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保利 《汉中科技》2010,(4):18-18,53
介绍了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地块、精细整地、科学施肥、选用良种、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及时放苗、补苗定苗、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对地膜玉米高产稳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早播地膜玉米种植是一项增产增效十分显著的新技术,它有明显的抗旱保墒、保肥、增温、早熟作用。加上选用良种,合理密植。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的综合应用,一般比露地亩增产200—300公斤,近年来城郊农民采用早播地膜玉米出卖鲜玉米棒,再复种疏菜等作物,经济效益显著。笔者2000年指导弟弟薛小雄,采用地膜覆盖种植玉米1亩,采收嫩玉米棒煮熟卖出,玉米收后,复种大白菜,  相似文献   

3.
专利号 :982 340 71.0该产品主要用于玉米、棉花、豆类、蔬菜等农物的精量播种 ,特别适于用地膜棉花、玉米等复盖后的精量点播。适用于大中小地块精量窝播 ,特别适用于丘陵地区小块地 ,只要土壤松软就可播种 ,不受各地复杂地形限制。其主要特点是 :1)工效高 ,日播 1~ 2亩 ;2 )省种 ;3)播种深度一致 ,出苗整齐 ;4 )有利培养壮苗。由于带入种肥与种籽相隔 3cm ,出苗后很快能吸收到带入种肥。它是地膜植棉和种玉米最理想的播种器械。投产条件 :按年产 10万台计 ,需厂房 180~2 50m2 ,冲床、电焊机、小型钻床、切害机等设备 ,流动资金 4 0~…  相似文献   

4.
全膜双垄沟播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兰 《甘肃科技》2011,27(19):183-185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3种栽培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显著缩短了旱区玉米生育前期,延长了生育中后期,整个生育期较对照缩短21d;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促进了玉米的生长,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较不覆膜平播显著提高玉米平均干物重53.23%;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显著增大了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生物性状各指标、土壤水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耗水量,较不覆膜平播分别提高收后土壤水分88.83%、玉米产量29.24%和水分利用效率77.83%。表明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是干旱和半干旱山区发展玉米抗旱节水高产的有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玉米地膜“覆一用二”栽培技术张军钱(平凉地区农技站744000)玉米地膜“覆一用二”栽培技术,是我区庄浪县群众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覆一次地膜,连续用两年的新方法。该方法除具有地膜玉米的增温保墒效果外,还具有省工节支、增产增收的优点,深...  相似文献   

6.
吴步梅  代立兰  徐琼 《甘肃科技》2009,25(18):149-150
通过对高海拔灌溉地区玉米不同育苗及定植时间,不同栽培方式与地膜直播的试验,观察了各处理对玉米产量和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露地移栽还是地膜移栽成熟度及产量均优于地膜直播,而且由于5月初避开晚霜危害,为最佳移栽时间。  相似文献   

7.
将科多8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按1:1、1:2、1:3的比例进行同行和间行混播,以单作玉米为对照,研究了混播群体中玉米的农艺性状。研究发现,玉米的农艺性状受混播方式和比例影响明显,混播使玉米株高、茎粗和穗位均有增加,其中株高和穗位以A1B2(同行混播1:2比例)最高,而茎粗则以A2B2(间行混播1:2比例)的最高,但与A1B2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A1B2是较有利于玉米生长的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8.
地膜玉米栽培是防御低温干旱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地膜具有增温保温作用,以苗期阶段最为显著,这对玉米播种、全苗、壮苗十分有利,为玉米前期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为使玉米积累较多的干物质打下基础。从而提高灌浆速度,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地膜花生具有早播、增温保湿、易收、增产的效果。通过对广东山区种植地膜花生的现状的了解及高产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对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冀东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立体复种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冀东地区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在马铃薯玉米传统栽培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冀东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立体复种栽培模式试验。马铃薯选用中熟品种,高垄地膜覆盖栽培;玉米选用生育期较短的中熟品种,减少与大白菜的共生期;秋大白菜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播期提前。该模式中马铃薯产量达37 618.01 kg/hm^2,玉米产量达7 493.83 kg/hm^2,大白菜产量达114 640.63 kg/hm^2,三茬作物总产值62 119元/hm^2,纯效益48 769元/hm^2。比露地马铃薯玉米传统栽培模式纯效益增加37 757元/hm^2,比地膜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纯效益增加26 219元/hm^2,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麦套带田地膜玉米产量构成主因素分析苟永平,杨俊丰(定西地区旱农中心743000)近来年随着农用地膜的普遍应用,我区川水灌区大面积推广了冬、春小麦套种地膜玉米(4行小麦,2行玉米150cm带型)带状种植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从1991年开始,笔者对带...  相似文献   

