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悬挂建筑减振体系次结构的抗侧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悬挂建筑减振体系次结构的抗侧性能进行了静力和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悬挂次结构转动刚度的增加,其弹性抗侧刚度将不断增加并趋于一个稳定值,因此只需在构造上使得次结构的抗转动刚度与侧移刚度之比的表征系数γ>10,则可得到次结构固结于悬挂端的效果;随着悬挂次结构质量的增加,次结构的抗侧刚度增加,因此次结构中的悬挂楼层数不应过少,以5~10层为宜;为使主、次结构的动力响应都达到优化要求,应合理选择地震波在结构中的衰减系数ζ,一般可以取0.5~1.0;悬挂建筑结构在地震动激励下不易发生共振;次结构摆动位移响应对等效悬挂长度的变化不敏感,但对激振频率的变化很敏感.  相似文献   

2.
基于ANSYS的巨型框架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自带的APDL语言进行参数化三维结构建模,对巨型框架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计算分析,包括模态分析、谱分析及时程分析,讨论了不同主次框架刚度比下巨型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曲线为弯剪型;主次框架刚度比对巨型框架弹性地震反应影响较大;当结构高阶频率对...  相似文献   

3.
巨型钢框撑—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是由巨型钢框架、巨型支撑、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伸臂桁架组成的一种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新型超高层结构体系.为了研究这种新型结构体系的性能,首先建立了巨型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巨型支撑以及去除巨型梁下层次柱对结构模态、侧移及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巨型支撑...  相似文献   

4.
巨型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以钢骨混凝土桁架为主框架梁的角筒式巨型框架结构的具体特点,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及与振动台试验结果的对比,主要对巨型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中模型的建立、不同水平加载方式的影响、巨型框架结构的出铰次序和位置、结构侧移、主要杆件内力及谱分析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结论表明,巨型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较普通框剪结构有较大提高;杆系模型静力弹塑性分析可较好地模拟出巨型框架结构中塑性铰出现的次序和位置、结构主要杆件内力以及基底剪力与控制点位移的相互关系;应注意加强桁架层上下层的抗剪延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核筒悬挂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和层剪切模型,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了单段核筒悬挂减振控制结构的运动方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时程分析评价了结构的减振性能,应用复模态叠加法对结构的响应进行了频域分析,以主体核筒顶点位移和悬挂楼面层间位移响应为优化目标,对悬挂楼面的侧移刚度、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系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的侧移刚度和阻尼器刚度使得核筒位移响应最小,存在较优的阻尼器阻尼系数可同时有效抑制核筒和悬挂楼面的响应,所以通过合理设置结构参数能够显著减小核筒悬挂减振结构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斜撑对钢桁架-RC管柱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模型结构拟动力试验、伪静力试验和有限元计算分析研究该类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以及竖向荷载与风荷载作用下的基本受力性能,并与未带斜撑的空冷支架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设置斜撑后,钢桁架-RC管柱结构的滞回耗能性能和承载能力均有了较大提高;管柱出现反弯点,底部弯矩减小,管柱裂缝开展范围得到有效限制,钢桁架与管柱连接节点部位破坏减轻;结构的侧移曲线在牛腿处明显分为两段,随着地震强度的增大,侧移由弯剪型趋于剪切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角小于未带斜撑的结构,变形性能较好;竖向荷载下钢桁架平台悬挑端挠度及风荷载下结构侧移的减小幅度均大于50%.增设斜撑能够明显改善钢桁架-RC管柱结构的基本受力性能与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根据截面惯性矩相等的原则,推导了空腹巨型框架等效截面高度系数以及材料用量比。以12层巨型框架为例.对比计算了实腹结构与空腹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型及位移、内力,并探讨了刚域与次框架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腹巨型框架结构自振周期较小,抗侧移刚度提高,侧移较小,且抗侧移刚度、侧移与内力突变较小,有利于增加使用空间,节省材料:刚域使得结构自振周期减小,侧移减小,次框架的存在大幅度地减少了结构侧移。  相似文献   

8.
以西北工业大学南村4#、5#小高层住宅为例,进行了剪力墙结构的壳元模型在不同受力状态的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动力分析.分析剪力墙结构的基本振型、结构的侧移和层间侧移、结构的等效应力等,结果表明:该结构的最大层间侧移为二层、最大应力值在二层底部、底部的一到五层应力相对较大,一般在工程中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9.
针对由预应力和巨型网壳结构组合而成的一种超大跨度拉索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总结了该结构体系已提出的两种预应力布置形式的索杆布置原则、受力机理、具体形式与几何拓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改进型拉索预应力布索形式.通过与已提出的两种布索形式及未布索桁架拱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研究了改进型布索形式下立体桁架拱的静力及稳定性能.对比指标包括结构最大位移、支座水平反力、杆件内力峰值、结构稳定极限承载力及失稳模态等5个方面.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改进型布索形式的引入均可有效地提高桁架拱的结构刚度,改善结构的静力性能,并能较大地提高其稳定承载力,同时还能改善已有布索形式的缺陷,是较合理的索杆布置;其中第2种改进型布索形式的综合性能更好,是一种更有效的布索形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无比钢轻钢龙骨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和时程分析,研究墙板对结构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为该类结构体系在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结构水平荷载主要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不考虑墙板作用时,无比钢纯钢骨架的整体刚度不足、侧移过大;墙板的蒙皮效应显著增强结构整体刚度,减少结构侧移,有效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OSB 板作为墙面板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