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要使高铬铸铁-钢双金属缸套具有优良的性能,关键在于适宜的热处理工艺,对热 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表明:在940~970℃淬火;200~220℃回火; 720℃退火,双全属缸套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铬铸铁成分,铸造和热处理工艺及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2—1高铬铸铁是潮喷机衬板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离心铸造方法制备了外加铬铁颗粒增强双金属复合材料环形铸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双金属复合材料铸件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双金属复合材料环形铸件外部高铬铸铁层的铸态组织为:Cr7C3、少量Cr23C6型碳化物、少量Cr3C型碳化物、珠光体基体、残余奥氏体;经热处理后其组织为:Cr7C3、少量Cr23C6型碳化物、少量Cr3C型碳化物、回火马氏体、二次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并且碳化物形态及分布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心铸造的碳钢--高铬铸铁复合管界面达到了冶金结合.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复合管凝固过程外层及内外层温度场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离心浇注外层20钢大约9 s后,铸件最低温度为1430℃,已经低于20钢固相线温度1490℃,由此可见,浇注间隔时间为9s时,可形成规则稳定的过渡层.当外层20钢的温度降至1350℃时,浇注高铬铸铁,大约30 s后,内层的温度已降至1257℃,低于高铬铸铁固相线温度,此时,内层熔体已经完全凝固.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低压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气孔、夹渣、缩松等问题,研究了铸造工艺参数对低压铸造AlSi9Mg变速箱下壳充型及凝固过程的影响。依据Pro/Engineer软件绘制2种不同浇注系统的变速箱下壳三维实体模型,利用ProCAS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探讨浇注温度、铸型温度及充型压力等对AlSi9Mg变速箱下壳低压铸造时金属液充型及凝固过程的影响,以标准化正交表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分析。结果表明,较合理的工艺参数为浇注温度700℃、铸型温度350℃、充型压力45 kPa,在此工艺参数下铝合金变速箱下壳铸件缩孔、缩松缺陷体积由原来的1.537 cm~3降为1.425 cm~3。对AlSi9Mg变速箱下壳低压铸造工艺进行模拟研究,可为变速箱下壳低压铸造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液固相复合界面控制提供理论支持,研究了在电磁离心铸造复合轧辊中电磁场对液固相双金属复合界面的影响.采用离心铸造法制备Al-Mg/Al-Si双金属复合管,在液固相复合过程中施加电磁场,并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方法分析复合界面.结果表明:与未施加磁场时相比,施加磁场后界面区域内的物相组成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界面内新析出的初生Mg2Si相尺寸显著减小,边角钝化,并且在径向上共晶Mg2Si相与初生Mg2Si相的分布更加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7.
在真空密封造型工艺(V法)的基础上,提出压力下真空密封造型铸造工艺(P-V法),并对PU0096V法中铸型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硬度、薄膜烧失、浇注时型腔压力、金属液充型流动等工艺参数进行系统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金属型重力浇注不均匀壁厚铝合金铸件出现的缩孔、缩松、裂纹、和冷隔等缺陷,正确地设计浇注系统,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有效地控制其过程,减少铸件焊补修磨,消除了上述铸造缺陷,降低了废品率和材料消耗,提高了工艺出品率和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9.
