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水合硝酸铈(Ⅳ)的存在下,2,9-二甲醛-1,10-邻啡咯啉与2,2′-(亚乙二氧基)双苄胺在THF介质中形成了配合物Ce(NO3)4L.7H2O(L是相应的希夫碱大环),且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TG-DTA分析等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铈(Ⅳ)可作为20员希夫碱大环的有效反,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式建议为「Ce(H2O)2(NO3)3L」NO3.5H2O,其中铈(Ⅳ)的配位数为12。  相似文献   

2.
D—氨基葡萄糖β—萘酚醛席夫碱及其Cu(Ⅱ),Zn(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导了D-氨基葡萄糖与β-萘酚醛形成的席夫碱(NG)及其铜(Ⅱ)「Cu(Ⅱ)NG」、锌(Ⅱ)「Zn(Ⅱ)NG」配合物的合成方法,通过元素分析、IR、UV-Vis、^1HNMR、^13CNMR等手段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初步推配合物具有准四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采用比色法,荧光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N-2,4-二羟基苯甲醛氨基葡萄糖希夫碱(DG)的铜(Ⅱ)锌(Ⅱ),钴(Ⅲ),铁(Ⅲ)配合物(MDG)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NA的作用,结果表明,CuDG,FeDG和CoDG能显抑制超氧离子自由基的生成,抑制能力CuDG〉FeDG〉CoDG〉ZnDG此外,配合物CuDG和CoDG可与DNA有效结合,结合常数(K。)值分别为3.03×10^4mol^-1.L和1.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以2,4-二氯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Cu,Fe,Zn金属做阳极,首次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法合成2,4-二氯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与Cu(Ⅰ),Fe(Ⅱ)、Zn(Ⅱ)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合成5种Eu(Ⅲ)-β-二酮-二苯胍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其组成分别为Eu(AA)4.DPG(Ⅰ)、Eu(BA)4.DPG(Ⅱ)、Eu(DBM)4.DPG(Ⅲ)、Eu(PMBP)4.DPG(Ⅳ)和Eu(TTA)4.DPG(Ⅴ),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进行了表征,测定了配合物Ⅰ-Ⅳ在室温(298K)和液氮温度(77K)下的荧光发射光谱,应用群论方法和Judd-ofelt理论对低温精细光谱  相似文献   

6.
采用比色法、荧光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N-2,4-二羟基苯甲醛氨基葡萄糖希夫碱(DG)的铜(Ⅱ)、锌(Ⅱ)、钴(Ⅲ)、铁(Ⅲ)配合物(MDG)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NA的作用.结果表明:CuDG,FeDG和CoDG能显著抑制超氧离子自由基的生成,抑制能力CuDG>FeDG>CoDG>ZnDG.此外,配合物CuDG和CoDG可与DNA有效结合,结合常数(K。)值分别为3.03×104mol-1·L和1.08×106mol-1·L,每100个核苷酸的片段可提供结合位置数分别是1.7和0.6.  相似文献   

7.
RE(Met)(NO3)3.H2O(RE=Er,Yb,Y)固体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相中制得三个硝酸稀土盐与蛋氨酸的配合物.通过化学分析、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分析、紫外光谱、TG-DTG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确定其通式为RE(Met)(NO3)3·H2O(RE=Er,Yb,Y;Met=DL-α-Methionine)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四个以草酰胺为桥的新型异三核配合物Cu2(oxae)2Ln(NO3)3,[oxae代表N,N’-二(2-氨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Ln为La(Ⅲ),Ce(Ⅲ),Nd(Ⅲ),Gd(Ⅲ)].基于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溶液摩尔电导测定、紫外可见光谱、磁性测量以及ESR谱等表征手段推定这些配合物具有草酰胺桥联结构.测定了Cu2(oxae)2Gd(NO3)3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由金属离子间磁交换作用的哈密顿算符导出的磁方程理论曲线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Cu-Gd)和J'(Cu-Cu)分别为2.84cm(-1)和-0.68cm(-1),表明Cu(Ⅱ)和Gd(Ⅲ)离子间有弱的铁磁性超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两个新型异双核配合物,[Cu(oxen)Zn(NO2-phen)2](ClO4)2-和[Cu(oxen)-Zn(Me2hpy)2](ClO4)2,oxen代表N,N′-双(2-氨乙基)草酰受根阴离子;NO2-phen和Me2bpy分别为5-硝基-1,10-邻菲罗啉和4,4′-联吡啶的缩写。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磁性的测定及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的研究,确证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分子中扩充草酰胺桥的存  相似文献   

10.
以没食子酸(3,4,5-三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6种新型偶氮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经元素分析,部分化合物经IR及MS裂解碎片分析确定其结构,井研究这些化合物作为Ti(Ⅳ)、Ge(Ⅳ)、In(Ⅲ)、Ga(Ⅲ)等离子显色剂的显色性能.  相似文献   

