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以杂交鹅掌楸幼林为试材,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磷元素缺乏林地上施用氮磷钾肥对杂交鹅掌楸幼林生长的效应模型,经检验模型对1年生鹅掌楸树高、单株材积和2年生鹅掌楸地径增量拟合性较好,对其他生长量拟合不显著。对肥料主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磷肥对1年生鹅掌楸树高、单株材积和2年生鹅掌楸地径增量影响最为强烈,但施用氮肥和钾肥同样能起到促进杂交鹅掌楸幼林生长的效果。两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氮磷钾相互间存在明显交互效应,氮和磷、磷和钾的交互最为强烈。经模拟寻优,获得氮磷钾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施尿素44~65 g/株、过磷酸钙188~261 g/株和氯化钾26~44 g/株,1年生鹅掌楸树高、单株材积和2年生鹅掌楸地径增量分别为(386±08) cm、(587±14) cm3和(138±001) cm。  相似文献   

2.
杂交鹅掌楸木材解剖性质及其径向变异规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4株24年生杂交鹅掌楸木材的解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鹅掌楸木材导管平均数66个/mm2,导管平均直径 57μm,导管分子平均长度 647μm;生长轮宽 1. 72 ~ 11. 93 mm,纤维长 0. 80 ~1.74 mm,纤维宽20.9~31.6μm,纤维单壁厚5.13~5.49μm,纤维长宽比48.02~55.74,纤维壁腔比0.57~0.66,纤维微纤丝角6.62°~18.62°。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自髓心向外随形成层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至9~11年时趋于稳定;微纤丝角随形成层年龄递增而递增,至第 7 年时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递减,在 11 年左右趋于平缓。对4株杂交鹅掌楸在胸高处的木材解剖指标及微纤丝角等进行了有序分类,划分出杂交鹅掌楸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为9~11 a。  相似文献   

3.
密度调控对米老排中龄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密度是影响林分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密度调控对米老排中龄林生长的影响,进而为其间伐密度调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南亚热带中等立地两种不同密度调控的米老排中龄林为对象,按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的条件选取了28株标准木(每林分各14株),基于2 m区分段的中央断面积树干解析法和双侧t检验的统计分析法,对不同调控密度下米老排林分的平均木、优势木和林分蓄积等生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米老排径向生长的缓慢期在第1~2年,速生期在第3~10年,衰减期在第14年后。树高的早期速生特性明显,连年生长量呈多峰状,速生期主要在第2~6年。平均木与优势木材积生长的缓慢期均在前6年,从第8年起均进入速生期; 密度对平均木材积连年生长与林分数量成熟时间的影响显著,哨平试验林(在第12年经过生长伐1次,伐后林分最终密度为1 200株/hm2)数量成熟在第24年,而青山试验林(分别在第12年、第17年、第25年经过3次生长伐后,林分最终密度为520株/hm2)直至第34年仍未达到数量成熟。中弱度间伐(株数间伐强度<30%)对中龄林蓄积总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短期有一定影响; 强度间伐(株数间伐强度>30%)对中龄林蓄积总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的影响显著(P<0.05)。在第14年后,米老排树种的实验形数趋于稳定。【结论】林分密度调控在520~1 200 株/hm2的范围内,密度调控措施对米老排平均木的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影响显著(P<0.05),对林分树高和平均实验形数的影响不显著,对优势木的胸径与材积的短期生长影响显著(P<0.05),对其长期生长的影响不显著,对减小林分径阶分化及提高大径木比例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苗高净生长量为样本,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1年生三角叶杨扦插苗的生长规律,并将其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成活期为4月20日~5月10日,生长前期为5月11日~6月27日,速生期为6月28日~9月14日,生长后期为9月15日~9月25日,速生期苗高生长量占苗木全年总生长量的75.5%,根据各个生长期提出了关键育苗措施,保证苗木速生期有充足的水肥条件,延长速生期提高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5.
