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新芳 《创新科技》2002,(7):22-23,18
跨国公司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企业跨国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大批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竞向进军中国,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参与中国的市场竞争,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启迪我们如何培育和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从而使我国的企业走出闺门,去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发展跨国公司和对外投资,是外向型经济的最高形式,也是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战略。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当发展跨国经营,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带动商品、资金和劳务的输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内经济发展。我国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积极探索在国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截止到今年3月底,我国已拥有海外企业4557家,海外投资52亿美元。进入国际市场经济活动的中国大型海外企业秘企业集团公司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国跨国公司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跨国经营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经营的重要特征跨国公司获得了迅猛发展。跨国公司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拥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完善的销售网络以及科学的管理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先进的人才理念和人力资源全球配置的能力。因此来自国外的优秀的跨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可以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利用外资逐年增多,国际跨国公司的触角日益伸到我国,我国企业也逐步国际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从无到有日益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我国跨国公司的产生、发展进行研究,重点探讨在21世纪中国作为WTO成员,如何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发展中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从80年代初起步以来,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但总体上看,我国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仍处在初级阶段,还难以与世界大型跨国公司鼎立竞争。  相似文献   

6.
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标准化和本土化一直都是两难的选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完全实施标准化或者本土化战略的跨国公司都不多,大部分企业都兼而有之,即在企业经营中的某些环节实施本土化以适应当地市场的要求,而在另一些环节则实施标准化以服务于企业的成本战略以及全球统一战略。本文将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标准化战略选择如何影响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林媛媛 《科技资讯》2006,(23):217-217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跨国公司住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跨文化交流频率的加快,企业中存在的异文化冲突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所形成的国际企业所必须面对与重视的现实,从而成为企业跨国经营的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在汲取西方成功的管理理论后,迫切要求建市有效的跨文化企业管理模式,采取一系列跨文化整合策略:充分作好跨国经营的文化准备,以积极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战略,循序渐进,不断以创新的理念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挑战,力争进行更有效的跨国经营和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趋势,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都涉及到跨国发展的问题,并引起了理论界的重视,提出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其中聋断优势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综合理论,认为企业要想成功地取得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必须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并根据企业具有三种优势的不同情况,提出了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经营的三种形式,即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许可证贸易。这些理论对我国的跨国经营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理论都是西方国家的学者提出的理论,我国的学者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理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是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对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竞争与经营新时代的我国来说,研究转让定价避税方法,具有下列两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其一是可为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利用好转让定价避税方法提供具体的指导;其二是可为我国政府对外国跨国公司在我国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行为的治理提供帮助。本文将依次阐明三个问题:(1)转让定价方法及它对一国税负的影响,(2)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如何利用好转让定价避税法,(3)对外国跨国公司在我国利用转让定价进行避税行为的治理。 一、转让定价方法及它对一国税负的影响 所谓转让定价(Transfer Pricing),是指在同一经济组织的一个部门与另一个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风暴的后危机时代里,中国以其庞大的潜在市场和一枝独秀的经济增长成为了众多跨国公司重整旗鼓,寻求机遇的风水宝地。然而就在世界500强纷纷挺进中国之际,几家大型跨国公司却相继在国内的建材家居行业出现了经营困难的状况。到最后不得不选择关门停业,甚至退出中国市场。本文将以法国圣戈班集团下属品牌美颂巴黎为例,分析跨国建材家居企业在中国遭遇滑铁卢的外部原因: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以及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揭示出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及本土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有了新的发展,即跨国公司在全球经营中普遍运用联盟战略广结伙伴,开展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战略联盟作为现代企业加强其国际竞争力的又一方式,被誉为“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本对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主要特征、原因及方式作了分析,以期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世界,跨国经营是企业的发展方向,文化差异性给跨国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跨国公司需要针对性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对文化障碍进行克服,实现跨国公司的远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经营可以使我国的中小企业摆脱单纯的地域界限,成长为面向整个世界的国际企业。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正处在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面临着很多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从宏观环境上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条件,在微观管理上要有灵活的经营策略,以此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凤妍 《科技资讯》2011,(25):182-18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企业整体实力的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也在尝试着展开。而且,中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正在不断地融入国际社会。国家也出台了重点支持发展一批企业集团的政策。我国许多大企业集团也纷纷把目标瞄向了"世界500强"。我国企业在决定其跨国经营与国际化的动机,已不再是一种走向世界的感情冲动,而是谋求发展,顺应世界大趋势的慎重抉择。  相似文献   

15.
综合商社是以贸易为主体,金融为中介,以产业为依托的跨国公司组织形式之一,是融国际化、多元化、实业化于一身的贸易产业集团,是集贸易、金融、实业、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经济实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经营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综合商社作为一种跨国经营的形式,已成为现代国际经济中的一种颇具活力的经济活动的主体。综合商社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跨国并购活动异常活跃。并购已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本论文以世界化妆品巨头欧莱雅为例,阐述了欧莱雅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并先后收购了中国本土企业小护士和羽西。通过分析欧莱雅的收购模式、动因以及并购后的管理整合,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对全球的经济、环境、科技等都有重大影响,而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已不能适应跨国公司的发展。本文通过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其在跨国经营中的应用,分析跨国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因,从而针对分析结果有的放矢,进一步加强动因的发展,达到促进跨国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拥有较为先进的技术是进行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新经济的发展 ,跨国公司技术扩散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溢出效应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本文在基于跨国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技术扩散的路径选择模式及溢出效应分析的前提下 ,针对技术扩散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构建跨国经营中技术扩散风险评价体系。并以跨国公司在华技术扩散的战略思路为例 ,探讨基于技术扩散的风险防范策略 ,以及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林媛媛 《科技资讯》2007,(5):197-197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跨文化交流频率的加快,企业中存在的异文化冲突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所形成的国际企业所必须面对与重视的现实,从而成为企业跨国经营的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在汲取西方成功的管理理论后,迫切要求建立有效的跨文化企业管理模式,采取一系列跨文化整合策略:充分作好跨国经营的文化准备,以积极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战略,循序渐进,不断以创新的理念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挑战,力争进行更有效的跨国经营和文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多年市场竞争的洗礼,当中国企业也试图开展跨国经营时,却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以至于很多企业把跨国经营视作畏途,坐视许多大好的市场机会白白丧失。这其中除了自身实力小的原因外,还与中国企业只注重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忽视跨国公司的公司治理和控制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