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设置抗滑桩是治理滑坡的常用手段,抗滑桩的设置位置能够影响滑坡的治理效果,抗滑桩设置的最优位置应是使得边坡安全系数最大的位置。基于有限元法和强度折减法,通过研究某滑坡的安全系数得到,塑性变形最大的区域是设置抗滑桩治理滑坡的最优位置。而塑性变形是滑坡产生的重要条件,因此抗滑桩的设置位置可以由塑性变形区来确定,这对滑(边)坡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某高速公路路堑开挖过程中,边坡发生顺层滑坡,滑坡范围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着坡顶建筑物的安全.对该滑坡体后侧土体采用微型桩群进行紧急加固,避免继续发生牵引式滑坡,危及坡顶建筑物.对滑坡体对应的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地梁进行加固,避免边坡继续开挖时发生更深层的滑坡.坡体内地下水丰富,坡面渗水严重,在坡体内设置深层排水管,排出坡体内的地下水.通过以上综合治理,该滑坡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坡顶建筑物的安全和公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文洲 《科技信息》2012,(15):59-60
巩义市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是河南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铁生沟滑坡位于巩义市夹津口镇铁生沟村黄土丘陵区。通过勘查和监测,该滑坡为一大型滑坡,滑坡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地质因素、降雨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危害较大。结合滑坡体实际情况对滑坡治理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采用削坡减载、地表地下排水措施及设置抗滑桩挡土墙支挡工程等综合治理措施.为黄土丘陵区相同类型的滑坡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苏光明 《科技信息》2013,(7):367-367,369
钻前工程是钻井施工中的第一道工序,钻前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后续工序。水不但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首要诱因,更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必须建成完善、通畅的排水体系。必须注意高边坡的支挡,挡墙上部裸露边坡应采取分级设置,每级设置截水沟并入排水体系和按照一定放坡比的方式进行放坡,改善边坡平衡条件,增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姜效玺  安利强 《甘肃科技》2011,27(22):141-144
随着线路工程的建设,开挖路基导致坡体变形失稳,尤其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受到强降雨的影响,坡体变形将更加剧烈,严重影响着线路路基的正常施工及今后的运营安全。以巫奉高速公路某工点滑坡为例,在详细调查分析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指标进行分析取值及推力计算,通过调整边坡坡率,布置抗滑桩、锚杆框架、锚索框架,设置排水工程等措施对滑坡进行了综合治理,以达到坡体整体稳定的目的,从而确保了该段高速公路路基的正常施工和滑坡体上的电杆、农田的安全及今后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6.
饶培娟 《甘肃科技》2012,28(16):34-36
主要对滑坡工程地质勘查内容及滑坡防治措施进行了探析.滑坡防治是一项综合性治理工程.在滑坡的防治措施中,主要有截排水、削坡及对坡体的稳固,而对坡体的稳固主要采用下档、中固、上护的基本方法,主要表现在治水和滑坡上部的削坡减载;增加阻滑力的措施主要采用坡脚压载和各类支挡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公路边坡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和原因,找出影响其破坏程度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灾害防治对策建议,采用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的手段对陕西关中环线阳郭段进行了研究。查明了研究路段边坡滑坡的概况,对7处主要滑坡点的形态、成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从上边坡和下边坡两个方面阐释了滑坡产生的原因,认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类活动、降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排水系统和植被覆盖度为影响滑坡发育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滑坡灾害提出了加强地表和地下排水、边坡防护和设置抗滑桩等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为公路工程防减灾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张罗公路洞坎河大型牵引式顺层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滑坡成因机理。