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扫描电镜下几种蓼属(Polygonum)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对蓼属8种植物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气孔外拱、保卫细胞极区、表皮细胞外壁角质层表面和外角质层的蜡质分泌物等性状状态在8种植物的分布呈现出明显差异,可为蓼属植物分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对蓼属酸模叶蓼、水蓼、绵毛酸模叶蓼、尼泊尔蓼、圆基长鬃蓼、小箭叶蓼等植物的茎叶进行了组织学的比较研究。并对上述植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6种植物在内皮层、腺鳞、非腺毛、色素块等的有无多少方面存在差异,为生药鉴别提供参考;6种植物均含有黄酮类及蒽醌类物质。  相似文献   

3.
海拔高度的变化对植物叶片内部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生长在不同海拔地区的珠芽蓼、扁蓄、车前、鹅绒委陵菜、蒲公英和藜等六种植物叶片内部结构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由低到高的增加,植物叶片内部结构亦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1)有些植物的叶片随着海高度的增加逐渐加厚,栅栏组织层数的增多;(2)有些植物的叶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叶肉细胞间隙加大,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3)有的植物在叶表皮上的角质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厚,柔毛增多,表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珠芽蓼营养及繁殖器官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对珠芽蓼营养及繁殖器形态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发现珠芽蓼的营养器官具有一般双子叶植物的特征。花序有在种类型:一种全部生有珠芽:第二种是顶端生有花;中下端生有珠芽;第三种全生珠芽但在中上部的珠芽之间散生有少数的花。珠芽蓼的花有花梗长短有别、胚囊发育程度不同的的两种类型。两种花的结构相同,花被5深裂,心皮和柱头3或4,心皮基部合生为一室子房,内有基底式着生的胚珠,属典型的蓼型。这些特征可以  相似文献   

5.
安徽蓼属植物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安徽蓼属35种3变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进行了观察。该属气孔器类型比较多样,以平列型为主,不等细胞型、短平列型、非典型不等细胞型也有,无规则型极少。气孔外拱盖在本属多为单层,极少双层;保卫细胞极区“T”型角质加厚少数明显,多数不具有或不明显,或减退成棒状。各类性状以及不同性状状态的组合,显示出多样性,对属的演化地位,属下组的划分及其演化关系的研究均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首次对蓼属植物红蓼进行了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为2n=22,核型公式为K(2n)=22=22m,核型为“1A”型。  相似文献   

7.
化石角质层是地质史上真正生活过的植物活体上的原物,其表皮细胞和气孔的特征以及气孔的分布与排列可作为杉科植物属种分类的依据.本文简要讨论了角质层在杉科化石植物研究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福建珍珠茅属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产于福建的7种珍珠茅属植物 的叶表皮特征,描述了叶片表皮角质层纹饰、气孔器表面蜡质纹饰、表皮毛等有关叶表皮特征,统计并测量了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结果表明:珍珠茅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属于典型的单子叶植物叶的特征,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表面角质层纹饰、气孔器表面蜡质纹饰、 硅酸体等特征在属内各种间十分相近,而气孔密度、 气孔指数、气 孔大小、气孔器分布和表皮毛等特征种间差异较大,可作为种间区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气生部分的表皮细胞,外壁上常有不同程度加厚的角质膜存在。角质膜连同受角质侵染的表皮细胞外壁,古植物学家统称为角质层。角质层不仅在植物的自然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它的不同类型和发育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某些内在联系,为探讨植物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表皮特征,如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器构造和表皮毛基的不同形态来鉴定植物化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河南植物志》中未记录的河南产蓼属植物2种1变种,其中长箭叶蓼(Polygonum hastato-sagittatum Mak.)为河南分布新记录,订正了一些分类群的学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帕米尔高原蓼科植物进行形态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帕米尔高原蓼科植物计有6属,20种1变种,分别占新疆蓼科属、种总数的75.0%和21.1%.其中新发现新疆新记录种1种,新疆帕米尔新记录种9种.该地区蓼科植物中有新疆帕米尔特有种1种,中国特有种1种,中国帕米尔仅分布种1种,中国新疆仅分布种5种,特有种与仅分布种共占40.0%.  相似文献   

