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研究的一个人造液膜,是由两个水相中间夹一个油相组成.油相是苦氨酸的硝基苯溶液,一个水相是含乙醇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简写为的水溶液,另一个水相是去离子水.这个体系显示出有节奏的电势振荡.本文研究了在水相中加入各种表面活性剂或用其他有机物替代乙醇时,对电势振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Gibbs-Duhem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计算(W/O)/W乳化液膜体系表面活性物质界面组成的公式.通过实验测定其睦相对外相界面张力与反相中表面活性物质总浓度及载体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及载体在界面上的不同吸附行为.并对各种变化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乳化液膜界面上表面活性物质组成的变化关系与液膜稳定性及传质过程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研究乳化液膜的真实分离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乳状液用于微细颗粒的合成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乳状液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对其应用产生很大的限制。以煤油为油相,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为载体,选取Span80和丁二酰亚胺类表面活性剂T155为膜相稳定剂,以溶胀率和泄漏率为衡量标准,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及用量、内水相浓度、载体用量等因素对用于制备微细颗粒的乳状液的稳定性的影响。丁二酰亚胺类表面活性剂与常用的Span 80相比,具有更好的耐酸碱性能。在实验范围内,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乳状液的溶胀率和泄漏率均随着载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实验确定了几种稳定性较好的可用于微细颗粒制备的乳状液。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液膜分离过程中乳液溶胀的方式及产生溶胀的原因,讨论了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内相试剂对溶胀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溶胀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乳状液膜脱酚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产古马隆树脂的含酚废水采用乳状液膜法脱酚进行了探讨,试验了乳状液膜的稳定性和搅拌强度,内相试剂的浓度、油内比、乳水接触时间、温度、酸度及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除酚效率的影响。对酚含量为600ppm的废水,经一级处理可净化到5ppm以下,净化率达99%以上。此外,还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适宜用量及液膜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6.
苯胺在液膜体系中油/水界面传质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一套液-液界面传质速度测定的简易装置,用于苯胺-煤油-盐酸液膜体系中苯胺在油/水界面传质动力学的研究。测定了苯胺在煤油/水、十一烷/水界面的总平均传质系数,并考察了不同添加剂对传质的影响。发现苯胺在十一烷/水界面的传质系数比在煤油/水界面上的大;在油相中加入span80和磷酸三丁酯(TBP)会使传质阻力分别增加减少,而液体石蜡的加入几乎不影响传质速度。测定结果与实际液膜法处理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双子型黏弹性表面活性剂(VES)泡沫压裂液不同于常规泡沫压裂液的稳泡机理,采用微观气体扩散测定、低温冷冻电镜透射、界面流变测试、微观可视化等研究手段,对排液速度、液膜强度、气体扩散速度等进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VES泡沫压裂液的液相中形成互相缠绕的蠕虫状胶束,减缓液膜排液速度,促使泡沫析液半衰期相对单一表面活性剂泡沫延长2~3个数量级;VES泡沫气液界面上吸附达到饱和状态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以及体相中互相缠绕的蠕虫状胶束抑制了气体扩散作用;VES泡沫液膜具有较高的界面扩张黏弹模量,这有助于增强气泡抵抗变形及自我修复的能力,进而提高泡沫适应压力波动的能力。这些特性使双子型VES清洁泡沫压裂液具有比常规泡沫压裂液更良好稳泡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状液膜法处理电积铜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含铜废水,对其中的Cu2+进行回收,研究乳状液膜体系的配方以及影响Cu2+回收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以P204为流动载体、Span80为表面活性剂制备的乳状液膜体系稳定性好、溶胀小、破乳容易;在P204体积分数5%、Span80体积分数为3%、油内比为1∶1、内相酸浓度为2mol/L、乳水比为1∶4的条件下,Cu2+的回收率可达90%以上;该液膜体系循环使用5次后,Cu2+的富集浓度可达91.31g/L.  相似文献   

9.
