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尺度沸溢油池火灾燃烧速率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胜利原油对小尺度沸溢火灾燃烧速率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记录了直径为0.1、0.15、0.2 m的原油沸溢油池火灾的燃烧过程,测量了燃烧速率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燃烧速率和火焰高度变化对沸溢火灾燃烧进行阶段划分。探讨了不同直径及初始油层厚度对沸溢火灾燃烧速率的影响,在燃烧速率基础上建立沸溢强度模型。结果表明:沸溢火灾燃烧可以分为预燃、准稳态燃烧、沸溢燃烧、火焰熄灭4个典型燃烧阶段;沸溢燃烧阶段的燃烧速率和火焰高度显著大于准稳态燃烧阶段;沸溢火灾各阶段燃烧速率均随油池直径的增大而增大,且沸溢燃烧阶段的增幅明显大于准稳态燃烧阶段的增幅;准稳态燃烧阶段的稳定燃烧速率与初始油层厚度无关,随油池直径的增大而增大;沸溢强度随初始油层厚度的增加及油池直径的减小而增大,并与初始油层厚度和油池直径间的比值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风速和油水比例条件下进行柴油池火实验,通过对火场温度、辐射热通量、燃料质量损失速率的测定和喷溅现象的观察,分析通风环境和油水比例对柴油池火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通风条件下,油水体积比1∶1的柴油池火在旺盛阶段一直处于沸溢的状态,并伴随连续性喷溅,火焰温度及辐射热通量均达到了最大值;随油水体积比的减小,火焰温度和辐射热通量降低,喷溅频率和剧烈程度降低.当风速增加至1.0 m/s时,通风对柴油池火的促进作用占主导地位,池火旺盛阶段持续时间增长;风速增加到1.5 m/s时,柴油池火旺盛阶段持续时间缩短,通风对池火的负面影响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大型储油罐区内发生扬沸火灾时危害巨大,其危害程度与扬沸火灾时油品的燃烧特征参量有密切的关系.建立了小型扬沸火灾模拟实验台和数据采集系统,对混合原油和混合油品(煤油与机油)两种油品,在不同直径的小尺度油罐内,扬沸发生前后燃烧速率(线性燃烧速率和质量燃烧速率)、热释放速率、火焰温度、火焰热辐射和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这些特征参量在扬沸前后都发生了突变,其中扬沸阶段的燃烧速度、热释放速率和火焰辐射为平均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在对这些特征参量的突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引起突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为防控全尺度油罐扬沸火灾的危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甲醇的沸程一直是甲醇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甲醇产品沸程均以GB/T7534和ASTMD1078为测定依据,而上述两种方法中均未对高原地区的参数修正做出规定,本文通过实验来探讨高原地区沸程测定时气压的修正值。  相似文献   

5.
重沸器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以导热油为热载体时,重沸器与换热器串联的控制方案以及多组重沸器并联的控制方案,阐述各控制方案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甲醇测定沸程过程中大气压、环境温度、热源和冷却水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校准后大气压对沸程影响不明显,环境温度、热源和冷却水3个因素对沸程的影响比较大。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孔得朋  平平 《实验室科学》2016,(4):32-34,37
针对原油储存中出现的扬沸火灾事故,研制开发了原油储罐扬沸火灾教学实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环境风模拟系统、原油储罐扬沸火灾模拟系统和测量系统三部分。通过该实验平台,学生可以了解原油储存的基本形式,掌握扬沸火灾的特征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加深学生对原油储罐火灾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用动态平衡研究过沸问题,推出了由初始小气泡的半径确定过沸液沸点的严格方程式,并给出解这一复杂方程的准确快捷方法.这一方面澄清了教科书中关于过沸液的某些模糊认识,同时为有效预防过沸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蒸发时的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空调工况下非共沸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换热特性,探明制冷剂和换热流体间温差的沿程变化规律,建立了制冷剂的蒸发换热模型,根据标准的空调工况确定了制冷剂的蒸发物性参数.利用制冷剂状态方程得到蒸发过程中温度与焓的对应关系,计算出制冷剂和换热流体在蒸发过程中的温差.通过归纳沿程位置的温差变化,得到它的变化规律,对大多数非共沸制冷剂,换热温差沿程呈非线性变化,这为合理设计蒸发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最后应用上述方法对15种非共沸制冷剂的蒸发特性进行了评价,发现R407C制冷剂换热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非共沸混合工质(以下简称NARB工质)热泵节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温度、压力和充注浓度对热泵的性能系数、容量控制和热负荷等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混合工质比纯工质具有明显节能效果,这种效果随着混合工质中低沸点工质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但受实际装置所限,存在着一个最佳浓度和压力选择问题。本文还对三元混合工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二元工质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油品扬沸火灾前兆噪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时域和频域上分析了油品扬沸火灾前兆燃烧微爆嗓音的特性,并将其与油水层热物理过程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了扬沸现象发生的基本条件,说明了利用扬沸前兆噪音监测预报扬沸火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扬沸前兆微爆噪声的声学特性及扬沸火灾的热物理过程相关分析,提取出进行扬沸前兆噪声识别的一组特征量.通过对火灾现场典型环境噪声特性进行对照研究,建立了在大环境背景噪声条件下对扬沸前兆微爆噪声的识别方法和模型,并用实验证明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铸造镍基高温合金K35的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静态增重法研究了K35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的800℃氧化动力学·结果表明,K35合金的氧化动力学遵循抛物线规律,属于完全抗氧化级·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确定K35合金氧化膜组成以Cr2O3为主,含有NiCr2O4及TiO·TiO2·由于钛氧化物的存在,在高温氧化期间,K35合金发生了内氧化·  相似文献   

