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禁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并反映在各民族语言中。不同民族的禁忌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这是因为世界各民族存在着明显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同样,中西方在禁忌方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均在英汉禁忌语中有所体现。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禁忌语的异同,以及在这些异同基础上二者的互译。  相似文献   

2.
蚌埠市春节禁忌习俗主要有饮食禁忌、语言禁忌、行为禁忌和性别禁忌等四个方面,它通过口头传授及行为示范的方式得以传承,传承的原因主要是恐惧、愚昧和迷信心理的驱使、从众心理的支配和影响、依赖心理的需要和实际益处的体现。在传承过程中,这些禁忌习俗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强制性和约束性正在逐渐减弱,自愿性和选择性则在增强,其带有的迷信色彩也在逐渐减少,这与蚌埠的地理因素、城市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
禁忌是人类共有的神秘的精神防卫现象和信仰习俗。从人类的衣、食、住、行,到种田、狩猎,从口常的婚丧喜庆,到重大的社交礼仪,禁忌无所不在。禁忌的奇异风俗千姿百态,颜色的禁忌是其中一种。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禁忌的颜色,而这种颜色通常都表示不祥之事。日本人忌绿色。欧美许多国家都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蒙古人也忌黑色,他们认为黑色是象征着敌人、丧事和一切反面事物的颜色,蒙古人的服饰,  相似文献   

4.
一、汉、英两种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1.社会习俗的差异交际习俗是某种文化成员在待定的交际活动中共同遵守的准则。其中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等等。例如:——A:Thank you for spending the whole morning with me in the library.——B:It is my responsibility.I'm your co-teacher.外宾出于礼貌和真心而说Thank you.这是理所当然的。但中方的答话It is my responsibility却只是符合汉语语言环境的言语行为,是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有许多孕期习俗,包括“缝尿片”、“催生礼”、“松关”和“吃黄连”;孕期习俗中存在一些特有的禁忌,包括受孕的禁忌、孕妇交往行为禁忌、饮食禁忌及胎教禁忌。从人类学视角进行理论分析可知,徽州地区的孕期习俗深受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寄托着徽州人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功能寓意,凸显了风俗中“红枣”、“鸡蛋”等典型文化符号的象征作用。徽卅I地区的孕期习俗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食肉、饮酒、吸烟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的宗教饮食禁忌,阐明了各民族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导致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原因。提出了对待宗教禁忌应坚持的原则,提醒人们要尊重信仰,尊重民族习俗,搞好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成为一名笔译,不仅要精通德国文化,还要精通本国文化。否则将给翻译带来巨大的困难。在从事翻译工作时,应尽量避免因文化习俗差异产生的禁忌,真正实现跨文化翻译,成为语言文化的使者。翻译过程中要根据原文的具体语境,慎重考虑文化习俗、惯例、禁忌,根据语用功能选择最佳的句式来表达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藏族邦典禁忌为个案,剖析藏族邦典禁忌文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挖掘藏族生活中诸多民俗禁忌的实质和功能。认为,藏族妇女的邦典佩戴禁忌习俗属于一般的生活禁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一些中西语言中称谓,禁忌语的思考得出如下结论:中西方在家庭,社会.亲属,尊称以及自称等称谓语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汇、习俗、行为准则及禁忌等方面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阐释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知识传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具体解决文化差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梳理杜环《经行记》内容及相关材料,为唐代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提供依据。方法文献考证与分析。结果《经行记》记述了公元8世纪中期中亚、西亚乃至北非的地理环境,物产名俗,宗教,法律等重要内容,弥足珍贵地记载了中华文明对中亚、西亚以及对阿拉伯的浸染。结论杜环《经行记》不仅是一部单纯的游记类地理著作,更重要的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是中华文明尤其是以纺织、造纸为主的科技文化西传的最早记录,具有"凿空"价值的珍贵文献,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科技史事件。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美国西进传播问题的研究极少。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对西进传播进行探讨。文章首先较深入地分析总结了跨文化的西进传播的一般特点,如以英语为通用语言、非语言信号在人际传播中占重要地位、一般要经过二级或三级传播、移民到美国的时间愈久效果愈好等。文章还认为,跨文化的西进传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加强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高了美国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并促进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兴起。  相似文献   

13.
万历韶州同知刘承范及其《利玛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承范是明末(万历年间)循吏,1589年任韶州府同知时与利玛窦相遇、相交、相知。著有《利玛传》,记录了一段重要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实,更确切地说是一位具有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且颇有作为的官吏与一位博学多才的具有近代科学知识且能融入当时中国社会的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之间的交往,涉及明末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多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着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全面探讨汉英翻译过程中中国文化背景因素的处理问题极具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传递源语文本意义,保留源语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5.
郭秋香 《菏泽学院学报》2005,27(3):67-70,79
翻译既是语言翻译,也是文化翻译,而且真正起到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作用的是文化翻译。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严重影响着英汉语之间的顺利互译。只有对这些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扫除这些障碍,译出佳品。本文从客观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或价值观、宗教历史等方面,探讨一下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其处理——归化与异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现代人的标准,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尤为必要。本文从语言与文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的关系、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教学层次,文化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等方面阐述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驱动下,英语以其天生具有的特性越来越多地包容海纳了各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性言语。其中,音译词占据了英语新词汇相当大的一部分。据此,作者对当今中国,尤其是网络上一些交叉文化下产生的in语来进行翻译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不仅是表示数量的词语,它也承载者丰富而玄妙的文化内涵,在中西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数字在中西文化中产生了相似或相异的象征和联想意义。为此,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1,3,7,9),归纳其在中西文化中的丰富涵义,并从跨文化的角度,从神话迷信、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地域环境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探讨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根源,以期对中西文化研究、语言学习及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从中菜西译误区看跨文化交流的翻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中菜西译中出现的一些误区探讨了如何对待菜名翻译及其包含的翻译理论,阐明跨文化交流既要放眼世界,又要坚持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文化较量的世纪,我国成为文化大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跨文化交际。阐述了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含义,分析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并探讨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