12.
河北蓼属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河北境内的蓼属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分类研究,发现河北暨北京地区共有蓼属植物29种、2变种。文中作者就本属植物器官的形态分化及其分类价值进行了讨论,并以45个性状为依据,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类群总体相似性程度进行了分析,同时就蓼属属下等级的划分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3.
黄存忠  苟玉婷  李波 《江西科学》2022,(2):270-271+322
报道了湖南省蓼科植物分布新记录,即武功山蓼Persicaria wugongshanensis Bo Li,并提供了形态照片。该种原被认为是江西省特有种,此前仅在芦溪县武功山区域有采集记录。武功山蓼是蓼属中第2个已知具有独特香味的物种,因此具有开发为野菜或食品添加剂的潜在价值。凭证标本存放于江西农业大学标本馆(JXAU)。  相似文献   

14.
中国蓼科孢粉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蓼科14 属166 种植物28 个花粉类型在中国的地理分布,认为中国西南部是蓼科植物的多度中心和多样化中心,也是中国蓼科植物的起源地,而湖北及邻近省份则是中国蓼科植物的次生分布中心.根据化石花粉资料表明,蓼科的起源时间可能是白垩纪末期或第三世纪初期.此外,根据叉分蓼型、冰岛蓼型、春蓼型、头状蓼型、多穗蓼型、卷茎蓼型、拳蓼型、木蓼型的地理分布,看出了蓼科植物的六条迁移路线.根据一个特定科的花粉类型的地理分布,来研究其分布中心和起源地, 此文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5.
常朝晖 《甘肃科技》2007,23(4):222-223,213
甘肃生态环境复杂,植物种类多样,蓼科饲用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5属27种。为此对甘肃蓼科饲用植物的地理分布、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饲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苔草属8种植物叶片和果实表皮分别进行了解剖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了硅细胞在苦草属植物的叶表皮和果实表皮广泛存在,根据硅细胞的形态构造特点,讨论了其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城蓼科植物资源及其药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初步鉴定水城地区蓼科植物共有6属28种2变种,其中平卧蓼(Polygonum strindbergii Schust.)、小酸模(Rumex acetosella L)为贵州分布新记录,窄叶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 Linn.var.paradoxum(Levl) A.J.Li.star.nou.]、平卧蓼(Polygonum strindbergii Schust.)、钟花蓼(Polygonum campanulatum Hook.f.var.campanulatum)、细柄野荞麦[Fagopyrum gracilipes(Hemsl.)Damm.ex Diels]、小酸模(Rumex acetosella L.)、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为水城分布新记录,多数种属具药用价值。本文初步统计了水城蓼科植物物种类别,并简要介绍了每一种(变种)的鉴别性特征、分布及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文献,野外调查,采集标本鉴定,基本摸清了分布于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蓼科植物和茄科植物的资源状况。调查表明: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分布和人工栽培的药用蓼科植物有4属6种,占连古城保护区蓼科植物5属的80.00%,34种的17.65%。被《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收载的有4种,占保护区蓼科药用植物种数的67.67%。药用茄科植物4属5种,占连古城保护区茄科植物6属的67.67%,15种的33.33%。被《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收载的有4种,占保护区茄科药用植物种数的80%。对保护区6种药用蓼科植物和5种茄科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药用部位、药用成分、药用价植等方面作了简介,提出了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八种马先蒿属叶的解剖学研究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马先蒿属八种植物的叶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叶表皮均由单层细胞组成,具有较厚的角质层;细胞壁加厚程度高;下表皮上分布许多 腺性乳头细胞及非腺性表皮毛;叶为异面叶,栅栏组织多为一层,栅栏组织胞间隙发达,在下表皮内有较大的储气室;叶中脉维管组织排列为马蹄形,半扇形,木质部特别发达,其中具较大裂隙腔。八种植物既具有高山植物特征又具有湿生物特点。从叶结构看,这八咱植物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对河北小五台山不同海拔高度上生长的3种胡枝子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同一种胡枝子属植物随海拔高度上升,叶片解剖结构呈规律性变化,并趋向于旱生植物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叶片变薄、表皮细胞外壁角质层加厚、表皮细胞形状趋于不规则、栅栏组织厚度相对增加、叶肉细胞排列由紧密变疏松.这种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呈现的规律性变化,表明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长期生存会对环境产生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