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重点论述了运动负荷阈的基本理论,探讨了运动负荷阈理论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运用的方法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郑延峰 《科技资讯》2006,(17):193-193
运动负荷价值阈是体育方法学的一条原理,我们试图把这一理论移植到大学体育教学领域,作为体育教育的理论依据,为大学体育教学合理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提供客观科学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心率《脉搏》测定和计算方法的改革(即改“面积法”为“口诀法”)桦检查与评定体育课运动负荷较为客观的生理测定法能普及到平时的“家常课”中去,从对大面积促进教学效果,自我检查、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现实意义和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质轻负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传统的研究,运行的价值在于超量负荷和超量恢复以此来促进身心的发展。这一理论一直作为促进身体发育和健康的重要依据。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劳动强度降低,许多心理高度紧张,体能下降的现代文明综合症呈现出来,因而,人们希望通过那些高雅轻松,经济时效的体育运动方式来调解身心,克服文明综合症。而不再注媾和大运动负荷的运动方式。因此,对运动方式及运动负荷的研究,多方位的探讨运动方式及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5.
<正> 引言 体育教学要想达到切实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必须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使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运动负荷能达到身体处于最大摄氧量和最大输出量的程度,从而获得对身体的最好影响。 所谓运动负荷“有效价值阈”,是指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心脏每分钟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跳动,而获得最有效的锻炼效果。人们把这一定数量范围的心率,称为运动负荷的“有效价值阈”。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调查分析了重庆童家桥中学教学过程中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结果表明,与国内外一般要求相比较,两个班均存在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偏低的情况.研究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其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并尽量采取单一课的上课类型.  相似文献   

7.
评定一节体育课成功与否,运动负荷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的安排,而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体育课的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呢?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课学生心率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有效地监控课内的运动负荷,达到体育技能学习和身体锻炼的要求,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篮球、足球专项选修课学生心率测试调查,研究如何合理掌握专项选修课学生的运动负荷,把专项选修课和普通体育课学生运动负荷量严格区分开,从而达到专项选修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水平竞技训练运动负荷调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运动负荷及运动负荷相关问题的认识,从变异性、非均衡性、生物性等几个方面对高级竞技训练运动负荷控制的特征进行探讨,以期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生理角度谈间歇训练法对中长跑训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顺应中长跑项目间歇训练方法的发展规律,主要从生理角度分析了不同运动项目采用间歇训练法的间歇时间和运动负荷.从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因项施训原则出发,对间歇训练法进行分类梳理,并就其在中长跑项目训练中的运用进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D.D.C法的基础上,对门限自回归模型中门限值、滞后步长、各门限区间模型阶数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寻优,计算工作量锐减,却可得到精度较高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流量的Ad Hoc网络负载均衡路由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的负载均衡路由协议T-LBRP(traffic-basedload balancing routing protocol).该协议根据MAC层接口队列长度计算流量负载,将网络的平均负载定义为阈值,并引入动态阈值概念.在路由发现阶段节点将自身的负载与动态阈值比较,根据结果有选择地转发RREQ分组,以阻止在重负载节点上建立路由;同时在目的节点采用延时应答的方法选择最佳的轻负载路径回复应答分组.仿真结果表明:与AODV协议相比,T-LBRP协议使端到端时延和归一化开销分别降低约25%和45%,与此同时,分组投递率上升约7%.  相似文献   

13.
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舰用齿轮箱强度极限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设备冲击极限载荷作为舰艇抗水下爆炸冲击设计与评估的重要基础,为了获取舰用设备冲击极限载荷特性,建立了某舰用齿轮箱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容许应力法分析了该设备的冲击极限载荷特性.结果表明,容许应力法是一种直接、有效获取舰用设备冲击极限载荷的计算方法,舰用齿轮箱的冲击极限载荷与输入载荷的加速度峰值和脉宽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多目标情况下,存在虚假定位的问题,对基于空基双平台的多目标假点剔除算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基于最小角度门限判决的多目标无源定位算法。首先用“最小距离法”交叉定位算法求出目标位置的估计值,并算出该估计值相对于观测平台的俯仰角;其次算出该角度与目标的实测俯仰角的差值;最后用所得差值和确定的门限进行比较,将大于门限的目标判为虚假点排除。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大大提高关联正确率,而且计算量小,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高锰钢在不同冲击载荷下的加工硬化规律和其磨料磨损特性作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找出了加工硬化值与耐磨性间的对应关系,指出高锰钢以其加工硬化值大于HRC54的工况为其适宜工况。  相似文献   

