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卫青 《大自然探索》2001,(6):80-80,F003
远古时代的生物遗体或生物生活痕迹在埋入土中千万年后,被完整地挖掘出来,就成为了化石。骨骼、贝壳等坚硬部分成为化石的数量很多,此外,也有动物足迹和植物的化石。有趣的是,当矿物渗入化石之后,自然物质就“升华”成了艺术品,展现出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化石内在美。不信,就往右看。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西南部的科罗拉多高原上,有一片骑跨在犹他州、科罗拉多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交汇点上的沙漠区,这就是福科那斯。在以福科那斯交汇点为圆心、322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有27个国家公园和纪念地,它们都与沙漠有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石化林国家公园。那里的岩石都是2.3亿年到0.65亿年前的中生代沉积的砂岩。 当时这里生长着以针叶树为主的茂密森林,当中有些树高达60多米。这些树在倒下以后,经过洪水的冲刷、机械搬运,被堆积到沼泽中。它们有的被细菌分解而腐烂,进入自然界物质的循环系统,有的形成煤,成为今天的能源,还有的则被沉积物快速掩埋,最终形成了硅化木。硅化木是古老植物的茎干经过火山灰沉积物的迅速掩埋,被埋藏在地层中,在地下水以及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火山灰中的二氧化硅等物质进入了树木的木质部中,其中的有机成分被替代。二氧化硅沉积在细胞内,但并没有破坏植物的细胞结构,如果将硅化木制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依然可以看见完整的细胞形态。因此,树木的形态也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经过亿万年的时间,最终形成了坚硬的植物化石。因为化石中二氧化硅成分较多,所以人们称其为硅化木。 形成后的硅化木如遇到火山的高温热液受到再次加温,这时含...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部的将军戈壁上有个神奇的硅化木园。在面积仅11.5平方千米的狭长台地冲沟带上,出露着千余棵硅化木。这里的树木化石,不仅以数量多保持完好而驰名中外.更因其罕见的产出形态而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4.
以MoO_3为前身化合物,在H_2/N_2混合气氛中利用程序升温反应方法制备了钝化后比表面为 115 m~2· g~(-1)的γ-Mo_2N粉末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该催化剂显示出良好的 CO氧化反应活性.借助X射线电子能谱(XPS)、电子自旋共振(EPR)及激光Raman光谱(LRS)技术对氮化铝的表面钝化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中钼以混合价态存在并得到了Mo~(5+)(g=1.932,g//=1.892)存在的证据,同时还发现了超氧负离子O~-(2_)(g=2.001,Raman吸收峰1124 Cm~(-1))的存在.研究表明,它的产生与 MO~(5+)/MO~(4+)氧化还原电对的转换存在着协同性, O~-(_2)可能是 CO氧化反应的活性氧种.  相似文献   

5.
MnAc_3·2H_2O在pH=4.0的HAc-NaAc的缓冲水溶液中和2,2'-联吡啶(bipy)反应,制得了双核锰(Ⅲ)配合物[(bipy)_2Mn_2(μ-O)(μ-Ac)_ 2(H_2O)_2](ClO_4)_2该配位化合物的 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 C2/C,晶胞参数: a= 3.408 2(7) um, b= 0.864 4(2) um, c= 2.174 9(4) um,β=105.12°,Z=8.其紫外可见光谱在400和600 nm之间有两个非常强的峰,这和一些从生物体中提取的含锰过氧化氢酶及含锰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电子光谱相似.循环伏安实验说明,此配合物在乙腈溶液中经历了一个半可逆的一电子氧化和还原。  相似文献   

6.
如果把欧洲的一些牧场变成森林的话,当化石燃料用完后,树木可能成为可更新的重要的化工原料。  相似文献   

7.
α,β-不饱和酸铜(Ⅱ)与脲三元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合成了丙烯酸钠与脲和α-甲基丙烯酸铜与脲形成的两种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谱,热谱和磁化率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Cu2A4((NH2)2CO)2(A-CH2=CHCOO^-,CH2=C(CH3)COO^-),提出了热分解机理,测定了Cu2(CH2=CHCOO)4((NH202CO)2的晶体结构2。  相似文献   

8.
通过粒雪芯δ^18O和主要离子(Ca^2+,Mg^2+,NH^+4,SO^2-4和NO^-3)的分析表明,该粒雪芯年平均积累量为0.75m水当量。粒雪芯中δ^18O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季节变化表明,达索普冰川中高精度的记录了现代夏季风和尘埃信号。夏季风期间降水中δ^18O值由“降水量效应”所控制,雪层中较低δ^18O值则代表了夏季风信号。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区的春季尘暴输入是造成粒雪芯中Ca^2+,Mg  相似文献   

9.
杂多金属氧酸盐的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长文  许林  王恩波 《科学通报》1998,43(12):1234-1241
综述了近10年杂多金属氧酸盐(HPOMs)的磁特性研究进展。含有磁性原子的杂多金属氧酸盐离子[M4(H2O)2(PW9O34)2]^10和[M4(H2O)2(P2W15O56)2^16-[M=Co(Ⅱ),Zn(Ⅱ),Cu(Ⅱ),Mi(Ⅱ)]以及新近合成的[GaW9O37M3(H2O)3]^n[M=Fe(Ⅱ),Cu(Ⅱ)Co(Ⅱ)],显示出铁磁性或反铁磁性。有的多阴离子和有机π电子给予体TTF^+  相似文献   