造林密度对近熟期鹅掌楸生长和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培育鹅掌楸优质用材林和特用林,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对近熟期鹅掌楸用材林林分生长和材质的影响,为在亚热带山地培育不同经营目标的鹅掌楸,确定其营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设置在江西分宜的鹅掌楸实验林,对3种不同造林密度的25年生鹅掌楸生长性状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等主要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鹅掌楸的胸径、单株材积、径阶分布和木材气干密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冠幅面积、树高4 m处直径、年轮宽度、木材基本密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对树高、通直度、第1侧枝粗度、第1侧枝角度、枝下高、蓄积量、硬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影响不显著。造林密度833株/hm2时鹅掌楸单株材积均值最大,可生产中大径材; 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最大,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造林密度为1 666 株/hm2时,鹅掌楸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抗弯强度最大,可保证木材材质。【结论】造林密度较大时,利弊兼而有之。若允许间伐,可以采用高密度造林,在第11~15年和第21~25年内进行间伐可提高大径材出材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的生长动态和树干形质特征,为其大径材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年生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为对象,选取9株西南桦和10株红椎样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混交林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径阶蓄积构成、干形、冠高比和树干分杈率等。【结果】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3~7年和第3~9年;红椎平均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在第4~8年,优势木胸径生长速生期从第3年开始,直至第11年仍未结束。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1~7年和第1~8年;红椎平均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主要在第3~7年,优势木树高的生长速生期在第1~7年。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0.01 m;)起始时间分别在第6年和第5年,二者直到第11年仍未结束。在造林后11年内,红椎平均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量仍处于缓慢增长期。从第4年起,西南桦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开始显著高于红椎平均木对应生长量(P<0.05);西南桦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分别从第5、8、5年开始显著高于红椎优势木对应总生长量(P<0.05)。二元材积模型(V=a×10-4×Db×Hc)对西南桦与红椎的单株材积拟合及预测效果较好。在11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和红椎的径阶蓄积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西南桦和红椎优良级干形的林木比率分别为67.71%和97.31%,两树种树干分杈率均低于6.0%。【结论】在中幼龄期,西南桦处于混交林上层。西南桦与红椎的"丛状行间"同龄混交经营,有利于塑造西南桦与红椎的优良树干形质和林木生活力。西南桦与红椎优势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速生期比其平均木的速生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的生长动态和树干形质特征,为其大径材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11年生西南桦与红椎"丛状行间"同龄混交林为对象,选取9株西南桦和10株红椎样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混交林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径阶蓄积构成、干形、冠高比和树干分杈率等。【结果】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3~7年和第3~9年;红椎平均木的胸径生长速生期在第4~8年,优势木胸径生长速生期从第3年开始,直至第11年仍未结束。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1.0 cm),分别在第1~7年和第1~8年;红椎平均木的树高生长速生期主要在第3~7年,优势木树高的生长速生期在第1~7年。西南桦平均木和优势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速生期(连年生长量>0.01 m;)起始时间分别在第6年和第5年,二者直到第11年仍未结束。在造林后11年内,红椎平均木单株材积的生长量仍处于缓慢增长期。从第4年起,西南桦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开始显著高于红椎平均木对应生长量(P<0.05);西南桦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分别从第5、8、5年开始显著高于红椎优势木对应总生长量(P<0.05)。二元材积模型(V=a×10-4×Db×Hc)对西南桦与红椎的单株材积拟合及预测效果较好。在11年生混交林中,西南桦和红椎的径阶蓄积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西南桦和红椎优良级干形的林木比率分别为67.71%和97.31%,两树种树干分杈率均低于6.0%。【结论】在中幼龄期,西南桦处于混交林上层。西南桦与红椎的"丛状行间"同龄混交经营,有利于塑造西南桦与红椎的优良树干形质和林木生活力。西南桦与红椎优势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速生期比其平均木的速生期长。