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白族与铜鼓     
铜鼓是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之一。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冶金史、经济史、文化史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做好铜鼓的研究工作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过去在讨论铜鼓的族属时,对于白族是否是古代铜鼓的铸造者和使用者提及甚少,甚至有的学者专家认为白族地区发现的铜鼓是从别的少数民族地区流传进去的,也就是说白族不是我国古代铸造铜鼓的民族。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是十分勉强的,有必要重新  相似文献   

2.
藏族和纳西族在历史上有悠久而密切的关系,纳西族《创世纪》中说藏族、纳西族、白族是三兄弟,藏族是老大,纳西族是老二,白族是老三。藏、纳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长期的密切交往,也有因封建中央王朝的介入或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战事纠葛。两个民族在喜马拉雅边缘地区谱写了灿烂的历史篇章,写下了中国民族关系史上意义非凡的一页。如今藏学和纳西学成为举世关注的显学,由于历史上文化的相互渗透影响,苯教和东巴教的研究成为相互缺一不可的交叉学科,唐巴地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的发展、茶马古道上的经济贸易史也…  相似文献   

3.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是以全国56个民族的文物为主要收藏、展示和研究对象的民族学专业博物馆。馆内设综合管理办公室、藏品部、陈列部、研究室和学生志愿者中心等机构。馆藏有各民族的锦旗、革命文物、土特产品、生产工具、服装、皮毛、古器物、历史文献、珠宝器、武器、乐器、宗教用品等14类文物共2万余件。其中服装、首饰、宗教器物、台湾少数民族文物等数量大、精品多,有些还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族人民赠送给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的礼品,具有极高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三年六月,由云南省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白族语言文字问题科讨论会在昆明市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白族文字方案(草案)》。为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制定文字,是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的一个课题。有了《白族文字方案》,白族就能够自由地书写本民族的语言了。  相似文献   

5.
论“白文”     
民族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白族有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可以肯定地回答:有!白族既有语言,也有文字。然而,在对外交往中,有的持有怀疑,有的干脆说“没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本文就这个问题,从一般的文字常识、白文的历史记载、白文的文物古籍、白文的文字样式、白文的应用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物是反映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迹和遗物,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近现代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是研究民族历史,特别是研究少数民族历史的实物资料。民族文物门类众多,数量巨大,内涵丰富,特点突出,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各地在保护民族文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虽然如此,保护民族文物依然任重道远,抢救民族文物实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滇池区域出土的青铜器文物,其年代约当战国至西汉时期,数量达五千余件,皆为墓葬出土。这些青铜器连同出土它们的墓葬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展示了当时滇池区域人民的社会面貌,劳动生息状况和民族特征。晋宁石寨山六号墓出土的汉文印章,其上有“滇王之印。字样。因此,学术界一般把与滇王墓文物有共同特征的古文物命名为滇池区域的青铜文化,简称为“滇文化”。  相似文献   

8.
同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一样,白族也有将重大事件刻碑记之的习惯,因而历史上留下了大量内容丰富的碑刻,其中包括白族的民商事、环保及刑事等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白族习惯法之一斑。  相似文献   

