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当代历史哲学正在经历着从"语言"到"经验"的转向.历史固然是具有文学和美学的性质的文本,但文本之下埋藏的是其经验根基.而神话思维所依托的,正是基于经验的感知逻辑.经验转向化解了"真实性"与"话语"之争,使得历史不仅在"史实"和"表述"的意义上可能是我们的神话,在"经验"的意义上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谢榛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位有独立思想且有重要影响的诗人、诗论家.他认为"浑"作为盛唐诗歌的主要特征,是一个具有内涵丰富、多层次的理论范畴.他重视浑然,认为浑然是一种诗歌由"精"而入"工"至"工而浑"的"造物"之境,是和自然之美相似,但又充满了诗人主体的能动意识的自然之境.在理论的建构上,他将"气"和"浑"联系起来,以"气"论诗和以"浑"论诗,堪为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3.
过去"史学界"在探讨"中和"概念时,一般认为"中"就是中,"和"就是和,而且对于"中"与"和"的探讨也一直都是分开论述的.其实,"中和"本来就是共生的,可以作为一个完整概念而存在."中和"也不是一个新产生的概念.如何看待它们这种共生体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中庸"与"和谐"究竟能不能合成一个概念加以表述呢?答案是可以肯定的.理由如下:一是外在的历史传统;二是内在的逻辑体与用关系;三是把握其概念的原则与方法为和本子中、求中于和.  相似文献   

4.
张芹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5):164-165
网络化的迅速发展给高校"两课"教学提出严峻挑战.创新是"两课"教学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观念创新是"两课"教学创新的前提和根本;教师队伍素质创新是"两课"教学创新的关键和基础,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是"两课"教学创新的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5.
连词"以免"最初是"连词‘以' 动词‘免'"的非句法结构. "以免"最初连用在先秦,词汇化的过渡阶段在宋代,发展和成熟在明代和清代. "以免"的词汇化是句法、语义、语用和韵律等方面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理解"是交替传译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丹尼尔·吉尔认为口译员的理解是由"语言知识"和"言外知识"所共同决定的.研究表明,交传译员的语言知识和言外知识的确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互相促进,但也有可能是互相干扰.只有在言外知识进入口译员"活化的长期记忆"时,才能更好地促进译员的"理解".这一结论对于交替传译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杭州师范学院最近提出了"文理渗透、艺体兼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这一培养特色中的"文"理"是指"大文"大理"学科知识,而"艺"体"则指艺术修养和身心素质."文理渗透、艺体兼备"反映的是智能结构状况,"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和谐结合"反映的则是精神品质内核.坚持这样的人才培养特色,于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真"是新闻美的内容,"善"是新闻美的原则和内涵,"美"则是新闻美的外在表现.试图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新闻美"的构成要素加以剖析,探讨如何强化新闻作品的"美"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郭店楚墓竹简>中271例"其"字进行研究,发现"其"的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其"作为实词主要是代词和副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和定语,而且还可以充当宾语;指示代词主要作定语.作副词主要是语气副词,包括肯定语气、揣测语气、反问语气等.作为虚词主要是助词,出现频率较低.另外"其"字可以和其它成分组成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如尼采点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西方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和"女娲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是一种阳刚进取的"非理性"精神,而女娲精神是一种阴柔包容的"理性"精神.这两种基本精神呈现为互补关系,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哲学的二元一体格局.经过轴心时期的理性转换,尤其是经过周易哲学的话语转换,它们成为了中华民族哲学精神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11.
"英雄"曾经是文学文本的主题,英美文学也不例外.但是现当代英美文学中的传统"英雄"已经消失.本文探讨了"英雄"出现和消失的原因,分析了西方现代人的精神位移和对存在的重新定义,指出传统价值体系的崩陷和对存在的迷惘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实践存在论"是近年出现在美学、文艺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本体论倾向的理论.它是将马克思的"实践观"与存在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两者组合而成,其理论指向在于超越和破除主客二元论思维.考察马克思的"实践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考察自古希腊以来传统形而上学二元论思维和近代认识论哲学转向之后的主客体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我们发现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最终走向的是"存在"的形而上学和"此在"的绝对主体性,它对二元论思维和主客二元对立的克服是极其有限的.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建立其上的"艺术生产"论,通过"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掌握方式",不仅克服了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和形而上学二元论思维,而且也超越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美学.  相似文献   

13.
GECISM(GEneral Computer Immune System Model)是基于规则匹配检测的计算机免疫系统,免疫识别规则对"自我"和"非我"特征的表征能力直接影响到GECISM的性能,所以挖掘高效免疫识别规则是GECISM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改进后的Apriori算法以系统调用序列为数据源,从"自我"集和"非我"集中计算出频繁谓词,进而产生免疫识别规则.这些规则反映了"自我"和"非我"的内在特征,是GECISM进行"非我"检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学习日语时,掌握日语助词的用法是学习的难点,也可以说是教学的难点、重点.尤其是助词"は"与"が"的用法的教学是助词教学的一大难点之一.本文根据本人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举例来探讨"は"与"が"的教学要领.  相似文献   

15.
图书生产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双重属性,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性,出版业在计划管理年代.出版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并不突出,图书生产的"双效"性常常是一致的.在市场经济时期,图书生产的"双效"性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因此,处理好"双效"性,直接关系着图书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替天行道"在<水浒传>中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体现.<水浒传>作者对"天"的理解应宗于墨家的"天罚"和"非命"思想,而"道"则是对理想世界的重新建构,这是墨侠思想在民间的流落和渗透.<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思想,不自觉地体现了巴赫金所说的"狂欢"世界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7.
对一些形式、特性相近的修辞格作了比较.借喻和借代(1)借喻侧重于"喻体"同"本体"间的相似性,借代则侧重于"借体"同"本体"间的相关性;(2)借喻中的"喻体"同"本体"是两类事物或情境,借代中"借体"与"本体"是一样东西相关的两个方面;(3)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则代而不喻;等等.对比和对偶对比的基本特征是"对立",强调的是"比较";对偶的基本特征是"对称",强调的是工整对仗.  相似文献   

18.
"下半身"诗歌是在大众文化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是1990年以来诗歌"民间写作"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它以张扬凌厉的性话语书写最为引人注目,而以客观、冷漠的世俗化描写显示了较高的成就.但其理论宣言与创作实践之间是错位、矛盾和失衡的,这最终导致了它作为一个"流派"的解体和消亡.  相似文献   

19.
庄子寓言与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论事.但<庄子>中的寓言与<孟子>、<韩非子>等其它诸子著作及<战国策>、<国语>等历史著作中的寓言不同.寓言在庄子及其后学手里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智慧的诗性形式,是体"道"的艺术手段;寓言的艺术功能是"体"、"悟"而不是"比"和"喻".在<庄子>中,"道"和寓言的关系是"非物"与"物无际"的关系,它体现的是"道"的精神和物心交融的审美情趣.<庄子>中提出一整套关于寓言理论即所谓的"卮言"、"重言"、"寓言"."三言"的共同属性就是"顺物自然",是"道法自然"在艺术中的反映,自然的原则使道与寓言联结起来融为一体,<庄子>是诗化哲学,<庄子>寓言是"诗性智慧"的"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界研究"马克思学"著作时,一定要有阶级立场和政治觉悟.因为西方资产阶级的"马克思学"是有意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目的是为资产阶级政治需要服务的.我们只有本着扬弃的态度,才能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防止掉进"马克思学"的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