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是中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影响其林分生长的主导因子之一是密度。研究樟子松生长特性及其与密度的相关性,对引种栽培和林分抚育管理等都有重要意义。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那日斯台林场为试验地,通过对高密度(>3000株/hm2)、中密度(2000~3000株/hm2)、低密度(1000~2000株/hm2)3个不同密度组被选的8个样地每木检尺和解析木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段3个密度组之间在树高生长量上没有大的分化,而在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具有较大的分化。研究表明,密度对山地樟子松的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有显著影响,而对树高生长量影响不明显;随着密度的增加,林分胸径和单株材积减少,蓄积增加;20龄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胸径总生长量相差10 cm、材积总生长量相差0.9 m3。密度愈大,材积迅速生长开始期的树龄愈大。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在体胚发生过程中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及发育。为进一步提高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效率,以两个基因型的杂交鹅掌楸愈伤组织为材料,在培养过程中添加磷酸碳、针剂碳和Sigma公司活性炭,通过统计体胚总数及子叶胚数量,测定培养基的pH和渗透压,分析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等,以筛选适合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的活性炭类型,并探索不同活性炭影响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效率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针剂碳、磷酸碳处理下诱导获得的杂交鹅掌楸体胚总数和子叶胚数显著高于Sigma公司活性炭,且针剂碳的效果最佳。针剂碳的吸附性能适中,添加针剂碳的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其pH和渗透压也适中,说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会影响培养基的pH和渗透压,从而影响杂交鹅掌楸的体胚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杨树的天然杂交和人工控制杂交,经过多年多点苗期试验和无性系对比试验,综合评价了筛选出的鲁林1号、2号和3号3个适宜制浆造纸的杨树优良新品种,它们具有生长量大、造林成活率高、抗病虫、材质好等特点,适宜制浆造纸和制作胶合板用材。其中:鲁林1号杨为雌株,是从美洲黑杨228-379(Populus deltoides‘228-379’)优树上采集天然杂交种子选育而成,在莒县和长清区试验点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超过对照I-107(P.×euramericana‘Neva’)26.5%和14.5%。该品种树干圆满、侧枝细小、出材率高、木材制作胶合板性能优良,特别适合培育大径级胶合板用材,也可培育纸浆材。鲁林2号和3号都是通过室内水培人工控制杂交培育而成,鲁林2号杨为雌株,母本为欧美杨I-72(P.×euramericana‘San martino’)、父本为美洲黑杨PE-3-71(P.deltoides‘PE-3-71’),4~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超过对照I-69杨(P.del-toides‘Lux’)24.7%~59.0%,特别适宜培育纸浆材;鲁林3号杨为雄株,母本为美洲黑杨I-69,父本为美洲黑杨PE-3-71,4~6年生平均单株材积超过对照I-69杨25.1%~62.5%,适宜培育胶合板材,也可以培育纸浆材。  相似文献   

11.
导电膜片叠层型电磁屏蔽胶合板屏蔽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浸渍各个阶段材料胶合性能和屏蔽性能的方法,研究了电磁屏蔽胶合板的屏蔽持久性能。结果表明:电磁屏蔽胶合板在63 ℃热水中浸渍3 h后胶合强度满足GB/T 98462—2004的国家标准要求;浸渍6 h和9 h后其胶合强度下降很大,低于国家标准要求,但在浸渍9 h后胶合板的电磁屏蔽效能平均值都在35 dB以上,平均下降2.54~9.25 dB,反映出胶合板在强度损失的情况下,屏蔽效能下降不大,仍具有一定的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栽杉保阔育林法(A)10年生林分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进程,并与传统育林法(B)的林分作了比较。结果表明,10年生林分的平均年生长量指标均达到“速生丰产林”的标准,但B大于A。A基本形成人工与天然的针阔混交林;在幼龄阶段胸径生长A慢于B,林分进入壮龄后A逐渐赶上和超过B,林分在壮龄末期(9年生)以拍胸径连年生长量均下降,但A比B下降幅度小;树高受育林方法的影响较小。经预测,A的林分总蓄积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提高胶黏剂的胶合强度,用丙烯酸酯接枝大豆蛋白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得到丙烯酸酯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采用FT-IR表征产物,考察丙烯酸酯接枝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固含量、黏度;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胶黏剂制备、胶合板样板压制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固含量为24.0%~27.3%,耐水性明显高于普通大豆蛋白胶;改性胶黏剂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 H在8.0~8.5,m(大豆蛋白)∶m(水)∶m(马来酸酐)∶m(引发剂)为80∶150∶3∶10,在该配比下胶合强度最好,胶合板的耐水性提高,胶合强度在0.70 MPa以上,均符合国家标准GB/T 9846—2004Ⅱ类胶合板要求;压制胶合板样板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20℃、压强1 MPa、压板时间10 min,胶合板性能最佳,胶合强度达到1.12 MPa.  相似文献   

14.
