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要培养英语自学能力、英语教学中应培养哪些自学能力及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这三个问题的解答对教师的英语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于一定的数量关系寓于一定的位置关系之中,而一定的位置关系必有一定的数量关系相对应,因此,在解一些代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探索隐含于数量关系之中的几何图形入手,进而从几何图形的性质抽象出更一般的数量关系,并用以处理相应的一类问题.这就是本文探索一道三角求值例题所采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例题教学不能仅限于套用所学公式、法则得到答案为止,而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探索解答问题的思想方法、解法,直到追溯题目的编制,使学生对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的认识过程,例题教学要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传统文克尔地基未考虑非线性的缺陷,通过分段线性逼近的方法来处理实际地基曲线.在此基础上,利用伽辽金法解答了非线性文克尔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板的问题,该方法具有收敛快,误差小的优点.同时计算表明:在使用非线性地基模型后,其结果与线性地基模型的解答有一定的差异,这对实际运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学生从量的方面理解化学现象,并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考中相当多的试题解答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特别在实行标准化考试题中,要在有限时间,能获得更多的效益,巧算就显得更为急需和迫切。任何巧算都是根据其有关学科的原理、定律及其推理和有关数学知识经过推导演算得出来的在一定条件范围下适用的结论、公式.所以在学生掌握双基知识和一般计算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科学,解数学习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而严谨性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核心。所谓一个数学题目的解答是严谨的,是指其解答过程严格地遵循了问题的要求,全面地考虑了问题的各个方面,周密地研究了图形的各种变化,每步的依据都是真实而充分的,每步的结论都是准确无误的,整个推理、解答、论证过程严格、准确,符合逻辑,无懈可击。否则,这个数学题目的解答就不符合严谨性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解答数学题目时.必须保证解答过程中每一句话、每一个步骤都要有充分的依…  相似文献   

6.
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最主要的是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要想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把这些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就必须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解答足够数量的习题。虽然解每类数学题的方法步骤都有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一般都要经过审题,寻求解题途径,表述解答这三个步骤。在这三个步骤中,寻求解题途径是解答习题的关键步骤,这一步解决了,解数学题也就比较容易了。一、分析法,综合法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基本方法大家都知道,分析法、综合法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基本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7.
创造始于质疑,有了怀疑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教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8.
谢建红 《科技信息》2011,(36):336-336
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一道三重积分计算题的七种不同的解答方法.通过这一道题的练习,使学生对三重积分的各种计算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借此启发学生学好高等数学并不需要搞题海战术,而是做一道题时要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边做边悟,以达到"以一敌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变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时,变更问题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形式或内容,创设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使概念或本质不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静止地、孤立地解答一个题目,那么题目再好,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解决了一个问题而已;如果对它深入研究,通过一题多变,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很多学生虽然学习英语多年,却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角色扮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角色扮演有助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提高.角色扮演活动要按一定步骤进行.在角色扮演中有一些问题应该注意,这些问题包括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角色扮演活动应体现知识性和实用性、要以正确的策略对待学生在角色表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解答生活中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思维培养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思维的培养是以兴趣为基础的,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产生某种特定的、积极地情感体验。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辨析一道初中物理竞赛题的误解,进一步分析了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思维偏差产生的根源。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讲解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时,为了突破学生思维的难点,教学一定要深入浅出,从本质上把握物理规律,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均匀温度场中弹性直杆非线性振动方程, 采用迭代法得到对应的算子,导出满足该方程及其初始条件的解答,用不动点理论论证了解答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给出与近似法对比的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迭代格式简洁,对弹性直杆热膨胀状态下的非线性振动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发现的学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提出了规范解答数学题目的方法和步骤,从规范审题入手,到准确地数学语言表达,最后严密地反思、归纳.既介绍了一种明确的解题思路,又介绍了一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可全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一次函数要将具体到抽象,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学建模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建模的过程中,要认真去读题,读懂题,获取提的情境中的有用的信息,对数学情景的较为关键性的语言,要弄懂其含义,找到量与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解答整个试题过程,引导学生能够对整个试题的分析与解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有效解释.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  相似文献   

17.
孪生子佯谬及实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孪生子佯谬是法国科学家郎之万提出的.爱因斯坦认为该问题不能在狭义相对论中解决,必须用广义相对论,但他本人没有给出完整的答案.在国内王永久教授的解答是目前该问题的最优解答之一.但王教授的解答要有一个前提:假设地球是惯性系.本文对这个假设进行了分析,认为如果飞船和太阳同步,则王教授假设同样可用到飞船上,这样孪生子佯谬还是没有彻底解决.本文根据对相对论中悖论产生原因的分析,得到了一个相对论的适用条件,用这个条件可以消除相对论中所有由"相对性对称比较"引起的悖论,并提出检验理论的实验方法,该实验方法是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可实现的,这样通过实验可以彻底解决孪生子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严谨性是数学的一个特征。解答中学数学问题时,应尽可能地注意叙述的严谨,尤其应注意思想方法上的严谨。有损严谨性的一些逻辑错误,常常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混淆命题的几种形式,变换论证的主题。解答数学问题时,必须正确理解题意,针对问题的要求进行回答。如果中途不知不觉地离开了问题的要求,或者原问题未得到解答,或者问题虽最终得到解答,而解答中却难免混乱。  相似文献   

19.
物理现象千差万别,要想正确简洁地解答物理问题,必须首先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参考运动的初始条件,对它的物理过程按时间顺序进行运动和能量分析,建立清晰物理图景.这种方法称之为"程序法".是解决、处理、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功和钥匙.  相似文献   

20.
王海燕  黄章树 《科技信息》2007,(20):195-196
命题转换是数学解题活动中最常见的思想方法.从方法论角度看,命题转换是恰到好处地引入转换机制,充分发挥转换功能,采用迂回曲折的途径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答的问题,实现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