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饶进  卢小珍 《科技信息》2010,(16):66-67
经济危机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教育当代大学生科学的就业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背景下,高校教育应帮助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促进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2.
彭国柱 《科技信息》2010,(20):56-57
所谓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指女大学生就业相对于同届同专业的男生更困难,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如法制的不健全、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高校培养模式不完善等等,同时又有女大学生的主观因素,如部分女大学生就业观与现实脱离、择业能力有待提高等.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营造社会良好就业环境、改进高校教育模式,同时女大学生要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3.
王晓红 《科技信息》2010,(8):I0042-I0042
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不良就业观的剖析,指出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自觉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及时转变并更新就业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就业观,旱日顺利实现最优化就业。  相似文献   

4.
彭国柱 《科技信息》2010,(30):86-8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皖北高校800名大学生就业观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就业,更愿意吃苦,对薪酬的期望值更高。但缺乏对于就业的正确认识,缺乏家庭的教育支持。同时从个人、家庭及学校等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并就如何帮助曾留守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提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面对社会复杂多变的形势,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是当前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从"三本"大学生的角度着手,分析了"三本"大学生与"一、二本"大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三本"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忠鹏 《科技信息》2011,(16):I0051-I0051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战略意义。介绍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正确就业观的养成、大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等方面。并提出了高校应从教育与辅导两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实现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8.
刘春雨 《科技资讯》2012,(2):237-237
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他们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心理变化。在大学生中,存在着多种对就业的心理改变。就其产生的原因而言,主要有社会渊源,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大学生的就业观有较大的差异。怎样指导学生就业,是摆在高校面前的又一新课题,并值得高校教师进一步去研究、去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程度加重,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项调研报告通过了解长株潭地区高校金融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其就业观与家庭观念的关联性,旨在得出家庭观念在大学生就业观与就业选择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的多方面指导机制、促进大学生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就业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与现实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完成自身学业的同时参与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就业观。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期待高、盲目择业、注重就业稳定性、强调专业对口等就业观念。对此,本文在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分类、作用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高校如何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转变就业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就业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且地方性本科院校数量多、发展快,其培养的大学生在就业观上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相比有共性,但理应有自己的个性。通过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进行调查,发现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就业时呈现出勇于迎接挑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等优点,又存在就业期望值高、社会责任感不强、功利性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对其职业生涯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有必要通过对学生、高校和家庭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转变就业观念,以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
邓清华  何春兰 《科技信息》2011,(8):I0052-I0052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认清自我,明确就业目标,实现最大限度的就业,成为高校首要解决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要作用突显。本文分析了造成当前就业现状的原因,探索创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要调整心态,在心理和对未来预期方面都做出适当的调整。正确的就业观就是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社会就业形势和自己的就业目标有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在自己的思想上形成一种正确的具有很强主观意识的观念。该文简要介绍了树立正确就业观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当下主流的就业观,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稳步推进,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普遍趋势,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教育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更好地去就业。该文就从经济新常态的概念出发进行分析,进而指出了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观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影响了其就业选择。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设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社会文化环境、基层就业知识储备、基层就业态度、基层实践经历以及基层就业能力对在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政府政策的完善落实、社会氛围的营造、高校的教育引导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等方面提出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面向基层创业就业,国家和地方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很多大学生对到基层就业产生了较大热情,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目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龙  刘锋 《科技资讯》2007,(29):240-241
在当前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的情况下,高校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民心向背.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目前高校工作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就业指导的内容、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医改方案的实施,为医学生就业提供了新机遇,但医学生投身基层就业和服务的意识仍然很薄弱,如何提升医学生的基层就业服务意识,成为各医学院校就业教育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医学生的基层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了造成医学生基层就业现状的主要原因,旨在为医学院校改变医学生传统的就业观,提高基层就业服务意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叶泽权 《科技信息》2010,(18):46-47
笔者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信息工程系07通信、电子、计算机共200名全日制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进行就业观调查,结果发现,工科类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客观现实冲突剧烈,脚踏实地作风普遍较差、"公有制意识"仍然顽固、专业学习信心普遍不足等问题。因此,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观认识上的偏差和专业学习信心不足等问题,高校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就业观教育和技能技巧培训,使其逐渐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观、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为大学生的成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产业化和大众化的今天,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不断提升,大学毕业生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遇到了更大的瓶颈。面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培养在校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本文旨在通过对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就业观的调研分析,探究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为今后做好职业规划以及增强就业竞争力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