11.
几种SOD模型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及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两种Zn(Ⅱ)、Fe(Ⅲ)的双核配合物,并用红外、紫外、摩尔电导、热重及元素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用硝基四唑氮蓝光还原法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及其结构类型的3种Mn(Ⅱ)配合物催化歧化超氧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在10^-6 ̄10^-8mol·L^-1的浓度范围内对NBT光还原速率均能达到50%以上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12.
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细胞色素P450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合成了Fe(Ⅲ)-Fe(Ⅲ),Mn(Ⅲ)-Mn(Ⅲ),Co(Ⅱ)-Co(Ⅱ)3种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和顺磁共振谱等进行表征.研究了这些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模拟细胞色素P450催化环己烷羟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同核双卟啉金属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顺序为:Fe(Ⅲ)-Fe(Ⅲ)>Mn(Ⅲ)-Mn(Ⅲ)>Co(Ⅱ)-Co(Ⅱ)  相似文献   

13.
利用液相化学合成技术,成功制备了六种含草酰胺桥的新型异双核配合物Cu(oxap)Ln(phen)2(ClO4)3(Ln:Y,Ce,Pr,Eu,Gd,Yb)。基于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ESR谱及变温磁化率等测试手段对这些异双核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Cu(oxap)Gd(phen)2(ClO4)3的变温磁 (4.2-300K),对由自旋Hamiltonian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  相似文献   

14.
应用DTA/T/EGD/GC在线联用技术,在空气气氛中对Ge-132的热氧化分解反应历程(室温~925°C)进行了研究,应用X-ray仪对Ge-132在不同温度(450°C、650°C、720°C、800°C、925°C)下的热氧化分解反应残物作了物相鉴定;测定了Ge-132的TG/DTG曲线(室温~970°C);在DTA/T/GC联用曲线的GC谱图上,检出了各反应温度下的O2、CO2和H2O及其热氧化分解产物(逸出气)的组成演变规律。从各残物的XRD谱图上可观察到,Ge-132的晶相结构破坏到720°C时才析出微量Ge、GeO2,并发现Ge在800°C时被氧化为GeO2,至925°C时形成为高纯度GeO2。TGA定量计算表明,Ge-132在空气气氛中被氧化为GeO2的得率与理论计算值相当。综合上述的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对DTA曲线上呈现的二个吸热效应和三个放热效应的性质作出了判断和验证,并得出了Ge-132在空气气氛中被氧化为GeO2的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15.
用无水稀土氯化物与甘氨酸(Gly)、维生素B6(VB6)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了Dy-Gly-VB6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IR与荧光分析,摩尔电导及粉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 Fe(Ⅱ)的 5-NO2phen配合物对Belozov-Zhabotinskii振荡反应的催化作用;从与 Fe(Ⅱ)的 phen,bipy,terpy 配合物的相互比较(催化参数、酸的影响等)出发,对该化合物的催化特点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 Fe(Ⅱ)的 5-NO2phen配合物催化B-Z振荡反应各组分的浓度范围和优势区域图。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5 种苯丙氨酸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Mn(Sal- Phe)、Fe(Sal- Phe) 、Co(Sal- phe) 、Ni(Sal- Phe)、Cu(Sal- Phe),对配合物进行了热重- 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PS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金属含量(ICP) ,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过渡金属苯丙氨酸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5种本丙氨酸希夫碱地渡金属配合物Mn(Sal-Phe)、Fe(Sal-Phe)、Co(Sal-Phe)、Ni(Sal-Phe)、Cu(Sal-Phe)对配合物进行了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PS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金属含量(ICP)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稀土(Dy,Gd)苯甲酸盐的红外和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合成了系列苯甲酸-镝-钆混合稀土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Dy_(1-x)Gd_x)L_3(L=C_6H_5COO ̄-),通过FT-IR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中羧酸根离子红外吸收峰的特征和荧光发射光谱的特征.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在三个羧酸根中,至少有一个羧酸根是通过螯合-桥式混合配位形式与稀土中心离子键合的.因此,Dy ̄(3+)离子在配合物中不是位于正八面体的中心,而是处于一个非对称中心的位置.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当DyL_3中部分Dy ̄(3+)离子被Gd ̄(3+)离子取代时,Dy ̄(3+)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强度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查了下Fe(Ⅲ)-I-、Cr(Ⅳ)-I-及Cr(Ⅳ)-I-Fe(Ⅱ)体系的反应曲线,证明由于Fe(Ⅱ)的引入,体系产生Cr(V)中间体并快速氧化I-;通过实验确定Cr(Ⅳ)-I--Fe(Ⅱ)体系的化学计量关系,导出了诱导反应的机理及速率方程,并通过反应曲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