10.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是否存在外星人?能否找到他?怎样与之建立联系?当然我在这里讲的只是我本人接受的一种观点,不一定正确。 很凑巧的是在上周(12月2日和9日下午4:45~5:00左右),不明飞行物(UFO)两次光临申城,以致舆论、公众大谈UFO。据我所知,最早有报告发现UFO是在1947年。1987年上海天文台有人看到所谓的不明飞行物,福建也有人报告看到,两地看到的时间相差1~2分钟,样子都差不多。我当时考虑一下后认为可能是火箭,火箭每秒钟要飞行8公里,从福建到上海也就1~2分钟。第二天果然有报道…  相似文献   

11.
高四维 《世界科学》1996,(10):39-40
神密的地下王国──白蚁高四维(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营集体生活并具有高度组织分工、相互合作的社会性生物非白蚁莫属。2亿年以前白蚁就生活在地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另外一些社会性昆虫如蚂蚁、蜜蜂等则在7000万年前才出现。化石表...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时间分辨Fourier红外发射光谱仪,对高振动激发的CO(v)向H2O的传能反应进行了研究。传能给体分子CO(v)由193nm激光光解CHBr3和O2后的次级化学反应产生。CO(v→v-1)的红外发射由TR FTIR跟踪检测。实验中没有观察到H2O的振动激发。利用光谱拟合方法,得到每一延时CO(v=1-8)的振动布居,进而求出CO各个振动激发态的相对布居随时间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3.
翁维正 《科学通报》2000,45(16):1732-1737
采用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光谱(in situ TR-FTIR)技术,在500~600℃、时间分辨率优于0.3s的条件下,对CH4/O2/He(2/1/45,摩尔比)混合气在不同预处理后的Rh/SiO2,Ru/γ-Al2O3和Ru/SiO2上的反应及其与催化剂上吸附CO物种的作用情况进行了跟踪、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在还原态和工作态Rh/SiO2上,CO是POM反应的初级产物。由甲烷直接脱氢生成表面吸附氢  相似文献   

14.
古代深海遗迹化石群落在沉积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晋慧娟  李育慈 《科学通报》1999,44(2):123-130
古代深海沉积,尤其是巨厚浊各岩系和复理石相均伴生着极丰富的遗迹化石,这些遗迹群落则成为恢复沉积环境和重建古地理格局的有效标示。重点阐述:(1)深海环境遗迹化石形成的特殊性及其组合特征,进而确认浅水和深水遗迹群落共生于一个沉积序列是判识浊流沉积层序的古遗迹学标志:(2)利用遗迹化石恢复古海水深度,含氧状况和沉积速度等环境指标的思路和方法;(3)深海遗亦相在环境解释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组氨酸与叶绿素配位是生物体内叶绿素存在最明显的结构特征,采用N-甲基咪唑(C4H6N2)模拟生物体内的组氨酸,通过观测CCl4中的Chla与C4H6N2反应的可见吸收、CD和MCD光谱得到以下结论:(1)在纯CCl4中,每个Chla处于五配位状态,Chla形成不对称的双聚体内的组氨酸彼此之间存在较强的语作用,提出了两个Chla通过不等价的两个Mg-O配位键(O分别来自于以3^1位的酮基和C17位酯  相似文献   

16.
β-环糊精与对苯二酚包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合成了环糊精与对苯二酚包合物[(C_(42)H_(70)O_(35)·(C_6O_2H_(6))_3·(H_2O)_(21.2)·(CH_3OH)_2],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 P1,晶胞参数:a= 1.550 0(1) um,b= 1.553 6(1) um, c= 1.824 6(1) um, a= 113.17(2)°,γ= 99.12(2)°, γ= 103.37(3)°, V= 3.773 9(4)um~3, Z= 1; Dc= 1.343 g/cm~3, μ= 0.124 mm~(-1), F(000)= 1594, R= 0.079 5, S= 0.963 9.晶体结构测定表明,客体分子在主体分子空腔内的位置以及主-客体包合物稳定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体分子的极性基团的溶剂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高压下MgO-ZnO-SiO2体系的亚固相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0GPa和1200℃条件下,利用活塞圆筒高压装置实验确定了MgO-ZnO-SiO2体系的亚固相相关系,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不同于其他类似的三元体系的相组合特征,无法形成Mg2SiO4-Zn2SiO4橄榄石和Mg2SiO6-Zn2Si2O6辉石续固溶体,这种相组合特征是由Zn^2+具有(Ar)3d^10外层电子结构,不同于其他过渡金属离子,如Fe^2+,Ni^2+和Co^2+的性质所制约。  相似文献   

18.
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施建青(浙江工业大学科研处,浙江杭州310032)重离子反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成为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的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进行这一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探讨核物质状态方程(EOS)及其可能发生的相变与临界现象〔1,2〕。从...  相似文献   

19.
0.21~4.18GPa和20~350℃下H2O的电导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0.21 ̄4.18GPa和20 ̄350℃下测量了固相和液相H2O的电导率。结果表明:(1)不同的固相H2O具有不同的电导率与温度压力关系。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是连续的,但是在2.11GPa与2.58GPa压力之间存在着不连续现象,这与相应压力下的冰Ⅵ和冰Ⅶ是对应的;(2)液态H2O的电导率均随温度和压力的增高而增大,但随压力的不同分别在0.57GPa与0.9GPa和2.11GPa与2.58GPa与  相似文献   

20.
导致田间烟草曲叶病的又一病毒(非中国烟草曲叶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病毒分离物DNA序列分析的结构表明,除曾报道的中国烟草曲叶病毒,还存在另一种能引起我国广西地区烟草曲叶病的双生病毒。该病毒DNA-A由2734个核苷酸组成,与TbLCV-CHI的已知的部分序列不同。其大基因间隔区(LIR)长269nt,病毒链有两个ORF:AV1(115aa)和AV2(外壳蛋白基因,256aa);病毒互补链有4个ORF:AC1(复制酶基因,361aa)、AC2(反式激活蛋白,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