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亚精胺对小麦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离本叶片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活力随之增加,36h达到最大值,以后缓慢下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无变化,但谱带强度有变化,其趋势与其活力变化一致,亚精胺能显著抑制小麦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并使其同工酶谱带数减少。  相似文献   

2.
Cr6+对莼菜冬芽叶片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莼菜冬芽叶中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及同工酶酶谱随 Cr6+处理浓度及时间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Cr6+处理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多出 2 条酶带,酶带的出现及多少与Cr6+的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研究了从酵母细胞壁中提取寡糖素诱导丹参发根培养细胞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诱导后过氧化物酶活力显提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出现新的谱带,原有的某些谱带增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贮存二年和十四年的八个春小麦品种进行了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α—淀粉酶、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及其酶活性的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贮存十四年的种子其蛋白质含量,α—淀粉酶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都有明显的降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较明显。α—淀粉酶有4—5条同工酶带,且均为阴极酶带。贮存时间长的种子丙二醛的含量较高。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则主要在慢带区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8℃(处理)和25℃(对照)对8个春小麦品种幼苗叶内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影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谱经薄层色谱扫描分析表明:1)处理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比对照减少1条和增加2条的各有1个品种;酶带数没有变化的有6个品种。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升高和降低的各有4个品种。2)处理的酯酶同工酶带数比对照增加1~3条;酯酶活性升高的只有3个品种,而降低的却有5个品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春小麦抗寒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雌雄构树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成林及未知性别的幼株过氧化物同工酶谱的分析表明,酶谱从阴极到阳极均可分为3个区.成株雌雄株间的性别差异明显而稳定地反映在B区和C区;未知性别的幼株分为C区具有谱带和不具谱带两种酶谱类型,且与成株的酶谱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以认为,过氧化物同工酶可以作为构树早期性别鉴定的指标,用于幼株的早期性别鉴定.酶活性在性别间也有不同,表现为雌株高于雄株,与酶带数量及强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大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对锰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2个大豆品种(华春18和浙春3号)在不同时期、不同锰浓度(0,0.01,0.10,1.00,10.00,20.00 mg/L)处理下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华春18的2种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活性变化较大,浙春3号的2种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目比较稳定.此外,大豆在中等程度的锰胁迫下能适当产生一些补偿性的酶带,但酶活性已受到一定的抑制.2个大豆品种不同时期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对锰胁迫的反应也有差异.不同品种大豆的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其对锰胁迫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利用PAGE对重庆市黄葛树的叶柄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初步结果表明,植株枝条伸展性与叶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显著相关。根据酶谱特征,作者认为可将黄葛树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SO_2对作物叶片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SO_2熏气使绿豆、小麦、玉米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增加.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染色法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实验结果表明SO_2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也有影响.经SO_2处理的叶片的同工酶各条酶谱带活性比对照均有增加,而且某些条带活性大为提高(玉米的第五至八条带,小麦的第二、三、六、七带),在绿豆幼叶受害后有一条活性较强的新谱带出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注射苦荞麦过敏蛋白TB前后小鼠体内的几种酶活性变化.以小鼠的心脏、肝脏、肾脏为实验材料,对其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同工酶进行分析.测活结果显示:注射TB过敏蛋白后小鼠心脏和肝脏中SOD、POD、CAT的活性明显提高,而肾脏中几种酶活性均有所下降.电泳结果表明:SOD、POD的同工酶谱均发生了变化,谱带的酶活性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减弱.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选育出的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有其相应保持系马协B为材料,分别取不育系和保持系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4分体时期、单核期、2核期、3核期的花药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分析及酶活性测定分析。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比较发现,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酶谱带型丰富,酶活性较高;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酶电泳酶谱带型较小,酶活性较低。这现象是从单核期花药开始表现,并随发  相似文献   

12.
槐开花后约60d至种子成熟,为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糖积累期。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比较胚乳细胞半乳甘露聚积累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胚乳细胞壁上半乳甘露聚糖积累时,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同工酶谱带较多;反之,半乳甘露糖降解时,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同工酶谱带减少。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内蒙古境内东部,中部不同地理分布区的7个居群的根茎冰草(Agropyron michnoi Roshev)苗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根茎冰草地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极为相似,说明同工酶酶谱与不同地理分布区没有十分密切的对应关系;然而,个别水分较充足的居群,其酶带数目较少,表明其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水分条件相关联,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铝对大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3个大豆品种在铝毒害下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铝浓度的增加,不同品种大豆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量变化不一,其中大豆9703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带数和酶活性明显下降,浙春3号大豆的变化不明显,浙春2号大豆的明显增加,这与各品种对铝毒胁迫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较系统地研究了乌麦萌发前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几种抗氧化酶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乌麦萌发前后,几种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显变化,且与对照小麦有明显差异,乌麦萌发前后POD同工酶谱的变化显,且与对照小麦的差异性大,SOD同工酶谱的变化及与对照小麦的差异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关系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和普通小麦中国麦与鄂恩1号为材料,用Davis和Reisfeld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析以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吲哚乙酸氧化酶和阴、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并用SC910型双波段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记录其谱带数及强弱,结果表明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IAA-氧化酶同工酶谱十分相似,而阴离子过氧化物酶酶谱相差甚远,由此表明具有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位点的过氧化物酶,应主要是阳离子过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烟草茎表皮薄细胞层、茎皮层、髓和叶四种不同外植体根的分化及过氧化物同工酶和内源IAA、ABA的变化。结果表明:上述四种不同外植体形成能力和方式有明显差异,叶的分化能力最强并可直接分化出根;茎表皮薄细胞层对光等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反应最为敏感,是研究影响根分化因素的较好材料。不同浓度NaCl对组织生长及根形成影响的结果表明,1%NaCl浓度下茎皮层使停止了分化而叶仍有30%分化出根,在2%NaCl浓度下叶外植体生长与分化受到严重抑制,但转移至无NaCl的培养基上能一定程度地恢复生长和分化。根形成过程中过氧化物同工酶表现出酶带迁移、酶带数增多及酶活的变化;在不同浓度NaCl培养基上,过氧化物同工酶的酶活表现了明显的减弱。在根形成中内源IAA出现了高峰期的变化而ABA的变化表现为由低到高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辣椒不同发育时期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技术对5个辣椒品种9个发育期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发育时期3种酶的同工酶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在五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11条酶带,而在双叶期和四叶期,未检测到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超氧化物歧化酶酶谱在二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9条酶带,而在双叶期酶带数最少,仅为3条;酯酶同工酶酶谱在六层花序期最丰富,共有6条酶带,在六叶期和二层花序期酶带数最少,只有1条.通过分析这3种同工酶的总酶谱,找到了区分5个辣椒品种的标志性酶带.  相似文献   

19.
烟草表皮,亚表皮薄细胞层(3-6层细胞)培养在MS培养基内,加入不同浓度的IAA/BA,IBA/BA和2.4D/BA,可较专一性地诱导根,芽及愈伤组织的形成,但未能形成花芽,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植物激素相组合和蔗糖浓度的作用下,以烟草表皮亚表皮薄细胞层进行离体培养是研究形态发生,调节控制器官形成的一个比较理想的试验系统。实验分析了分化和未分化的组织中过氧化物同工酶和脂酶同工酶的变化,在分化的组织中,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略有增加,脂酶同工酶谱带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对大麦不同株高材料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表明:大麦株高与穗下第2节间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胚芽鞘、剑叶、幼叶和幼根无相关性;所有供试材料胚芽鞘和穗下第2节间的过氧化物酶酶谱基本无差异,都显示了6条公共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