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SMMC-7721肝癌细胞中CD133的表达,观察其在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方面的作用.方法构建CD133特异性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MMC-7721肝癌细胞并筛选出稳定表达siRNA的转染克隆;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13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在体外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和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133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肿瘤干细胞分化走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来源于人结直肠癌的细胞系HCT116,无血清培养分离出CD133+细胞,加血清诱导分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在未分化状态下无血清培养第7天和14天与血清诱导分化后收集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CD133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结果 1)细胞形态:无血清培养分离的CD133+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聚集成规则的细胞球,血清诱导后即贴壁生长,贴壁形态与同来源细胞形态一致,且再次无血清悬浮培养后聚集成球稳定生长。2)标志物变化:结直肠肿瘤干细胞未分化时CD133表面标记分子高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未分化细胞CD133第7天表达率为(20.4±0.52)%,第14天表达率为(78.5±2.80)%,分化后表达率为(0.50±0.17)%。结论细胞形态和标志物表达改变均表明高表达CD133+的HCT116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同源的结直肠癌细胞,CD133+细胞经血清诱导后表达下调而使细胞失去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133基因表达、活化被阻断后对结肠癌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从EpcAMhighCD44+结肠癌干细胞中流式分选获得CD133+细胞,感染LV-CD133shRNA载体慢病毒后观察CD133+结肠癌干细胞在生长方式、成球能力、克隆形成率、成瘤能力以及ABCC2mRNA的变化;Westernblot分析CD133-细胞中CD13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pcAMhighCD44+结肠癌干细胞中CD133+细胞比例为89.2%。实验组经过LV-CD133shRNA载体病毒感染后,在干细胞养液中细胞改悬浮生长的方式为贴壁生长,不能形成细胞球。MTT法测定发现细胞增殖减慢,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将感染细胞移植在Balb/C裸鼠体内,在观察期间,感染LV—CD133shRNA载体病毒的CD133+细胞无肿瘤形成。ABCG2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从EpcAMhighCD44+结肠癌干细胞中流式分选获得CD133-细胞,其中也有CD133蛋白的表达。结论CD133维持结肠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子宫颈癌中负性协同刺激分子PD-L1的表达和它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关系以及PD-L1融合蛋白促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D-L1的表达,分析PD-L1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免疫荧光观察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T细胞凋亡,体外实验将PD-L1融合蛋白细胞加入PHA刺激活化的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共同培养,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凋亡率和CD8+/CD4+T细胞比例.结论 正常子宫颈组织不表达PD-L1;宫颈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率为70%.宫颈癌PD-L1的表达与宫颈癌浸润深度相关(P<0.05).PD-L1阳性病例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细胞存在凋亡且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D-L1融合蛋白组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抗PD-1组和空白对照组T细胞,分别为32.7%、18.3%和17.9%;CD8+T/CD4+T细胞的比值低于加入抗PD-1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864、0.894和0 907.结论 PD-L1在子宫颈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浸润程度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有关,PD-L1能促进活化的T细胞尤其是CD8+T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B16黑色素瘤细胞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入B16细胞,经G418联合单克隆培养,筛选阳性细胞。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阳性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EGFP基因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EGFP基因的mRNA表达;皮下接种及MTF法评价细胞在体内外的生长特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阳性率为99.81%,RT-PCR检测到EGFP基因的mRNA阳性表达。生长曲线显示其体外增殖趋势与B16相似,EGFP—B16体内成瘤速度较B16慢(P〈0.05)。结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EGFP—B16细胞株成功建立,可作为作为进一步研究恶性黑色素瘤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人结肠腺癌组织中分离、鉴定结肠癌干细胞,并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新鲜结肠腺癌组织,无血清悬浮成球培养,流式细胞检测ESA、CD44表达情况,体外观察其诱导分化及CK20、Muc表达情况,Balb/C小鼠移植观察其成瘤情况。结果从人原代结肠腺癌中分离、纯化EpCAM^high CD44^+结肠癌干细胞,结肠癌原代细胞中EpCAM^highCD44^+细胞比例为1.7%~38%(平均5.4%)。单克隆形成实验证实结肠癌组织中存在肿瘤干细胞。其比例为(2.07±0.11)%,分离获得的EpCAM^highCD44^+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成球”,在血清诱导下能贴壁分化;将EpCAM^highCD44^+细胞移植在Balb/C裸鼠体内,表现出很强的致瘤性,移植瘤中EpCAM^highCD44^+细胞比例为3.6%~43.2%(平均15.2%),所有的移植瘤经组织学测定,均形成腺管样结构,表达结肠特异性分化标志物CK-20、中性上皮粘蛋白(neutral epithelial mucins,Muc)。结论人结肠腺癌组织中存在EpCAM^highCD44^+细胞群,具有和普通干细胞相类似的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相互作用的几种免疫细胞上共同表达的抗原物质为标志,运用磁珠分选技术,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同时获得并建立体外多细胞共培养体系,体外观察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30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获得 CXCR5+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 CXCR5+细胞纯度和组成,并将 CXCR5+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分离得到的 CXCR5+细胞的基础上,将 CXCR5+细胞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实验组一:加入 IL 21刺激培养,实验组二:与人肝癌细胞系(HepG2)2215细胞混合培养.