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雪芹是景物描写的能手和巧匠。在《红楼梦》中,他把景物描写得婀娜多姿,逼真传神,像闪烁繁星,如璀璨宝石,巧妙的镶嵌在情节上,使景物与情节结合的如漆似胶,浑然一体。探讨曹雪芹的景物描写这一高超艺术,无论对《红楼梦》研究,还是对指导当前文学创作,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画家的笔,可以使他写生的对象跃然于纸上,栩栩如生。作家的笔,同样也能够使他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活,充满个性,这就是描写的魅力。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描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传情达意。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小王子》中就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没多久,这小株植物就停止生长,开始…  相似文献   

3.
绘画人物肖像,特别是画眼睛,历来为作家所重视。鲁迅对此也有极精辟的论述。他在《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写道:“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所说的“画眼睛”,当然不是专指描写眼睛,而是要抓住人物的根本特征;但他也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忘记是谁说的了,……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对的,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何正确理解鲁迅这一宝贵的创作经验之谈,也就是给什么是“画眼睛”的手法作了回答。文痞姚文元在他的那本《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中谈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时,在“画眼睛”上胡诌了一通,罗列了鲁迅不少对人物的眼神的描写,把“画眼睛”的手法,当作一种实体的概念。我们有的同志也有类似的理解,例如  相似文献   

5.
<正>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最后一课》、《一件小事》、《背影》(以下分别简称为《最》、《一》、《背》文)中,都有人物的背影描写。同写背影.但描写的手法各呈异彩,安排各具匠心,作用迥然有别。对三课中的背影描写作一番比较、辨析,会有助于把握各自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和借鉴。下面从三方面试作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列夫·托尔斯泰作为“心灵辩证法”的艺术大师,同时他亦是描绘人物肖像的世界级大师。所谓肖像描写,就是“用生动、精确的语言和形象化的手法,描绘人物外在形态的各个方面的特点”,①如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饰物、表情、仪态、风度、习惯动作等。肖像描写有多种多样的手法:有人物相对静止时的描写,也有人物活动过程中的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有直接描写,也有通过其他人物的眼光或叙述来描写;有工笔画式的细致刻画,亦有粗线条式的勾勒……。但是,肖像描写不是单纯为描写肖像而描写肖像,而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在《圣殿》故事的创作中,对男性人物进行了阉割,让他们或软弱,或势利,或冷酷无情,对女性人物则或赋予坚强、忍耐、忠贞的美德,或给予她们男权社会中男人所特有的控制力量,这与故事中描写的男性形成了强烈对比。虽然他对女主角谭波儿的“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但是从女性反抗男权社会,争取变客体为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发现谭波儿的“恶”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生活在父系符号系统中受到压制的结果。同时福克纳对谭波儿的描写也无不透漏着同情。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宠儿》中,托妮·莫里森着重展示了女主人公塞丝的精神世界。根据文学理论中对人物形象的分类,塞丝是较为典型的心态型人物——虽然对人物外在的容貌、动作描写很少,但作者细致动人地表现了她坚韧、孤独,充满母爱的痛苦心灵。  相似文献   