特殊的地质构造部位和表层发育的节理裂隙是滑坡发生的内因,坡脚深切切断顺坡岩层是形成滑坡的直接外因。而高强度降雨和地下水活动是产生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坡面防护及坡面排水的综合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库长期运行后,库水作用使土质岸坡变形破坏加剧,甚至导致滑坡复活。受库水位变动影响和波浪作用,秭归淹锅沙坝滑坡前缘不断发生塌岸,且滑坡变形对前缘塌岸响应较为明显。因此以该滑坡为例,基于地表宏观变形、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位移数据,深部位移监测等数据,分析淹锅沙坝滑坡的变形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前缘塌岸对滑坡变形的影响机理。采用GeoStudio软件,基于生死单元技术实现不同坡面形态的淹锅沙坝滑坡的数值模拟,分析原始形态、当前坡形、塌岸发展后等不同坡面形态滑坡渗流场,应力场,位移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淹锅沙坝滑坡左侧整体变形较大;受库水作用影响,滑坡前缘发生塌岸,塌岸侧中前部的GPS监测点位移量随之增大,因而塌岸对滑坡整体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淹锅沙坝滑坡是动水压力型滑坡;不同坡形渗流场结果变化较小;滑坡前缘的水平向应力分布会随坡形变化而变化,进而影响滑坡的位移变形和整体稳定性;当前坡形发生塌岸后,前缘的水平方向应力值增大,位移量随之增大,滑坡整体稳定性下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变形情况一致。GeoStudio软件可以较...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滑坡频发,滑坡产生的涌浪经常对库区岸坡造成破坏。通过山区河道型水库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同产状滑坡产生的涌浪对三种不同组成粒径岸坡的最大冲刷深度。通过分析首浪高度与滑坡体宽度、厚度以及滑面倾角的关系;涌浪沿程衰减规律;岸坡最大冲刷深度和岸坡前涌浪高度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得到首浪高度经验计算公式、沿程涌浪衰减公式、岸坡最大冲刷深度的经验计算公式。最终得到受滑坡体产状以及滑坡入水点到岸坡距离影响的岸坡最大冲刷深度经验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岸坡的维护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用湖南省1∶5万地质灾害详查数据及省气象台提供的雨量数据(2013—2017年),运用确定性系数即CF分析法进行了分析,得出高程、坡度、坡向、坡度曲率即坡型、工程地质岩组与岩性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不同的影响因子对降雨型滑坡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程方面,400~800 m区间是滑坡的重要敏感发生区域;在坡度方面,滑坡主要发生在10°~35°之间;在坡向上,朝南向的斜坡最易发生滑坡;在坡型上,凹形坡比凸形坡更容易发生滑坡。除此之外,人类工程活动也对滑坡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较全面地研究了赣东地区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的区域地质环境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反演分析及折线滑动法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等手段,对滑坡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滑坡成因和可能的失稳破坏模式。针对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失稳破坏模式分析得出:小型牵引式残坡积土质滑坡破坏模式经历三个阶段:前期蠕变—坡体蠕动阶段、中期变形—滑动面贯通阶段、后期破坏—滑坡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浅埋煤层采动对古滑坡复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地表变形迹象,对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以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复活成因.结果表明:古滑坡在煤层开采后,坡体前缘发生局部溜滑,后缘形成了拉张裂缝,且在侧翼形成剪切裂缝,但目前尚未形成贯通的滑带;古滑坡变形阶段分为初始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减速变形阶段,目前坡体处于减速变形阶段;古滑坡坡体整体在采空区影响范围内,采空区的顶板塌陷和变形使得坡体前缘受到较大的水平推力并产生水平位移,极大降低了古滑坡坡体的稳定性.可见,尖山营古滑坡目前处于减速蠕变阶段,破坏范围较小;古滑坡复活主要受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煤层开采共同作用影响,但煤层开采是促进古滑坡复活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4.
