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借助于目标或目的,我们自然而然地赋予行为目的论的解释。然而,在心灵哲学领域内相当一部分自然主义者认为这种目的论的解释应该被还原为心智主义的因果解释。但这样的还原是可靠的吗?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通过对近二十年来认知领域内对儿童的目的论解释现象的研究的分析来说明目的论的解释模式是人类天生的自然倾向,像默认的设置一样无法被消除,从而近一步指出通过引入心智状态而对行为的目的论的解释进行因果还原也许是不可行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解释项和被解释项之间的逻辑相关、统计相关以及因果相关等语义学模型都不能揭示科学解释的内在机制。解释必须涉及语境,必须关注解释主体。范·弗拉森和阿欣斯坦等人把解释拓展为理论、事实和语境的三元关系,但因为不是基于解释者的模型,也不能摆脱解释困境。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解释模型介于解释模型的语义学进路和语用学进路之间,它立足于把解释的因果关系和解释者的信念相结合,把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考虑在内从而避免科学解释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3.
贝纳塞拉夫指出我们在说明数学真理上会面临一个两难困境:我们无法在认为数学真是关于独立于我们的抽象的数学事实的前提下,同时拥有一个关于如何认识到这些事实的合理说明。贝纳塞拉夫向传统的数学知识观点提出了挑战。通过采纳一种数学的结构主义,本文给出了一种认识论说明,表明我们可以拥有算术知识。该说明包含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模式识别表明我们持有的结构概念和物理世界的因果联系,第二部分则试图表明我们如何可以先验地获得关于数的结构的知识。最后,本文论证这一说明至少是一个合理的说明我们能够拥有有限算术知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物理常数是物理学重要的组成,在物理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它所具有的基础性、启发性、认识性和普适性等特点,促使物理学家要解释它们。然而,尽管物理学家采用包括"数字学"方法在内的各种办法,但在对物理常数的解释上仍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为此需要从什么是基本物理常数的解释,基本物理常数能不能解释,怎样才能解释基本物理常数等基本问题进行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尼安德的"传递论证"中有两个不合理之处:第一,把个体性状出现的遗传学原因扩展为个体性状出现的所有原因,从而把完全因果解释理解成了对个体性状的历史解释;第二,要求对个体性状的解释包括对"原因的原因"的无休止上溯,从而把完全因果解释理解成了终极解释。索伯尔在回应尼安德时只是强调了遗传机制与选择机制属于两种不同的因果路径,没有指出尼安德对科学解释的错误理解,这就不能完全排除选择机制对个体性状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可或缺性论证是数学实在论者用来支持数学实体存在的一个重要论证,数学非实在论者通常也把不可或缺性论证作为反驳数学实在论者的一个重点。本文站在数学非实在论者的立场对数学实在论者的观点进行回应,通过论证物理理论和数学理论在科学理论中发挥了不同的解释作用来说明不可或缺性论证是不成功的。因此,本篇文章最终说明了不可或缺性论证无法按照数学实在论者认为的那样得出数学实体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作为相关态解释的自然推论,量子测量的多世界解释理论从诞生以来即被边缘化。半个世纪以后该理论逐渐成为一个倍受争议和关注的理论热点,甚至也被称为新标准解释,这是值得深思的。本文详细探讨多世界解释对于哥本哈根解释的超越,重点分析多世界解释地位确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量子规范场论和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成功,对规范理论进行解释成为了物理哲学和科学哲学的紧迫任务.目前,美国科学哲学家希利从经典规范理论的非局域规范势属性观角度发展和乐解释.遗憾的是,把这种和乐解释推广到量子化的规范场论时却遇到圈表象自身的困难,特别是和乐解释中的圈表象的非局域性跟量子力学福克表象中希尔伯特空间粒子的局域性不一致问题.论文在比较规范理论解释和量子引力的结构实在论解释基础上,根据建构性的结构实在论对和乐解释的困境进行分析,认为规范理论解释最好按照从量子规范理论到经典规范理论的路线可能找到新的出路,包括从中深究规范场论跟量子力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斯特雷文斯提出的解释的关键环节表述(Kairetic Account)①,是当今最新的科学解释理论。此理论主张:从因果影响之中,挑选出解释相关于我们所要理解的现象。虽然与以往的解释的物理主义不同,但此理论仍然是一种解释的物理主义。然而,根据本文研究,斯特雷文斯的解释的物理主义仍然是站不住脚的;突现现象的出现、因果闭合性的不合理性,都对他的解释还原和解释物理主义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哲学中存在的窘境和严重的不确定性,无疑地,主要是从对现代科学、特别是对数学物理学的认识论解释上产生的。理论科学好象归结为以某种公设为基础的假设-演绎的体系,这种公设的选择由于选择方式是不确定的和可变的,从而被认为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活动。只要对科学的直观效力(eidetic validity)抱有怀疑,即使这些热心于公理化和物理事实结构的人们充分估计到需要这样一个基础,确立科学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形式系统超前于语义解释的逻辑关系使形式释义成为必要。形式释义是科学解释中对定律解释具有决定作用的部分,其逻辑过程在宏观上显现为“解释者的前理解——形式系统——经验事实”的模式,在微观上则可用P1—TT—EE—P2来描述。形而上学信念是形式释义的出发点和终极理由,形式释义的这种限度可以在人的历史性中获得理性的理解与解释。  相似文献   

12.
