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本文针对车用柴油机普遍采用的“管带式”结构中冷器.采用修正的分布效率一单元数法,总结出了中冷器冷却效率和阻力系数与柴油机工作参数相关联的中冷器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反映的关系与试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2.
中冷器是Z12V190型柴油机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虽然结构简单,但实际工作很容易出现泄漏故障.本文根据实践经验较详细地阐述了中冷器的故障判断和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增压内燃机中冷器和散热器布置匹配问题,研究中冷器和散热器不同布置形式的散热特点及对内燃机冷却系统性能的影响.利用风洞试验和内燃机冷却性能台架试验,结合中冷器中不同的流动介质,针对不同的布置形式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布置形式不同,对各自散热效率、热分布、模块整体风阻等的影响较大;风冷式传导介质,串联式风阻较并联式大,并联式散热效率优于串联式,但串联式热分布更均匀;水冷式传导介质,两种形式各方面差异较小.在实际设计中,根据内燃机中冷器不同的冷却介质、整体空间等选择最优的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4.
建立Daihatsu 6PSHdM - 26H型船用增压四冲程柴油机相应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其热力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及分析,采取以喘振为切入点,确立增压系统数值计算方法,给出后燃加剧对船舶柴油机运行性能的影响的计算结果及分析.喷油系统故障或燃用劣质重油导致后燃加剧,排气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柴油机的通流特性,改变增压器与...  相似文献   

5.
增压中冷技术是大中缸径柴油机实现强化、节能节材、改善环境污染、扩大功率覆盖范围的主要措施。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市场调研,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增加捕获量。群众渔业必须扩大向外海和深海发展进行跨洋作业,要求进一步增加主机功率。为此,中策公司在原来 N6160ZLC型柴油机基础上开发了 N8160ZLC型柴油机,适应市场需要。   随着柴油机不断的强化,要求涡轮增压器提供更高的压比和空气流量,要求提高效率更高性能更好的中冷器。与此同时对涡轮增压器及增压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即性能要求和可靠性要求,这…  相似文献   

6.
利用复合化学介质“ZGM”传热器传导柴油机废气余热,并采用吸收式制冷技术进行了制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可生产出制冷-28℃的商品冰箱。该冰箱有高效节能,启动工作时间短、连续性好、运行无噪声、无氟和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工作过程模拟和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胜男  杨建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8):1605-16071612
给出了柴油机工作过程理论建模和工作参数优化的方法,基于BOOST软件,建立了6110ZL增压中冷柴油机的计算模型,并对其工作过程进行了优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柴油机功率提高了4.7%,燃油消耗率节省了2.7%。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气波增压器的原理和特点,并着重介绍新型排气系统、热管中冷器以及气波增压器和柴油机的匹配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采用新型排气系统、热管中冷器以及改进增压器内部通道设计,使气波增压柴油机的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转速、平均有效压力、压缩比、进气温度和冷却水温对柴油机缸内瞬态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试验在柴油机燃室壁面6个位置各安装1支快速响应薄膜式热电偶,在对应各测点沿竖壁一定深度布置镍铬一镍硅普通热电偶,分别测量壁面瞬态温度和坚壁一定深度位置的平均温度.在实测基础上以温度为边界条件,根据一维导热模型计算瞬态传热率.文中对实验结果作了扼要分析,得出了多参数对瞬态传热影响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
应用CFD数值软件Fluent对135直喷式非增压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和辐射传热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分析了缩口、直口、扩口三种燃烧室线型对于压力场、速度场、温度场和辐射换热的影响.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总结了柴油机燃烧室型线对燃烧过程和辐射换热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陈鲁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6):9103-9105,9109
为实现内燃机车柴油消耗的精确测量,提高内燃机车燃油计量水平,针对东风4型机车,设计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新型多功能随车油耗实时检测与存储装置。该装置设计有内、外双向数据传输窗口,并设有传感器采集装置,实时采集机车运行过程中的油耗数据;同时显示并存储油耗和与之相关的机车参数。最后可以将存储所得的相关数据通过存储介质转存到PC机,进行相关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在实际工作环境条件下,保持了良好的测量精度,长期运行的精度可以达到1%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特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掌握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的性能变化,在四缸废气涡轮增压直喷式柴油机上燃用0^#柴油、脂肪酸甲酯和分别含有30%及50%(质量比)脂肪酸甲酯的混合柴油,在1800r/min和2200r/min全负荷工况下,进行了柴油机动力性、燃料经济性、HC、CO、NOx、排气烟度和自由加速工况下的排气烟度试验。