9.
利用计算机识别少数民族语音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白族是祖国西南边陲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实现使用白族语进行人与计算机的语音交互,提出了一种基于HTK的白族语音词识别方法。该方法针对白族语的发音特点,以音素为基本识别单元,利用HTK工具提取39维MFCC语音特征参数,构建HMM模型,采用Viterbi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和匹配来实现白族语音的识别。实验表明,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3-3%。该方法识别准确率高,为研究少数民族语音识别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一妻多夫制婚姻是一种古老婚姻家庭制度的遗存,即一个女子同时可与数个男子有合法婚姻关系,一妻多夫制婚姻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本家兄弟共妻。从古至今,一妻多夫制婚姻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对它有过较多的深刻论述。在我国西部地处偏远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现今还存在一妻多夫的婚姻习俗。我国个别藏族地区的一妻多夫制婚姻形态是在特定的民族生境下形成的,除了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外,与经济因素、历史制度、古代文化等也都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
黔西南是贵州省落后的民族自治州之一,主要有布依族、苗族、回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约占全州人口的40%,全州除兴义市外的7个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典型的少边穷地区.黔西南民族师专有教职工200余人,师专生87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7%.1996年4月至6月,我们通过座谈会、学生无记名问卷和个别交谈等方式对该校学生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其结果对于少边穷地区的师专来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
大理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白族主要聚居区,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从远古到近现代,白、汉、彝、回等民族人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洱海地区成了云南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地之一,尤其是滇西的交通要地。大理地区新闻报业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丰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大理白族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其中白族服饰文化最能体现白族的文化底蕴.文章从大理白族妇女服饰入手,分析了大理白族妇女服饰具有对个体美的形象的塑造、对社会关系的整合、对民族文化的建构等美育功能.并从深层次上挖掘出大理白族妇女服饰的审美意蕴,从而弘扬了大理白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古代白族的宗教信仰十分严重,巫教、道教、佛教都加以信奉,本主则熔巫、道、释于一炉而崇拜之。然而,白族也并非天生的有神论者,和兄弟民族的先民一样,他们的先民也经历了没有宗教观念的漫长岁月,即便在后来宗教弥漫于整个民族的时期,在白族的部分群众中,在一些文人学士中,也有无神论思想在闪光。本文试图借助白族民间文学资料和地方历史文献,对古代白族的无神论思想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5.
提起云南,人们常常用“神奇丰富,五彩缤纷”来形容。除了山川地貌的特殊位置所形成的奇特景观外,还由于生活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因为历史、地理、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的差别,所产生的多姿多彩、奇异独特的婚俗。正如世界旅游组织的一位官员所说的:“在一个省份就有这么多民族和睦相处,又有许多完全不同的风情婚俗,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云南各民族的家庭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小家庭,但婚制各有不同,多数民族实行血缘外婚制,有的禁忌很严。例如哈尼族严禁姑表姨表通婚,彝族姨表不婚,苗族、藏族同宗不婚,白族、纳西族同宗同姓…  相似文献   

16.
景谷是我国傣族傣哪支系的一个聚居区,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在南诏大理国时期这一区域曾经兴盛一时,成为云南通往中南半岛的南部重镇,其民族和历史也呈现出丰富多姿的面貌。通过对汉文史料和当地傣文古籍的对比,辅以相关的田野调查,对景谷傣族的源流和傣族土司世系进行分析,并理清景谷傣族源流和土司世系,对于丰富少数民族历史研究和进一步探索历史上云南与中南半岛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五十多个兄弟民族。他们大多聚居在我国边疆地区。解放前,兄弟民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样,深受三大敌人的残酷压迫,反抗斗争连绵不  相似文献   

18.
“白(僰)文”与“白语”一样是白族的民族文化特征之一。 白文已有一个较长的历史。然而,由于“白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名词出现,只不过是公元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以后的事情。所以,我国学术界对白族的研究还不算深入和全面,尤其是对“白(僰)文”的研究还有许多空白。首先是学术界对现有的资料未能作系统科学的界定和研究,次之是在白族社会  相似文献   

19.
白族档案是白族世代相承、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特定文化空间的永久保存载体。基于民族文化的白族档案研究,是以档案内容、形态、分布为三个基点,综合考虑民族档案的立体式存在状态,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白族档案研究,在全面、深入地对云南大理凤羽白族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揭示白族档案在这一地区发展演变规律,进而提出解决民族档案资源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这一关系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20.
朝鲜族来源于朝鲜半岛,是较晚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少数民族之一。从东北边疆开发历史来看,朝鲜族与从内地来的汉族及当地的满族,构成了东北地区的三个主要民族,其中朝汉民族关系是民族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从朝鲜族迁移初期开始,各民族总体上不存在对抗型民族关系,而是处于相对封闭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民族关系趋于开放型阶段。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朝鲜族与兄弟民族的关系已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朝鲜族与汉族及其他各民族的关系越来越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将不断巩固和发展,这是朝鲜族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