体外培养一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 B细胞数量变化,ELISA测定培养体系中上清液 HBe抗体的含量.结果1)用流式细胞仪鉴定 CXCR5+细胞的纯度和构成:CXCR5+细胞纯度为85.5±5.8%,其中 Tfh细胞占23.8±7.4%,B细胞占35.6±7.6%;2)培养7天后,IL 21刺激组 B细胞百分率为47.2±1.8%,与(HepG2)2215混合培养组 B细胞百分率为40.2±3.5%,空白对照组 B细胞百分率为36.6±7.5%,IL 21刺激组与对照组,(HepG2)2215混合培养组与对照组 B细胞百分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3)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 HBeAb定量,IL 21刺激组为0.668±0.094pg/ml,空白对照组为0.378±0.088pg/ml,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间接免疫磁珠分离法可成功建立 CXCR5+B淋巴细胞和 Tfh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为进一步体外研究细胞之间相互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蒿水提液对肺癌A549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和诱导凋亡的情况。方法不同浓度青蒿水提液作用于细胞不同时间,四甲基氮噻唑蓝(MTT)法检测吸光度值(A490nm)并计算增殖抑制率;AnnexinV-FITC/PI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情况;蛋白质印迹法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这。结果青蒿水提液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A549细胞增殖;荧光显微镜下A549细胞出现不同时期凋亡特征性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A549细胞株的Bax蛋白表达量增多、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结论青蒿水提液促进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株增殖抑制并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A549细胞Bax表达上调和Bcl-2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RNA干扰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株QRC939抑癌基因甲基化的影响,初步探谤其在胆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构建靶向hDNMT1的发夹式siRNA表达载体;运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人胆管癌细胞QBC939;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hDNMT1、CDH1、p15的表达水平;MSP方法检测转染前后抑癌基因CDH1、p15的甲基纯状态;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1)hDNMT1的基因沉默恢复了抑癌基因CDH1、p15的表达水平;2)CDH1、p15的表达沉默是由启动子高甲基亿导致的;3)转染靶向hDNMT1的发夹式siRNA表达载体能有效地抑制QBC939的增殖能力。结论靶向hDNMT1的发夹式siRNA表达载体能有效、持续、稳定发挥对hDNMT1的基因沉默作用,恢复抑癌基因CDH1、p15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QBC939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人肝癌细胞QGY增殖的作用及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关系。方法将浓度分别为40、80、100μg/ml齐墩果酸作用肝癌H细胞QGY24h后,DAPI染色,以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11组不同浓度齐墩果酸(5—400μg/ml)作用QGY细胞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yr)法检测QGY增殖情况;分别以不同浓度齐墩果酸(80、100、120μg/ml)作用QGY细胞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细胞凋亡率和[Ca2+]i。结果细胞增殖被抑制并发生凋亡:不同浓度齐墩果酸能够抑制QGY细胞株增殖,且在5—120μg/m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药物作用细胞24h、48的Ic50分别为76.27μg/mL和66.56μg/mL;处理组细胞周期在s期产生阻滞、细胞内[Ca2+]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和[Ca2+]i与药物浓度存依赖关系。结论齐墩果酸能够抑制肝癌细胞QGY增殖和诱导其凋亡;诱导凋亡可能与细胞内[Ca2+]i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3种不同的方法分离纯化人结肠癌CW-2干细胞,并对其分离纯化效率进行比较,探讨获得癌干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别富集人结肠癌细胞株CW-2干细胞;然后运用流式细胞术、NOD—SCID小鼠致瘤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富集效率。结果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处理细胞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分选后细胞中具有结肠癌干细胞特性的CD44+EPCAM_细胞分别为(59.39±4.55)%、(74.36±6.78)%、(86.43±8.43)%;3群细胞的成瘤能力和侵袭能力都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0.05):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后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处理细胞〉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结论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富集癌干细胞的能力强于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和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无血清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又强于单纯无血清悬浮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体外人宫颈癌SiHa细胞株增殖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经氧化苦参碱处理的细胞组为实验组,未经处理组为对照组。采用MTT细胞存活实验检测氧化苦参碱对入宫颈鳞癌SiHa细胞的增殖影响,并计算IC50;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作用48h后SiHa细胞的形态改变;Hoechst33258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氧化苦参碱对SiHa细胞核及凋亡相关蛋白(P53、Bax及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氧化苦参碱剂量-时间依耐性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P0.05),计算24 h、48 h和72 h的IC50分别为(1 028.41±3.57)μg/ml、(701.72±6.01)μg/ml和(406.88±2.15)μg/ml;氧化苦参碱处理48 h后,SiHa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数目发生显著变化,且随氧化苦参碱浓度的增加而愈加明显;Hoechst33258染色证实氧化苦参碱处理后SiHa细胞发生凋亡,可见典型的凋亡特征;Western blot结果证实氧化苦参碱(700μg/ml、1 600μg/ml)处理48 h后,和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细胞凋亡周期蛋白P53、Bax表达上调(P0.05),而Bcl-2表达下调(P0.05),Bax/Bcl-2的比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体外人宫颈癌SiHa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诱导SiHa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