乳状液膜浓缩稀土(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华 《江西科学》1999,17(2):100-106
研究了用乳状液膜从NaCl型浸出液中浓缩稀土的工艺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油内比(Roi)、膜相中煤油/石蜡比、表面活性剂用量、内相酸度、料液中稀土浓度、水乳比(Rwe)、流动载体P507和P204的比较以及搅拌时间。通过实验获得了一个适宜的液膜组成(N205P507煤油液体石蜡HCl)和一些较佳的操作条件。液膜富集稀土的浓度可达100g·L-1,稀土提取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10.
硝苯地平难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微乳作为难溶性药物的理想载体可增大难溶于水药物的溶解性。将硝苯地平制备成微乳剂型使其溶解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其生物利用度也得到了提高。根据溶解在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中的硝苯地平的量及伪三元相图筛选硝苯地平微乳的处方得出制备硝苯地平微乳的最佳质量配比为:乳化剂-OP/无水乙醇/油酸乙酯/水=27∶13.5∶4.5∶55。所制得的微乳淡黄色、澄清、透明、流动性良好加水稀释后在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22.89 nm;经高速离心和留样观察发现其外观、质量及粒径未发生明显变化其稳定性良好。用该方法制得的硝苯地平微乳其溶解度相对于水中提高了700多倍且制备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南疆42个县市的缺水率、发病率和人均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改善饮水状况是南疆脱贫致富的突破口,首先要解决饮水难,还必须与防疫、医疗等部门积极开展联合防病,根据南疆饮水现状、霍乱等疾病暴发流行情况和水资源分布的特点,作者提出了改水防病的对策和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矿山废水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保护水资源和矿区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使矿山废水净化、复用,以保护短缺的水资源,综合分析了矿山废水的主要来源,矿山废水中的污染物及其危害;针对煤炭矿山废水的特点,提出了矿山废水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矿井水、矿山酸性水、矿山含有毒有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废水等几种常见矿山的处理方法和矿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各种不同的水体污染对藻类的种类、数量和结构等产生相应的影响,藻类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水质的某种变化。通过对运城鱼塘62个采样点和23个种进行DCA排序,第一排序轴反映的是水体的pH值,第二排序轴反映的是水体的污染程度。23个种可根据其对pH值要求以及耐污能力分为4个群落,62个采样点分为4组。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水质好,高温季节水质相对较差。但在整个生长周期,鱼塘的水质均在寡污带到β-中污带,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中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从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水资源税法律制度、水权制度三个方面,对我国立法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分析了长治市水资源的特点及饮水水源的建设和监管等,总结了长治市乡镇集中供水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水源保护、开展农村水安全课题研究、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和节约用水等对策,为今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引水调控措施是改善太湖流域区域性水环境的应急措施,多年试验研究成果证明了引水措施的有效性。由于调水工程的复杂性以及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引水调控措施在改善区域水环境的同时,也会对引水沿线周边区域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望虞河西部区域,河网水流受阻,存在武锡澄虞河网区污水滞留或向其他地方转移的风险。针对4个引排水方案,分析了引水对河网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比较了引水对望虞河西部河网地区水质影响,分析了河网河道污水滞流时间、强度及迁移长度,评价了污水滞留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何宏端 《贵州科学》2011,29(1):93-96
介绍了贵州省地表水水体污染状况、城镇污水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贵州省"十一·五"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并对规划的顺利实施提出了一定的保证措施.可以为西部地区中小城镇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危害与控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一类环状多肽类物质,具有很强的肝毒性.微囊藻毒素在我国淡水水体分布广泛,许多大型水体和供水水库都已发生微囊藻水华,一些城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检测水体微囊藻毒素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酶联免疫法(ELISA),但目前仍缺乏一种快速、经济的常规检测方法.要控制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去除手段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运城市水资源现状,探讨了解决运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途径,指出在开发新的水源的同时,积极开展中水回用是缓解缺水压力的重要途径,提出了中水回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综述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现在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西北地区水资源科学利用和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西北水资源科学利用和管理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