科学解释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传统的科学解释模型,赫西、卡特赖特和哈瑞等哲学家提出的模型论是研究科学解释的一个新进路.这个学派认为,关于科学解释,不是用什么规律来推出现象,而从根本上说必须构造出一个模型,即用隐喻或类比方法建立迄今未知事物的模型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相似文献   

13.
在二十世纪,对于经典的数学概率演算,逐渐形成了四种解释,包括逻辑解释、主观解释、频率解释以及倾向解释.近年来吉利斯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概率解释,即主体间解释.本文主要论述这种新的概率解释理论,包括主体间解释的思想渊源、主体间概率的形成条件以及主体间概率的角色与定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定律解释是一切可以被称作是科学的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基本的科学解释.它不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中都是普遍适用的.针对人文、社会科学中缺乏普遍性定律的反对,可以普遍的"似定律陈述"取代定律解释要求的定律.现实的定律解释不是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的经验定律对被解释项的覆盖或逻辑论证,而是理解与解释关系中的定律解释.后者在逻辑模式上强调解释项对于价值项的包含,它是"人的历史性的生存实践--前理解--理解、解释"的简洁表达.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表明神经活动和意识活动之间的解释鸿沟并不是主观/客观之间的鸿沟,也不是相关性/因果性之间的鸿沟。本文先讨论了原因和解释之间的关系:单纯确定致动因不等于提供解释,解释依赖于致动因和结果之间的经验网络或科学理论。本文进一步区分了经验解释和机制解释并指出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意识产生机制对整体意识活动的解释力十分有限。这是之所以有一条“解释鸿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萨伽德提出了解释连贯性理论,并基于解释连贯性理论开发了计算机模型ECHO用于评价相互竞争的科学理论。根据解释连贯性理论,评价科学理论与观察证据之间的连贯性应该遵守对称、解释、类比、资料优先、矛盾、竞争和可接受性7个基本原则。帕皮诺和乔纳森认为对称性原则忽视了概率推理的作用,而且乔纳森建议增加第八原则,以对新颖的预测附加特定的价值。麦考利、帕尔默和霍布斯对类比原则提出了质疑,认为类比原则是不必要的。对此,萨伽德进行了回应,并对解释连贯性理论和ECHO模型进行辩护。这样的批驳与相关回应,深化了人们对科学理论评价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科学解释具有实用特征(pragmatic aspect).这一特征与"科学解释的标准形式"相比,具有解释主体的相关性,即因解释主体的差异寻求多样化的解释形式.本文通过生物学解释的特征的分析,指出生物学解释具有因解释主体不同而形成的语境相关性,而这一特性决定了生物学解释与物理学解释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多世界解释在量子概率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对多世界宇宙图景和概率概念在不相容性、证据有效性、决定论等方面相矛盾的批判,多世界解释提出了一系列辩护。然而这些辩护并不牢靠,因为其策略回避了多世界解释最根本的问题,即概率不守恒,从而导致辩护不能彻底,只能转移、隐藏问题,并催生出多世界解释的其它困难。舍弃对多世界物理实在性的预设,回归原初的相对态解释,则能够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并更好的实现这一创造性构造的启发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解释就是论证”为思想核心的享普尔模式,是科学哲学中第一个系统的关于解释问题的形式理论。它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最本质的是难于阻止无关项进入解释的问题。本指出,此一问题产生之根由在于严格的逻辑重建纲领,将解释与由普遍律导出被解释项等同。本概括了亨普尔模式中这一难题的三种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本身所遇到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20.
亨普尔科学解释模式的核心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释就是论证"为思想核心的亨普尔模式,是科学哲学中第一个系统的关于解释问题的形式理论。它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最本质的是难于阻止无关项进入解释的问题。本文指出,此一问题产生之根由在于严格的逻辑重建纲领,将解释与由普遍律导出被解释项等同。本文概括了亨普尔模式中这一难题的三种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本身所遇到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