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管理手段,实验室评估对激励实验室的整体科学活动已显得愈来愈重要。早在50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对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评价,他们从科学技术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两方面来评价公司或部门研究所的工作,进入70年代这种评价活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数以万计的科学家参与了这项工作。在我国对研究群体的业绩评价自80年代开始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评价对象主要集中于一些大的科研院所。有关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活动从80年代末才启动,它的兴起与发展主要得助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和部门开放实验室计划的实…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研究从成名作发表时彭德怀的题词开端,至今已经过了风雨坎坷的六十年。其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943~1965年的评介期,1966~1976年的政治批判期,1977至80年代初期的繁荣期,80年代中期至今的纵深期。本文对六十年来国内外赵树理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期望能给赵树理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钟敬文与刘三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述论钟敬文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对刘三姐传说(文化)进行研究的经历,展示其对刘三姐文化现象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4.
许昆 《山西科技》2006,(6):97-98
岩溶地下水是山西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80年代以来,山西社会经济发展对岩溶地下水资源需求量与日俱增,同时由于降水量的减少以及岩溶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的增加,岩溶泉水流量大幅度减小。采用多种方法对岩溶地下水进行评价。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史学界对隋炀帝的研究呈现出更加全面、深入、理性的特点。这一阶段国内的隋炀帝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性评价、民族与外交问题、宗教与文化政策、官制改革、隋炀帝性格特征及其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曹宇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6):27-28,32
“语意学”在上世纪80年代在西方被引入设计领域。其创始人克里本多夫从广义上定义了设计中语意学的研究内容:设计作品不仅仅要具备物理功能,还要能够提示如何使用,具有象征功能,构成人们生活的象征环境。语意学在室内设计中承担了探求作品“潜台词”的作用,以更加明确的视觉形象和更具有象征意义的形态设计,传达给使用者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室内设计作品更加适应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感受,以提升设计的人性化品质。  相似文献   

7.
芮伟平 《科技信息》2010,(26):I0034-I0034
一、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促进和改善企业竞争力为目的的企业评价活动日益引起美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视。对提高本国企业适应国际市场,参与世界经济角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的企业评价起步较晚,最初开始于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竞争力评价才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何飞 《科技资讯》2008,(29):252-253
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一个新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将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管理的范畴。由于焦化行业的许多产品、副产品和原料都属于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危险品,故对具有发生潜在事故风险的焦化建设项目,其潜在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后果在环境风险评价中均应得到反映。本文就以捣固焦项目的事故污染分析和事故风险评价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佘晓洁  李清华 《科技信息》2009,(33):271-272
后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于80年代达到顶峰,被认为是西方社会最主要的意识宣泄的方式之一。其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着重从后现代主义视角研究典型的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甚深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相似文献   

10.
清代以后,青铜编钟的研究与制作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为第1阶段,关于青铜编钟的研究开始跳出旧式金石学的范畴;20世纪50 年代-80年代中后期为第2阶段,青铜编钟的相关研究逐渐拓展开来,尤其是1978年曾侯乙编钟出土之后,以曾侯乙编钟研究和复制为中心所开展的工作,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青铜编钟的一些模糊认识,将青铜编钟研究的领域大大拓宽,为青铜编钟的制作和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为第3阶段,随着青铜编钟考古实物的不断增加,对青铜编钟的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青铜编钟的制作与应用也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1.
在报告文学评论界,只有少数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告文学反映现实更深入,文化底蕴更丰厚,也更理性,因此,90年代报告文学的成就超越了80年代。然而更多的评论家则认为90年代乃至新世纪之初,中国报告文学走人了低谷,其成就远不及80年代。无论肯定还是否定,90年代报告文学的发展与80年代不一样,这应该是无异议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80年代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缓慢发展阶段、过度膨胀阶段、初次调整恢复阶段、再次调整恢复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其发展过程呈现出起伏变化大、发展速度不均衡、80年代中期开始高速发展以及到80年代末基本接近或达到贵州整体教育水平等特点。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发展缺乏稳定性以及对贵州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措施的研究落后于贵州少数民族教育实践的发展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应该继续坚持少数民族教育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保持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和措施必要的延续性,加强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措施的研究,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措施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体育地理学经历了起步、稳定、快速发展3个阶段,其学科框架已具雏形,呈现出研究更加深入、内容更加新颖、成果数量急剧增加之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其他成熟学科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应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与研究;加强与地理学科及国内外相关交流;注重实现理论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释光测年的研究简史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释光现象的研究,及其在地质和考古年代测定中的应用,将释光测年的研究历史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释光测年研究的萌芽阶段;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热释光测年的研究及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光释光测年的研究及发展阶段。最后,对释光测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总结,认为对释光现象产生机制的许多细节还有待深入研究,对于非线性释光生长曲线的校正及提高测年的精度,仍是测量等效剂量(De)时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云南回族研究的状况作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并从历史源流和民族的形成、地区性研究以及综合性研究等10个专题方面,重点评述了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屠贵娟  吴兴东 《科技信息》2010,(35):I0274-I0275,I0326
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频繁涉及且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语素习得顺序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母语及二语语素习得顺序实证研究;20世纪80年代,有关影响二语语素习得顺序的因素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对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方法及结果应用范围的评价。国内对于语素习得顺序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本文主要回顾、评述国内外英语语法语素习得顺序的相关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1952年至2014年以来我国在制图标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根据已有文献以及我国制图标准研究进展与发展背景,把我国制图标准研究分3个阶段:20世纪50至80年代为启蒙期,20世纪80至90年代为平稳期,20世纪90年代年至今则是快速增长期。通过从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应用检测与评价、综述及其他等5个方面对制图标准进行归纳总结,突出介绍了研究中的标志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分析得出:目前没有涉及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专题制图的研究,相关标准几乎处于空白。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指出下阶段研究工作应加大对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专题制图标准与评价指标的研究,提出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专题地图标准。  相似文献   

18.
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方法论学科,它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分析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各种要素,获得有关地理研究的科学结论.从80年代来,我国计量地理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者从不同区域、不同视角展开讨论.本文在国内关于计量地理学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评价及存在问题等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在欧美各国早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对创造性思维,创造学的研究,普及却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们应该紧跟世界潮流,正确把握创造性本质及其特征和其科学内容体系,并将其及时纳入成人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LOB语料库和BNC语料库的一部分为基础,对英国标准书面语在20 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的词汇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发现英语新词的特点及规律,以期对英语词汇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80年代中期和90 年代中期科学技术类词汇在整个新词中占优势。通过对构词法的进一步研究发现:80年代中期和90 年代中期的新词更倾向于使用复合法及首字母拼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