调蓄长江中游的  相似文献   

20.
明月  明祥 《科技信息》2014,(12):22-23
采用沈阳市气象局降水资料,阐述兴建雨水调蓄池重要意义。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对雨水调蓄池在排水系统中位置进行了讨论,对雨水调蓄池类型的选择进行分析,并就对雨水调蓄池有效容积及放空时间的计算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