12.
地膜玉米收后复种冬油菜是根据秦州区独特气候、地域特点,充分利用冬季闲置的土地和光热资源,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甘肃省可持续农业的一种种植模式。实践证明,在甘肃省中东部寒旱山区地膜玉米收后复种白菜型冬油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查阅文献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高产的原因:地膜玉米较露地玉米叶面积指数大,绿叶功能期长,干物质转移时间早,单位土地面积上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增加。文中还对玉米高产栽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与其他谷物不同,它不分蘖,只有苗齐、苗全、苗壮,提高单株产量,才能保证玉米稳产、高产。结合工作实际,从播前整地、种子的选择与处理、播种及播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玉米全苗播种技术,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渗水膜集雨增墒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宝珍  吴亚莉 《甘肃科技》2003,19(12):148-148,36
玉米覆盖渗水膜栽培其增墒效果显著,通过对不同处理下土壤墒情的测定和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分析,发现覆盖渗水膜的土壤墒情、产量最好;覆盖普通地膜的墒情、产量次之;露地的墒情、产量最差,可在干旱半于旱地区替代普通地膜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农业系统工程学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已对各种作物进行了可控措施的定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白银市高扬程提黄灌区,热量、水分不足,限制了玉米生产。采用地膜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性状,促进了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加速了土壤养分的转化与供应,对农田生态环境起到了综合改善的效应。这种综合效应增强了玉米的生理功能,加快了生长发育进程,使玉米在高扬程提黄灌区能正常成熟。目前地膜玉米面积达到5,000ha左右。如何高产高效,即是地膜玉米本身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粮经饲  相似文献   

17.
<正>选用早熟品种。选用生育期短,高产稳产,适应生广,抗逆性强,口感好的玉米品种是关键。采用黑色地膜。黑色地膜能吸收和储存比普膜和超膜更多的太阳热辐射,从而提高地温,缩短玉米生育期,提早采收,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新型环保液体地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乙烯醇、壳聚糖、玉米淀粉等原料,通过特定工艺,制得一种可降解的环保液体地膜,来替代常用的固体塑料地膜,减少“白色污染”。液体地膜成膜后,一般30-50天裂开,120-180天全部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9.
获得优质高产地膜棉花的生产体系是使用早热品种,进行种床准备、适期早播、采用高密度(1~1.2万亩收获株数)、矮化植株(株高65~70厘米)、早打顶、播前深施基肥、盛蕾、盛花期两次追肥,合理灌溉等栽培管理直至收获的整体结合。整体生产体系是根据北疆无霜期短,热量资源有限,不同土壤条件设计的,是以多年对地膜棉花生长发育系统观察测定而形成的发育进程式为依据。其地膜棉花发育进程式是四月中旬播种,5月上旬出苗,6月上旬现蕾,7月上旬开花,8月下旬成热。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适期早播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为后期干物质增长和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积累速度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早期玉米干物质积累持续时间适中,积累速度快,且能维持较长的时间,这是光、温、水对玉米群体在时间和空间上良好协调作用的结果。从播期来看,随播期的推迟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少;从品种来看,2品种YD22和SC704在不同播期均是YD22的干物重积累量大,说明YD22有着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