16.
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承载力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桩身整体倾斜且无初始弯曲应力的倾斜桩,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竖向荷载作用下不同倾斜程度的桩进行了研究,发现模型桩在倾斜度不大于4%时,在相同的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桩顶沉降比竖直桩小且倾斜桩的竖向承载力不比竖直桩低,但当倾斜度达到8%时,相同荷载下桩顶沉降大于竖直桩沉降且因桩身发生弯曲破坏导致加载终止.基于工程实例对桩身整体倾斜的单桩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出了与模型试验类似的结论.对特定土质条件和桩条件,存在着基于桩身倾斜度对桩顶沉降影响的沉降影响门槛值和基于桩身倾斜度对桩体破坏模式影响的破坏模式门槛值.当桩身倾斜度在沉降影响门槛值以内或以外时,在相同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桩顶沉降分别小于竖直桩沉降或大于竖直桩沉降.当桩身倾斜度在破坏模式门槛值以内时,倾斜桩的竖向承载力主要由桩身侧阻和端阻决定,桩身弯矩不起控制作用;当倾斜度大于该门槛值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桩的竖向承载力主要由桩体抗弯强度决定,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桩最终将发生弯曲破坏.土质条件、桩身刚度和强度、桩顶约束条件等均会影响门槛值大小.  相似文献   

17.
既有铁路开行大轴重列车路基的动力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既有铁路开行大轴重列车路基的变形和强度稳定性,选取既有线典型路基土,借助动三轴仪,试验研究了重载下路基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和临界动应力,建立了路基土累积应变的预估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动力有限元分析得到了重载下路基的动应力,并基于分层总和法的思想计算了路基的动力附加变形.研究表明,当路基压实系数低、饱和度高时,路基动力附加变形随列车轴重增加迅速增大,且轴重超过27 t,增大速率明显加快,但当路基压实系数大于一定条件,轴重增加对路基附加变形的影响较小;重载下路基动力附加变形的影响深度主要在2.5 m内,且显著影响深度约为1.0 m;重载下路基未发生动强度破坏情况下也会产生不能接受的永久变形.可通过提高路基压实系数(或强度)显著减少重载下路基的附加变形量和变形达到稳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针对EAMCT-G算法中个别簇头因成员过多使其能量过早耗尽的问题,基于负载均衡的思想,通过引入能量和距离的综合权值,对簇成员加入簇的选择策略加以改进,改善了个别簇头负载压力过大的情况.又通过引入双优化阈值,避免优化后新的负载不均衡情况出现,保证各簇头负载比较均衡,能量在各个簇间均匀分布,从而延长了整个网络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钢纤维混凝土抗冲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HPB装置对不同钢纤维体积率(Vf)的钢纤维混凝土(SFRC)进行多应变率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测出其应变率敏感阀值,试验表明,当应变率在阀值内升高时,SFRC峰值应力增长缓慢,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应变率超过阀值后升高时,材料动态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增长较快,而且,Vf越大,动态强度提高幅度越大.在冲击条件下,钢纤维对SFRC最显著的贡献是增韧,当应变率较高时,基体试件破碎成渣,而同应变率时的SFRC试件还能够基本上保存中间的主体,呈现出"微裂而不散,裂而不断"的破坏形态.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阈值图像分割的人脸识别方法.在灰度级别下,基于图像分割中的Fisher准则,利用Fisher函数的类间均值最大、总类内方差最小的原则,自动获取待检测图像所对应的最佳分类阈值,并根据所得的动态阈值进行肤色分割,然后再根据阈值解码器,实现肤色似然图的二值化,得到肤色分割后的二值化图像,从而检测到包含有人脸的肤色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改善肤色分割性能,能够在负载复杂背景下实现肤色区域的精确分割,提高人脸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