不同造林密度对杂交相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找出杂交相思人工林合理的种植密度,以达到较佳经济效益,笔者选用5种不同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杂交相思密度试验。对经过5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表明:杂交相思不同造林密度对胸径、材积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大,胸径、单株材积表现出与密度间的负相关,每公顷833株林分的平均胸径为107 cm,每公顷1 666株林分的胸径为9.6 cm;每公顷833株和1 000株林分的5年生林龄时平均单株材积较高,分别为0057 566和0.051 79 m3;5年生每公顷1 666株的林分材积为63.922 1 m3,分别比其他4种密度林分的高190%、52.0%、58.3%和103.3%。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叠层型电磁屏蔽结构模型,将电磁屏蔽碳毡与杨木单板叠层复合制备抗电磁干扰的电磁屏蔽胶合板。研究了电磁屏蔽碳毡的碳纤维填充量对该胶合板的电磁屏蔽性能与胶合性能的影响, 进而探究双层叠层型电磁屏蔽结构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同轴测试方法和抗剪实验分别测试了电磁屏蔽碳毡叠层型胶合板的电磁屏蔽性能和胶合性能,通过微观结构表征分析了碳纤维在电磁屏蔽碳毡内的网络搭接状况。【结果】当碳纤维填充量达到25 g/m2时,电磁屏蔽碳毡内开始形成“三维电磁屏蔽网络”。电磁屏蔽碳毡叠层型胶合板的屏蔽效能随着碳纤维填充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当碳纤维填充量为120 g/m2时, 双层电磁屏蔽碳毡叠层型胶合板的屏蔽效能为52.61~68.37 dB(100 kHz~1.5 GHz),达到中等屏蔽效果(60~90 dB)。在碳纤维填充量相同的条件下,双层电磁屏蔽碳毡叠层型胶合板的屏蔽性能优于单层电磁屏蔽碳毡叠层型胶合板; 前者的电磁屏蔽优势随着碳纤维填充量与测试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此外,双层电磁屏蔽碳毡叠层型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大于单层电磁屏蔽碳毡叠层型胶合板的胶合强度。电磁屏蔽碳毡叠层型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大于GB/T 9846.3—2004 Ⅰ类胶合板标准所规定的杨木单板最低胶合强度值(0.7 MPa)。【结论】电磁屏蔽碳毡的双层叠层复合有效提高了电磁屏蔽碳毡叠层型胶合板的电磁屏蔽性能和胶合性能,证实了双层叠层型电磁屏蔽结构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对鹅掌楸属马褂木进行树干解析研究生长规律,可为其生产管理提供更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采集1棵生长年龄为18 a的标准木,按树干解析步骤,截取圆盘获取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8 a生中国马褂木树高13.6 m,胸径30.2 cm,材积0.53 m~3,生长总量始终保持较快增长,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表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材积连年生长量与材积平均生长量曲线未相交,说明尚未到达其数量成熟龄。前18 a树高生长率小于胸径生长率,以胸径生长为主,胸径形数显示该树种干形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三个相思树种的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科技示范园内进行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a)、马占相思(A.mangium)和杂交相思(A.mangium×A.auriculif ormis)的造林试验。试验按上坡、中坡、下坡设置3个随机区组,每个区组内有3个小区,每小区用一个树种造林,面积为400m2。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6年生平均树高分别为13.4m、12.4m和11.0m,前者比后两者分别高7.5%和17.9%;林分平均胸径分别为13.7cm、12.8cm和11.2cm,前者比后两者分别大6.6%和18.2%。3个相思树种的树高和胸径生长特点都是早期生长迅速,速生期在1~3a间,树高年生长量为3.0~3.6m,胸径年生长量为3.8~4.7cm。活立木蓄积分别达122.3m3/hm2、100.7m3/hm2和70.7m3/hm2,前者为后两者的121.5%和173.0%;纯收入分别为10620.0元/公顷、7695.0元/公顷和3645.0元/公顷,前者为后两者的1.38倍和2.91倍。短周期工业用材相思树类造林树种选择厚荚相思为优,其次为马占相思。  相似文献   

18.
国际杨树委员会采伐和加工利用分会及江苏杨树协会协办的"杨树工程结构材国际学术会议"10月22日在南京林业大学隆重举行。中外与会代表围绕结构胶合板、单板层积材、胶合木和定向刨花板技术,胶合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涂料和表面加工技术,木材防腐和木材质量改善新技术等内容展开研  相似文献   

19.
杂交鹅掌楸为优良的珍贵阔叶树种,本研究旨在探明杂交鹅掌楸叶水浸提液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为杂交鹅掌楸人工林林药复合种植模式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培养皿滤纸法以及室内模拟盆栽,对丹参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生长生理指标及根系发育等进行测定,研究杂交鹅掌楸叶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对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鹅掌楸叶浸提液可以显著影响丹参种子萌发率,浸提液浓度在5~20 g/L时,对丹参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高于20 g/L),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强,除茎长外的所有指标均低于对照.浓度为40 g/L的杂交鹅掌楸叶水浸提液对丹参幼苗叶总鲜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的正影响均是最大的,说明其最适宜丹参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用水性异氰酸酯胶黏剂压制长白山臭冷杉胶合板,通过检测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分析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质量分数、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水性异氰酸酯胶黏剂胶合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为TDI质量分数PVA质量分数乳化剂质量分数.当PVA质量分数为10%、TDI质量分数为5%、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0%时,水性异氰酸酯胶黏剂的胶合性能最好,胶合强度达到了0.79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