宿伟  颜根法 《科技信息》2008,(35):43-44
介绍了S-2-HD型C级钢美国侧架的技术要求特点,分析了铸造工艺上的技术难度,以及确保铸件质量上的几项工艺措施;浇注系统设计、冶炼、造型、铸件清理、缺陷焊修、铸件热处理等一系列措施,同时阐明了水玻璃砂芯和呋喃树脂砂芯在该铸件上所起的作用,从而使C级钢侧架铸造成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采用水和石腊模拟试验方法,探索异形铸件用离心力铸造方法生产时成形过程的规律,找出了离心力铸造异形铸件时常见缺陷的成因和消除这些缺陷的工艺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获得外形完整、内部无缩孔和气孔的致密异形铸件的条件是:(1)有足够大的作用于腊液的离心压力;(2)要使内浇道内的腊液最后凝固,形成异形铸件先凝固内浇道后凝固的格局,以利于补缩;(3)一定的铸型转速和排气孔位置的正确设计,是消除异形铸件中气孔缺陷的重要工艺措施;(4)内浇道形状、内浇口尺寸和浇注速度要与转速等工艺参数相匹配。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高铬铸铁泥浆泵叶轮的铸造工艺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耐磨性和冲击韧性进行了试验测试,从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机构性能等方面分析了用高铬铸铁制造泥浆泵叶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实验室和工厂条件下研制了与高铬铸铁磨球相匹配的衬板新材质—稀土铬硼抗磨铸铁,取代传统应用的高锰钢(ZGMn13)衬板,使用寿命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得到了高碳高铬钢、含铬灰铸铁的最优成分;采用卧式悬臂离心实验机对高碳高铬钢/含铬灰铸铁进行离心复合·在复合成功的基础上,利用金相显微镜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复合界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离心复合铸造,高碳高铬钢/含铬灰铸铁复合界面为结合紧密的复合层;复合试样经1080℃保温1h,水淬+500℃回火1h处理后,复合界面碳化物扩散更充分,但对复合界面宽度没有影响;浇注温度提高,复合界面宽度增加,当高碳高铬钢液浇注温度由1460℃提高到1480℃时,复合界面宽度增加了100μm·  相似文献   

15.
半固态过共晶高铬铸铁的冲击及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倾斜冷却体法制备了组织中初生碳化物明显细化的半固态过共晶高铬铸铁,其冲击韧性值较常规过共晶高铬铸铁试样提高了大约1倍以上;以常规亚共晶高铬铸铁为标样进行三体磨料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半固态过共晶高铬铸铁与常规过共晶高铬铸铁的相对耐磨性分别比亚共晶高铬铸铁提高了32%和49%.对半固态过共晶高铬铸铁试样的微观分析表明,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缩松,这对于半固态高铬铸铁韧性、硬度及耐磨性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减少或消除缩松对于进一步提高半固态过共晶高铬铸铁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使用研制的RE-Sb合金处理碳当量约4.1%的灰铸铁铁水,在熔模铸造的条件下获得了相当于HT300的高强度灰铸铁。RE-Sb合金的效果优于其它类型稀土合金。用其处理灰铸铁时仍具有双峰值效应。大型铸件熔模铸造时采用预充填法制造蜡模,在模壳加固层中加入铝钒土以提高强度并配合其它工艺措施后,可以制出具有较低表面粗糙度的铸件。良好的铸件材质与完善的精铸工艺相配合制出了尺寸稳定、抗磨、抗蠕变的镉锭模并使其寿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A low-alloy gray cast iron containing hard carbide-forming elements, such as vanadium and chromium, was cast by sand mould casting. Its wear resistance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n untreated gray cast iron. Three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were tested under a constant spe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is alloy could reduce the wear loss of standard gray cast iron by up to 89%, which was much greater than what was achieved in previous repor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edominant wear mechanism of both the alloys. In a mild wear regime, the oxidative mechanism was predominant; however, in a severe wear regime, this mechanism was not predominant and the adhesive mechanism was involved. EDX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quantitative amounts of elements in the tribochemical films formed on the wear tracks.  相似文献   

18.
加入高铬铸铁中的稀土主要存在于夹杂物中,使夹杂物的类型、性质、形状、数量、尺寸和分布都发生变化。微量稀土改善了晶界结合状态,进一步提高了高铬铸铁的性能,尤其提高了耐磨性及多冲剥落的抗力,过量加入稀土将严重恶化高铬铸铁各种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挤压铸造缩孔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对高铬铸铁的挤压铸造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高铬铸铁挤压铸造的最佳工艺参数,论证了该工艺参数的合理性。该模拟对实际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为高铬铸铁用于挤压铸造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