通过对比发现,柴油机燃用含有脂肪酸甲酯的燃料对动力性、燃料经济性的影响较小,可以显著降低HC排放和排气烟度,但CO排放会略有增加,NOx排放则随燃料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提高有明显增加。研究表明,脂肪酸甲酯可作为柴油机的替代燃料,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富氧助燃提高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汽车发动机由于采用缸外预混合的燃料供给方式,导致动力性能下降,这是天然气汽车推广应用中的技术难题.富氧助燃技术具有优越的节能与环保效应,采用富氧助燃技术来提高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能经理论证明是可行的.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了天然气发动机在5种不同进气氧浓度情况下的功率、扭矩和燃料消耗率等动力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进气氧浓度的提高对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能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相同转速工况下功率和转矩随氧浓度增大而增大,天然气消耗率随氧浓度增大而减小.因此,富氧助燃技术能够提高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燃用多种燃料的性能与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物柴油、乳化油、微乳化油作为一种环保节能型燃油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在YZ4102ZLQ型发动机上采用标准0#柴油、Karte生物柴油、微乳化柴油和微乳化生物柴油以及葵花籽油等燃料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燃料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持柴油机转速和功率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燃料的比油耗及热效率根据工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植物油和生物柴油能有效地降低CO的排放,微乳化柴油能显著降低碳烟的排放,微乳化生物柴油能显著降低NOx和烟度排放,但HC和CO排放量升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4135G型柴油机的实验,得出影响其燃油油耗率的因素有喷油器的设定压力、供油提前角、压缩比、燃油或者滑油品质、摩擦损失及冷却损失等.对上述因素进行改善处理,可以降低4135G型柴油机燃油油耗率.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燃油和空气磁化节油减烟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 S195柴油机试验台架上对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碳烟排放进行研究 ,在标定工况下 ,采用不同磁场强度和不同磁化方法对燃油与空气磁化。结果表明 ,柴油机的比油耗有所下降 ,转速有所提高 ,排气烟度得到大幅度改善。另外 ,空气和燃油磁化后对柴油机性能也会产生影响 ,即燃油和空气同时磁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侯学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6):7644-764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能源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钻井常用柴油机Z12V190耗油量大、热效率低、大部分热量以废气余热形势随废气排到大气中、能源浪费较大等问题,分析柴油机燃烧反应与废气成分,分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废气排量计算模型和废气余热量计算模型;并举例计算。分析发现:Z12V190柴油机废气排量较大,废气排量随废气含氧量增加急剧增加;废气余热量随废气排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废气余热量较大,具有较好的经济开发前景,结合当前存在的利用柴油机废气余热热管锅炉、热力发电、热能储藏等实际应用,为钻井用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利用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双缸柴油机上直喷压燃方式燃烧纯甲醇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甲醇燃料 汽化潜热大、自燃温度高、直接田燃困难等特点,采用提高压缩比进气加热等措施, 成功地使纯甲醇在直喷田燃方式下获得了稳定运转。结果表明,这种甲醇燃烧方式能 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NOx排放量,其能耗率与现有柴油机基本相等,并就这种新型 甲醇代用方式的燃烧过程示功图、放热率、滞燃期及热效率等特点与柴抽相比较,进 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不改变柴油电站机组原动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设计了柴油/甲醇双燃料喷醇控制系统,采用组合燃烧方式,即低负荷时发动机仅燃用柴油,中等以上负荷燃用柴油与预混甲醇,试验了发动机的动力和排放性能。试验表明,在额定转速下,双燃料发动机与柴油机相比动力性有所提高,NOx和碳烟排放大为改善,调速性能也可满足机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活塞环机油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考虑了多种影响因素,更接近柴油机实际工况的活塞环组润滑分析方法和计算机程序系统,对柴油机的一项重要参数——机油耗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从改进环组滑动廓面设计角度对减少润滑油泄流损耗提出见解,并以量大面广的S1100柴油机为对象,对于降低活塞环组机油耗的环组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