14.
高效处理含油废水微生物的筛选与驯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针对含油废水的特点,从盘锦某沥青厂被稠油污染的土壤和该厂含油废水生化处理单元的活性污泥中,经过筛选、驯化实验,获得TA-11,TA-17,HA-9,HD-1共4株对油类物质具有高效降解去除能力的细菌.对筛选出的4株菌进行了含油废水处理实验,4株菌均在pH为7.0、温度为30℃时去除率达到最高值,运行64 h后单一菌株CODcr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8%;混合菌株对含油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一菌种.  相似文献   

15.
以分析纯氧化镁、高纯熔融石英以及电熔镁砂颗粒为原料,研究了固相法合成镁橄榄石的反应动力学.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镁橄榄石生成速率的影响,分析了MgO与SiO2的反应机理.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1100~1300℃下MgO与SiO2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并求出了表观反应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镁橄榄石生成率逐渐增加.在反应初期,MgO与SiO2反应生成了镁橄榄石和顽火辉石,在合成反应中后期时Mg2+通过产物层扩散而进一步反应,MgO与SiO2反应合成镁橄榄石的反应过程由Mg2+扩散所控制,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20±20)kJ/mol.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了La0.5Sr0.5Ti O3(LSTO)外延薄膜作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YBCO涂层导体的缓冲层.以乙酸镧、碳酸锶和钛酸丁酯为前驱物,配制了La离子浓度为0.14 mol/L的前驱液,经旋转涂覆和适当的热处理制得LSTO薄膜.对薄膜前驱粉末进行了热重与差热分析,确定了LSTO的合成过程.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840,890℃恒温60 min的热处理后样品薄膜为单相的LSTO,具有明显的(100)择优生长取向,缓慢升温更有利于LSTO薄膜的结晶.扫描电镜结果表明:LSTO薄膜表面光滑致密,采用四探针法测得薄膜电阻率约为1×10-2Ω.cm.这种方法制取的LSTO薄膜电阻率小,外延性好,可作为YBCO涂层导体的导电缓冲层.  相似文献   

17.
提出采用自蔓延冶金法制备硼粉的新工艺·计算知B2O3 Mg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度(Tad)为2604K,对B2O3 Mg反应体系的相关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确定了采用自蔓延模式的可行性·差热分析(DTA)表明反应体系850~930℃放热峰的表观活化能为903 75kJ·mol-1,反应级数为n=1·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燃烧产物主要由MgO,Mg3B2O6和B2O3等相组成,确定了燃烧产物的浸出条件以及三步浸出方案·光谱分析及化学分析表明硼粉纯度可达92 43%,平均粒度为0 5~0 8μm·  相似文献   

18.
采用X-ray衍射、高能X-ray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振动样品磁量计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Fe3O4纳米粒子的平均晶粒尺寸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醇方法所制备的Fe3O4粉体平均粒径为32 nm,其饱和磁化强度为6.8×10-3A/m(该值比块体Fe3O4的饱和磁化强度约降低了8%),剩磁Mr=4.2×10-3A/m,矫顽力Hc=1.43×10-2T;通过共沉淀方法得到的Fe3O4粉体平均粒径显著减小为7 nm,但是其饱和磁化强度也明显降低为3.3×10-4A/m,比块体Fe3O4的饱和磁化强度减小约96%,剩磁及矫顽力也下降为零.这是由于小尺寸效应导致出现超顺磁现象,说明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