9.
作为描写知识分子的小说,杨绛的《洗澡》自出版以来就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好评,被看作钱钟书先生《围城》的姊妹篇。的确、这两部小说,《围城》描写抗战期间的知识分子,《洗澡》叙述解放初期的知识价了,题材既相一致,手法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如充满学者机智的讽刺,柔腻细致的内心描写。然而《洗澡》毕竟不同于《围城人首先是作者那恬淡的态度,冷静的白描手法。胸中有机智,但并不随意发挥,笔下有褒贬,但并不恣意渲染。浓淡相宜,错落确致。其次是对于书中的人物,作者的爱憎是很鲜明的。尤其是对几个主人公,可以说是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与语言交流相比,非言语交流形式的描写更能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内心感受,使人物之间的关系更逼真,更有感染力。在小说《牛虻》中,作运用多种形式的非言语交流如人物的表情、眼神、声音、手和身体的动作、衣着打扮和随身物品、生活环境等,深入细致地刻画出小说中的牛虻(亚瑟)、琼玛、蒙太尼是主教等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暗示了他们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正是作恰如其分地运用了非言语交流的形式,才使得小说《牛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研究非言语交流形式,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等,而且能提高我们鉴赏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八八八年四月,恩格斯在给英国女作家玛·哈克纳斯的一封信中,谈及《城市姑娘》小说的创作问题时,对巴尔扎克及其创作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他尊称巴尔扎克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盛赞作家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虽然作为政治上保皇党的巴尔扎克,他的同情是在注定要灭亡的封建贵族方面,但他却同时辛辣地嘲讽了他们,并歌颂了当时代表人民群众的共和党英雄。这看来是矛盾的,却正是巴尔扎克伟大之所在,也正是恩格斯所指出的巴尔扎克所取得的“现实主义最伟大的胜利之一”。 在恩格斯关于巴尔扎克的整段论述中,贯穿着一个精神,那就是高度赞许巴尔扎克对现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宠儿》中,托妮·莫里森着重展示了女主人公塞丝的精神世界。根据文学理论中对人物形象的分类,塞丝是较为典型的心态型人物——虽然对人物外在的容貌、动作描写很少,但作者细致动人地表现了她坚韧、孤独,充满母爱的痛苦心灵。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笔下总有自已最熟悉、因而也最容易生色的人物.在《呐喊》和《彷徨》中,鲁迅显示了他对当时中国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两大系列人物的深刻认识.而在知识分子这一人物系列中,鲁迅对教师这个阶层体察得尤为准确细致.这无疑与他青少年时期同教师的接触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与他前后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教师生涯密切相连.教师,是鲁迅一生中从事过的两个职业之一(另一个职业是作家).对教师,鲁迅有着深刻的心理感受.多年来,学术界从这个角度来透视鲁迅作品一直注意不够.由此窥测到鲁迅作堂奥之一角,是本文试图达到的目的.鲁迅笔下的教师形象主要出现在他的小说散文里.他的第一篇小说《怀旧》,就是以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物形象、人物取名、细节描写三方面剖析了小说<药>,认为该文具有如下特色:人物形象寄寓丰富的社会内涵;人物命名寓意深刻;细节描写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15.
细节,指的是文艺作品中所写的细枝末节。它与情节不同。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人物通过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所言、所行、所思,展现各自不同的性格,从而展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细节则不过是情节发展中的一鳞一爪,人物的一颦一笑,在作品里似乎是无关大局,可有可无。但是细节的作用却并不“细”。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不能没有细节描写。“巨细高低,相依为命”。丰富、细致的细节描写能使情节显得充实,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饱满,主题思想表现得更深刻,光彩焕发,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致玛·哈克奈斯》,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恩格斯的这一著名论  相似文献   

16.
散文须写真人真事。众多书章如是说: “散文所描写的一般是真实人物,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之上,进行某些剪裁和加工”;“它可追忆一件年代久远的事,也可记述一件刚刚发生的新事”;“而作品所描写的景物,都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中山大学出版社《写作大要》)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老头》的中心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尔扎克的代表作《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高老头》的人物设置、关系及其作用来看,可见作品各条线索之间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金钱至上。这个核心,把作品中的所有人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个核心的最直接表现就是高里奥老头。因此说,高老头是《高老头》的中心人物。  相似文献   

18.
王瑞 《当代地方科技》2010,(20):166-166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在1786年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博马舍同名喜剧改编而成的四幕喜歌剧。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他以机敏幽默的方式取得胜利。莫扎特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对上场的每个人物在音乐上都做了精心的刻画,如:机智的费加罗、聪明的苏姗娜及忧伤的伯爵夫人等。并随着人物处境的转变,不断转变调性,达到戏剧冲突的最高点。他十分生动的描绘出人类微妙的感情世界,爱与妒忌,阴谋与误解等各种心机,以至最后达到宽容化解。  相似文献   

19.
巴尔扎克在《论艺术家》中说过,作家应成为“善恶的登记员”。《高老头》充满了美与丑、善与恶的搏斗,申张真善美,抨击假丑恶,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不仅是巴尔扎克这一名言的写照,更是其人性观的显现和张扬人道主义的标志。巴尔扎克是个地道的人道主义者,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丑恶的描绘、揭露和批判,完全是从其人性观出发、考虑和设想的,他又不懂得社会前进的真动力,只知写出几个对社会没有反抗力的“善人”来弥补社会腐朽,安慰人心,欲图以改变恶性、阻止私欲、发扬人道来完善社会。因此,《高老头》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批判的力度注定是微弱的。  相似文献   

20.
眼睛是人的一个生理器官,它能传达出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思想等复杂内容,因此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成为承载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高尔基在《我的大学》里对人物眼睛的颜色、表情等都有细致的描写,不仅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而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思想以及生活经历,同时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眼睛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