赵杰 《甘肃科技》2014,30(15):112-115
基于对滑坡的成因分析,认为,古老滑坡和地层岩性是形成滑坡的地质基础,边坡开挖的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持续的强降雨是坡体变形的诱发因素。通过分析坡体变形的历史证明了水环境对坡体稳定的影响,进一步论证了治理工程中疏排坡体的地下水的重要性。阐述了排水隧洞的设计理念,通过分析现场的监测资料对比分析修建截水隧洞前后降水量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客观评价了截水隧洞的工程效果。证明在此滑坡治理中实施排水隧洞措施是合理且有效的,对类似滑坡的防灾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某高位滑坡上部滑动,顺坡形成碎屑流,后堆积于坡角公路,堵塞河道,形成一系列灾害.根据对该滑坡的研究,认为本滑坡具有多期次、分块滑动的特点,同时在滑动过程中由于下伏强风化破碎岩体,被扰动牵扯滑动,造成该滑坡为多级后退牵引式滑坡;剪出后的滑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以碎屑流方式向下堆积于坡角河流右岸及河道内.该滑坡的失稳模式以及形成的威胁以灾害链的形式出现,对治理方案提出新的思考模式,对高位滑坡的治理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石滑坡是三峡水库岸坡消落带典型的崩坡积层滑坡,基于现场调查和工程勘察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运行期间青石滑坡的变形与破坏特征;将滑动面位于175m水位以上的部分假定为弹性介质,位于145~175m之间的部分假定为应变软化介质,提出了两种介质材料的本构模型;通过对滑坡滑动面弹性应变能、滑坡重力势能和地下水渗透势能的计算,采用突变理论建立了滑坡破坏模式判别指标,据此可将滑坡破坏模式分为缓动型和剧动型两类。计算结果表明,青石滑坡在水库运行期间的破坏模式属于缓动型,与实情相符。研究成果对于探索三峡水库岸坡滑坡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其减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三峡库区涉水滑坡的动态变形机理,以白家包滑坡为研究对象,依据地质勘查,降雨及库水位资料,运用专业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滑坡的成因及变形机制.结果表明:滑坡变形呈阶跃式增长,4~9月份为主要变形期;各监测点自2006年起每隔3年累积位移有较大提升的"规律",分析认为是滑坡体应力场调整显示变形增大;库水位快速下降与滑坡地表位移增加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库水位波动与滑坡稳定性呈正相关变化.坡体的变形原因经分析为坡体外荷载卸荷及坡内指向坡外的动水压力;滑坡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若库水位快速下降与汛期强降雨共同作用,滑坡变形将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8.
滑坡区下煤层控制开采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采引起滑坡灾害的控制是矿山安全开采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根据地下开采与滑坡体的协同作用关系,分析了达竹矿务局柏林煤矿042采区南翼滑坡体结构、类型及特点,在坡脚采用涵洞导流充填河沟自由面,在坡体中下部设深坑基混凝土抗滑墩,在坡体上部采用排水沟疏水等综合控制措施,同时应用顺坡间歇区段控制开采技术开采滑坡体下煤层。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采动引起坡体表土层滑移,防止滑坡灾害的发生,保护了坡体下部工业广场的建筑设施,实现了滑坡区高层建筑物下煤层的安全开采,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应用控制开采技术结合滑坡区综合治理措施是滑坡区下安全开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鸟雀坪古滑坡位于皖南山区歙县岔口镇,近年来,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及受极端强降雨天气影响,古滑坡堆积体出现局部复活的迹象。文章从地形地貌特征、坡体物质组成、构造形态和坡体前缘河谷岸坡的演化趋势等4个方面对鸟雀坪古滑坡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离散元法对鸟雀坪古滑坡形成过程进行了反演模拟。结果表明,鸟雀坪古滑坡从坡体形成到破坏共经历斜坡表面卸荷回弹、塑性弯曲段形成、潜在滑移面形成和滑坡破坏失稳4个阶段,滑坡形成机制为滑移-弯曲式。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的区域分布、微地形地貌分布、形成时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发现滑坡体上洞穴发育密度和发育程度明显增大;进一步分析滑坡对黄土洞穴的影响,认为滑坡体上节理裂隙的强烈发育为洞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搬运空间、堆积空间以及渗流通道.滑坡改变了地面的坡形、坡度以及水力条件,使得滑坡的后缘、侧壁以及前缘等地段容易形成黄土洞穴.黄土洞穴对黄土滑坡的主要影响是可以加速冲沟发育、加剧坡体局部破坏、改变坡体的渗流条件,从而诱发滑坡发生以及古滑坡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